通過閱讀前麵的內容,你可能對於自己用錢的個性和習慣、收入和消費情況以及個人的資產負債情況,已經有了全麵、清晰的了解;並學會了怎樣計算自己的資產淨值,對自己現有的經濟實力做出正確的評估。
在你學會了如何製作並使用在第一篇中提到的那些財務表格後,你最好能養成在每個月為自己的財務收支做“流水賬”的習慣。有的女人從開始獨立生活(進入大學)以後就有記錄每一筆消費的習慣,她們甚至清楚自己每一分錢的去向,不要以為這項工作瑣碎無聊,這是一種良好的生活習慣。隻有養成了這個好習慣,女人才能控製住自己毫無節製的消費欲望,學習如何留住財富和如何管理財富。
通過閱讀前麵的內容,你可能對於自己用錢的個性和習慣、收入和消費情況以及個人的資產負債情況,已經有了全麵、清晰的了解;並學會了怎樣計算自己的資產淨值,對自己現有的經濟實力做出正確的評估。
在你學會了如何製作並使用在第一篇中提到的那些財務表格後,你最好能養成在每個月為自己的財務收支做“流水賬”的習慣。有的女人從開始獨立生活(進入大學)以後就有記錄每一筆消費的習慣,她們甚至清楚自己每一分錢的去向,不要以為這項工作瑣碎無聊,這是一種良好的生活習慣。隻有養成了這個好習慣,女人才能控製住自己毫無節製的消費欲望,學習如何留住財富和如何管理財富。
女人理財的第一步,就是要根據自己實際的收入水平,製定相應的開支計劃,並針對財富目標,開拓收入來源。從此以後,你要告訴自己:花錢不能再隨心所欲,量入為出是基本的財務原則。為了堅持這項原則,可能需要你不時地做出一些讓步和犧牲。
例如,對於商場櫥窗裏麵的那件時尚秋衣,你可能不得不忍痛割愛;最新款的口紅和香水,你最好還是放棄,別忘了,在你的梳妝台上,還擱置著前兩個月新買的香水和口紅;還有那雙精致的紅色高跟鞋,還有那款具有異國風情的披肩,還有那頂個性小店裏的別致的小帽,還有那條項鏈和手鏈……你真的確定自己一定需要它們嗎?
1.糾正理財盲點和誤區
相對於男人而言,在很多女人的心裏並沒有“理財”這個概念。換句話說,她們並不知道應該如何管理自己的錢財。
“我們沒有理財細胞,這能怪我們嗎?從外婆到媽媽,一直就是這樣的。”很多女人可能會這樣說。的確,社會傳統文化習俗一直都在有意無意地把女人置於一種弱勢地位。然而,時代畢竟不同了,越來越多的女人選擇了通過職業來完善自己、成就自己,越來越多的女人擁有了經濟的徹底獨立,越來越多的女人不再像過去那樣必須依靠男人來養活,她們正在試圖脫離男人的視野,努力靠自己的雙手來養活自己。
但是,麵對真正屬於自己個人的資產,在她們中間仍有很多人在很多時候卻依然一無所知,顯得異常茫然。於是,有的選擇了“漠視”,她們揮金如土,購物上癮,認為錢是靠自己辛辛苦苦掙來的,可以供自己為所欲為;有的選擇了“珍藏”,她們牢固地捂著自己的錢袋子,不輕易買一件衣裳,在菜市場上幾十年如一日,不屈不撓地討價還價,因此旁人說她們是“斤斤計較”;也有的既不願意在生活消費上過於委屈自己,也不願意讓自己“坐吃山空”,因此她們考慮過為自己科學、有效地積累財富,可是,談到理財,除了銀行的儲蓄以外,對於其他,她們還是一無所知……是的,很多的女人都存在理財的盲點。對於自己的財富,她們煩惱,她們憂傷,她們惶恐,她們無所適從,但她們從來都沒有真正解決過自己財務上的問題。
盲點一:女人普遍缺乏理財的信心
大部分的女人對枯燥的數字、複雜的分析、繁瑣的計算感覺很厭煩,可是,要好好地理財,卻不能不與數字、計算、分析打交道。於是,在這個時候,她們多數選擇了知難而退,選擇了逃避和躲閃,能躲藏多遠就多遠,能逃避多久就多久,對理財這個話題真可謂是避之唯恐不及。她們從來不認為自己有能力可以把自己的財務管理好,在她們的心目中,總覺得投資理財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非她們的能力所及。
