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巴菲特投資經典案例——可口可樂
可口可樂公司(Coca-Cola Company)成立於1892年,總部設在美國佐治亞州亞特蘭大,是全球最大的飲料公司,擁有全球48%市場占有率以及全球前三大飲料的二項(可口可樂排名第一,百事可樂第二,低熱量可口可樂第三)。可口可樂在200個國家擁有160種飲料品牌,包括汽水、運動飲料、乳類飲品、果汁、茶和咖啡,亦是全球最大的果汁飲料經銷商(包括Minute Maid品牌)。在美國排名第一的可口可樂為其取得超過40%的市場占有率,而雪碧(Sprite)則是成長最快的飲料,其它品牌包括伯克(Barq)的root beer(沙士),水果國度(Fruitopia)以及大浪(Surge)。
可口可樂公司於1892年在亞特蘭大召開了第一屆股東年會,有四位股東出席。當時的年銷售額為49676.30美元,資產負債表上的資產額為74898.12美元,手頭現金為11.42美元。1919年,以歐尼斯特·伍德洛夫為首的投資者們用2500萬美元買下了這家公司。到了1923年,他的兒子羅伯特·伍德洛夫成為這家公司的總裁。他60多年的領導為這家公司贏來了新的曙光。多年來,伍德洛夫發明了六瓶裝且上端開口的清涼飲料、售貨機和運送設備,他還帶領公司開展了一係列的展覽宣傳和促銷活動。在他的領導下,商業成功的可口可樂公司最終成為世界一流企業。可口可樂公司通過向外擴張,在加拿大、古巴設立分支機構,於19世紀90年代就邁出了它國際化的步伐,後來在1928年又與奧林匹克運動會掛上鉤。
1982年,可口可樂推出了減肥可樂,這標誌著公司商標向另一種產品的延伸。今天,減肥可樂已名列美國低卡路裏軟飲料產品中的第一位,同時也在同類最暢銷飲料中排名第三。後來,又有其他幾款飲料也加入到可口可樂飲品的強大陣營。除了1960年推出的、現在世界上檸檬類飲料排名第一位的雪碧之外,可口可樂公司還擁有許多其他品牌,比如皮勃先生、美樂—耶樂、芬達、塔布、福雷斯卡、動感、第五元素、果香、富-C以及巴卡迪熱帶水果攪拌器等。同時,可口可樂公司也還擁有一個以果汁和果汁飲料為主要產品的製造商“小仆人”公司。盡管這些年來,可口可樂公司一直致力於向其他方麵發展,但主要精力仍然是打造世界一流的軟飲料市場。可口可樂公司在1982年買下“哥倫比亞影院”——電影和電視製作工作室,後又在1989年後期,將其在這家公司所擁有的股份以50億美元的價格賣給了索尼公司,它把這些錢大部分用來投資建立新的瓶裝生產線,還回購其自身的股票,而這恰恰又是巴菲特的投資特點。1989年11月,可口可樂公司迅速占領原東德市場,設立了數千台售貨機,運輸卡車運送幾千罐的可口可樂。1991年初,可口可樂公司在德國全境買下了從事瓶裝和分銷運輸的工廠。同時,可口可樂公司還鞏固了它在歐洲的瓶裝可樂銷售網,在法國、比利時和英國設立的特許經營店都有可口可樂公司最大的瓶裝可樂銷售公司——可口可樂實業公司。1999年,可口可樂公司又推出了瓶裝水飲料——達薩尼。2001年,可口可樂公司向IBM公司購買了技術支持,成為數字媒體檔案中記錄其所有廣告和品牌曆史的公司之一。
即使可口可樂在中間經曆了諸多波折,巴菲特依然對該公司的股票充滿信心,並在價格下跌到低點的時候,多次買入。他曾在1992年伯克希爾公司股東年會上說:“重要的是,你是否適合經商。”他說的一個最經典的例子——你本來可以在1919年用每股40美元的價格,買下可口可樂公司的股份。巴菲特說,“一年後的股票價格是19.50美元,由於糖價上漲,你虧損了一半的錢。如果你當初把所有股息再投資的話,今天你的40美元就會變成180萬美元(在1998年又變成了500多萬美元),因此,還有什麼能比投資於一個優秀企業所帶來的回報更高的呢?”1998年夏天,由於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可口可樂公司股票暴跌,巴菲特仍然持有這隻股票而不賣掉,他告訴《紐約時報》(1998年11月1日)“某個國家在某一時期總會出現一些暫時性的小問題,但是,這並不能阻止你暢想10年或15年之後的事情——那就是要讓世界上所有的人都隻喝可口可樂。”用巴菲特的話說,可口可樂公司一直不遺餘力地“覆蓋整個世界”。在整個20世紀,可口可樂一直在全國慶典和全球要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自從1905年以來,世界性博覽會和全國性展覽會都一直推薦可口可樂。