盲點二:多數女人在理財時,麵臨專業知識的匱乏
投資股票、保險、基金等,都涉及數字的計算,即使最簡單的銀行儲蓄,也有利息的計算。所以,如果不看統計數字、走勢圖,不分析社會經濟狀況,不關心政治等可能會對經濟產生巨大影響的因素,懶於做綜合性的研究判斷,那麼理財恐怕也隻能是紙上談兵了。而要掌握這些知識,要求有比較強的邏輯推理和分析能力,也要求有比較強的運算能力。女人本來就普遍缺少係統、理性的思維方式,因此對於那些沒有係統學習過財會、經濟等專業知識的女人來說,理財確實是比較大的挑戰。
盲點三:不少女人都認為自己沒有太多的時間用來理財
現代女人總是想要竭盡所能地做到事業、家庭兩不誤。在上班的時候,做一個稱職的職業婦女;在回到家以後,做一個全能的太太和一個賢惠的母親。當一個女人把職業女人和家庭主婦的角色都扮演好之後,她就已經花費了大量的體力和腦力,也花費了大部分的時間,很自然,要想在這樣的“百忙”中抽出足夠的時間來聚精會神地研究投資問題,實在是很不容易。
盲點四:對於理財的投資風險,多數女人都在內心持有恐懼感
出於女人天生的思維定勢,她們容易安於現狀,相對比較保守。很多女人本能認為,隻有用穩穩當當的方式來賺錢才是最適合她們的,也是她們比較喜歡、比較樂於接受的。因此,她們很難忍受投資的風險,很害怕在投資的過程中賠錢折本。
盲點五:與男人相比,女人對於投資顯得更為保守
不要責怪女人,保守是她們的一種天性。這種天性促使絕大多數女人從小就認為,理財最好的方式就是把錢安安全全地放在一個穩妥的銀行裏。
盲點六:一旦手中沒有錢用,女人普遍都會感到沒有安全感
據調查,有很多的女人,當她們的手頭上沒有多餘的錢時,她們就會感到十分不安全。現金越多,她們的安全感越強。女人的心理是希望手中的現金能夠讓她們隨時都能摸得到、看得到。所以一旦把錢拿出去投資,戶頭空了,她們的心裏就會感到很不踏實。
盲點七:與男人相比,女人在投資中更缺乏主見
不少女人在投資時都缺乏應有的自信,對複雜的研究避之唯恐不及,時常顯得沒有主見,人雲亦雲,隨波逐流。因此,她們很難邁出投資的第一步。其實,很多女人在自己心裏是有“理財”的打算的,也很想自己投資做生意、買股票、買基金,她們也都明白投資理財的好處,但就是隻有心動而沒有行動。這又直接導致了另一個後果——“明日複明日”。當然,這不但是女人的通病,也是現代人的通病,每天都想著“明天我就做”,可是“明日複明日,明日何其多”呢?時間就在這樣的等待中消耗掉了。
盲點八:在心理上,女人比男人更容易患得患失
很多女人在剛踏入社會時,就已經給自己定位為弱勢群體中的一員,她們在內心渴望得到別人的關愛、幫助甚至憐憫。正是基於這種心理,她們更加害怕失去已經獲得的利益,因此裹足不前。患得患失讓本來就信心不足的女人更加前怕狼後怕虎,買股票時,懷疑自己是否買對了;賣國債時,又害怕自己賣錯了。多數女人在投資時,缺乏男人的豪氣和霸氣,這也正是當今社會上女富豪極少的重要原因。
除了理財上的盲點之外,很多女人還存在著諸多理財觀念上的誤區。
誤區一:一心隻求穩
大多數女人不喜歡冒險,受傳統觀念影響,她們的理財渠道多以銀行儲蓄為主。這種理財方式雖然相對穩妥,但是受物價上漲和通貨膨脹的影響,存在銀行裏的錢很有可能會貶值。所以,女人應更新觀念,轉變隻求穩定而不看收益的傳統理財觀念,積極尋求既穩妥、收益又高的多元化投資渠道,比如開放式基金、炒彙、各種債券、集合理財等等,最大限度地增加自己的理財收益。
案例
韓梅是一個傳統的女孩,她每個月領了工資以後,除了必要的生活開支以外,她都把錢存在了銀行裏。她想存一筆錢來購買房子。結果,沒想到幾年過去了,別的同事的小日子過得有聲有色,可是她的存款仍然不足以支付房子的首付款。房子越來越貴了,而她手頭的錢卻越來越少了。
一心隻求穩,為了不出差錯就把錢全放進銀行裏,並不是一條最安全、最有效的投資理財途徑。韓梅的錢為什麼會越變越少?在本書後麵的內容中,我們會提及這個問題。
誤區二:消費隨大流
女人在理財和消費上喜歡跟隨大流,在投資理財上,她們也常常習慣於跟隨親朋好友的步伐。比如,聽別人說參加某某集資收益高,她們往往便不加分析,不顧自己家庭的風險抵禦能力而盲目參加,結果造成了家庭資產的損失,甚至影響了生活質量和夫妻感情;見別人都給孩子買鋼琴,或者讓孩子參加了培訓班,於是她們也不看孩子是否具備那種潛質,便盲目效仿,最終收效甚微,還花了冤枉錢。
案例
高潔是一個很典型的事事隨大流的女子。她總認為大家都做的事是不會錯的,參與的人越多就證明很多人看好。正是由於有這樣的想法,所以,她也是以這樣的觀念來理財。先前,她見人人都在買外圍的體育彩票,自己也投了幾千元進去,結果那幾千元錢是“黃鶴一去不複返”,全打了水漂。前一段時間,她看周圍的人都在買一隻股票,她也將自己的十幾萬元積蓄狠狠地投入進去,夢想著高收益,賺大錢,結果又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微薄的積蓄就此損失殆盡,化為烏有。
誤區三:輕視小錢
缺乏係統理財觀念的女人大多不會太在意小錢的流向,她們喜歡吃零食、喜歡買各種各樣的化妝品……每次花的錢並不多,但如果加在一起的話,也會是一個不小的數目。很多時候,她們更喜歡用小錢博大錢,美其名曰“四兩撥千斤”。殊不知,天底下並沒有免費的午餐,這種方式真的能讓她們賺到大錢嗎?
案例
俗話說:窮人買彩票,富人買股票。月收入微薄的林娜也有買彩票的習慣,她堅持一周花50元來買彩票。至今已有5年多了。她的理論是:隻要將這個習慣保持10年,必定有一次中大獎的可能。但是至今為止,林娜最大的中獎額也隻有1000元,雖然她已經中過4次獎了,但所有的獎金加起來也不過隻有三千多塊錢。而她每月用在彩票上的錢都有兩百多,一年兩千多,整整5年,她至少已經投入了一萬多塊錢了。實際上,扣除她4次的彩票中獎額,她在彩票上的損失一共有九千多元。
其實,按照風險與回報率看,大多數彩票遊戲都是“玩家必輸”的遊戲。
現在我們幫林娜算算這筆賬,如果這一萬多塊錢她不是用來買彩票,而是用來做別的投資,比如買保險或者買基金,情況又會是怎麼樣呢?讓我們來計算一下:如果林娜將她每月買彩票的錢,采用定期定額固定投資法,購買年收益率為5%以上的基金,並將每年的分紅轉為再投資,這樣,5年下來她可得到的投資本金及收益總共為1.5萬元——這可比她買彩票賠進去的錢還要多。這就是不少像林娜這樣的女人因輕視小錢而付出的昂貴代價。
誤區四:購物打折的陷阱
講到購買打折商品,幾乎所有的女士都能興致昂揚、眉飛色舞地講出一些門道來。商家為了將過了時令的商品銷售掉,以便及時回籠資金,會有一些正常的或時令性的打折促銷,比如在大熱天賣羽絨服、大衣等,在三九天裏賣T恤、裙子等。為求得實惠,眾多家庭主婦和一些白領女士們,一旦遇到這種情況,總是會爭相搶購。其實,對這樣的消費,偶爾為之也未嚐不可,在自己需要的情況下,購買打折商品的確可以省下一大筆錢。然而,如果買折扣商品,隻圖便宜而不顧自己的需要,甚至到了上癮的地步,這樣的女人無疑是掉進了商家的陷阱裏,看著一整櫃子的打折衣物,你不妨想想,你真的每件都穿過嗎?
另外,打折的時候,女人經常會買到一些真假難辨的品牌商品;有很多甚至是偽劣商品,也有在街頭打著“跳樓價”、“大出血”、“拆遷大甩賣”之類的牌子,誘使消費者購買。所以,對於有購物癖的女人,一定要時刻給自己提個醒兒:小心從事,切勿輕易購物。
誤區五:各種“卡”的陷阱
現在的商家很容易把握女人的購物心理,針對她們這些心理的著數也不少,“打折卡”就是其中最為有效的一著兒。偏偏女人對各種會員卡、打折卡可謂情有獨鍾,幾乎每人的挎包裏都能找出來一大把五花八門的卡。
實際上,在許多情況下,用卡消費確實會省錢,但有些時候用卡不但不能省錢,還會適得其反。有時商家推出一些所謂的優惠會員活動,實際上也並不一定比其他普通商家的產品省錢;還有一些附加贈送的美容卡、減肥的會員卡,總是以超低價吸引女人繳會費,可是事後,要麼是給消費者打一個並不算便宜的折扣,要麼幹脆人去樓空,使會員卡變成一張廢紙;還有的商家規定,必須消費達到一定金額後,才能取得會員資格,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你單單是為了辦一張卡而突擊性地消費,就不一定合算了。
案例
餘蘭屬於那種比較會過日子的女人,也是愛美一族,平日裏買菜、購衣,樣樣比別人又好又便宜,幾乎所有的夥伴都視她為理財的好榜樣。但是,一遇到“辦卡”的事,她就控製不了自己。一天,她聽說附近新開了一家美發店,原來做一次頭發要200元,但如果辦了會員卡的話,一年做12次,還贈送12次洗頭,加上按摩,才要1500元,於是她就辦了一張卡。不久,她又上了一家檔次很高的美容店,那裏的香薰按摩做得非常到位,每次600元,如果每周一次,一個月4次就要2400元,但辦一張年卡僅需要10000元,並且不限次數,於是,她又喜滋滋地買了一張回去。吃飯的時候,她得意地跟老公彙報說:她為他省了30000多塊錢,結果差點把老公氣得噎住。老公立即給她算了一下其中的實際成本,才使她恍然大悟,明白是上了商家的當了。
用上麵所列的理財盲點、誤區對照自己平時的習慣,再仔細想一想,哪些又是你正在麵對的問題?哪些又是你理財中的錯誤行為?要正確理財,首先要樹立起正確的觀點。不消滅理財的盲點和誤區,不改掉貪小便宜的毛病,女人就很難真正學會管理自己的錢財!
2.理財——隻要你想你就行
前麵我們提到了很多女人畏懼理財的各種原因,這些因素讓她們害怕邁出理財的第一步。其實,追根溯源,真正阻礙她們妥善理財的並不是外界的客觀因素,而是她們自己小看了自己。當你向著理財的目標邁出第一步時,一定要大膽地反複練習,不斷地對自己說:“我行!我一定能行!”
女人一定要堅信:我們從來就不比男人弱,隻要我們自己堅定自己的決心,相信自己能做到,我們就一定行!下麵,讓我們來看一個案例。
案例
陳靜和蔡玲同時從大學畢業,進了同一家公司,都是寫字樓裏的年輕白領,資曆相同,收入也一樣。但是,不同的理財觀念和理財態度,卻慢慢地讓原本處於同一起跑線上的她們拉開了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