之所以如此看好可口可樂,是因為在進行過理智的價格分析之後,他認為該公司的市場價值遠低於其內在價值。
在世界5種名牌碳酸飲料中,可口可樂公司獨攬4項,它們是可口可樂、雪碧、台普和芬達。可口可樂公司每年銷售20多億加侖的飲料糖漿和瓶裝濃縮液。由於其習慣模式的形成,可口可樂公司的價值也得以提升,而這正是巴菲特所喜歡的那種企業特性。
1988年可口可樂公司股票每股收益0.36美元、淨資產1.07美元,巴菲特買入價為5.22美元,買入市盈率為14.5倍,市淨率4.88倍。1981~1988年,可口可樂的淨現金率以年均17.8的速度增長,公司在資本支出相對很小的情況下,權益資本的收益率高達31%。
1988年,可口可樂的股東收益為8.28億美元。美國30年國債到期收益為9%左右。如果可口可樂1988年的淨現金流以9%貼現(注意,巴菲特沒有在貼現率中加上股權資本風險溢價補償),則內在價值為92億美元。巴菲特在購買可口可樂公司股票時,它的市場價值已達到148億美元,這說明巴菲特購買可口可樂股票時的出價可能過高。但既然市場願意付出超出這個數字60%的價格,便意味著巴菲特考慮了它未來增長的可能性。
巴菲特用兩階段估價模型,計算可口可樂公司今後的預期現金流在1988年的現值。1988年,淨現金流為8.28億美元,假設以後10年中,淨現金流的年增長率為15%(這個假設是有道理的,因為這個數字低於可口可樂前7年的平均增長率),到第10年,淨現金流就是33.49億美元,再假設從第11年起,淨現金流的年增長率降低為5%,以9%貼現,可以算出1988年可口可樂公司實際的內在價值為483.77億美元(35.17/9%-5%=879.30億)(879.30×0.4224=371.43億得出內在價值為371.43+112.5=483.9億)。
所以巴菲特是以非常合理的價格購買了可口可樂公司的股票,後來的事實驗證他的選擇是非常正確的。巴菲特首次投資於生產罐裝飲品的可口可樂公司就達到10.2392億美元。用這筆錢,他購買了可口可樂公司2335萬股股份,由於1990年的股票分拆為2:1,因此,伯克希爾公司得到了4670萬股股份。到了1992年再按照2:1的比例進行股票分拆,它又得到9340萬股股份。1994年中期,巴菲特又再次投資購買這家公司股票,使得伯克希爾公司所持有的可口可樂股份逾1億股。這是一筆非常可觀的財富。正如前麵提到的,這一數字通過在1996年的2:1比例分股,已經達到2億股。最後,由最初的10多億美元,可口可樂讓巴菲特的盈利高達70億美元。
二、巴菲特投資經典案例——吉列公司
吉列是著名的國際性的消費品公司。它的經營項目包括製造、銷售刀片和剃刀、衛生用品類和化妝品。耐久性的各種產品有:電動剃須刀,小型家電用品和口腔保健用品。這個公司如今在38個國家擁有製造營運據點,且規模較大,產品行銷超過200個國家。就國外而言,商品營運量就占了吉列銷售額和盈餘60%以上。今天的吉列,在世界上可以說是製造與行銷刀片、剃刀片方麵的霸主廠商。它的市場占有率達到64%,遙遙領先於第二大廠——舒適牌刮胡刀(市場占有率13%),鑒於它領導世界市場的不凡表現,已使得“吉列”在許多種語言種,成為“刮胡刀”的代名詞。吉列在歐洲大陸的市場占有率為70%,在拉丁美洲達到80%,而在東歐、印度和中國大陸的銷售市場則正在不斷地擴大中。在美國本土每賣出一片吉列刮胡刀片,在海外市場便可賣出五片以上。剃刀刀片的銷售金額約占公司總銷售額的三分之一,並且創造了本公司三分之二的利潤。
20世紀80年代,在公司內部,研究發明小組從事發明令人鼓舞的新產品。從外部看,不少投資人也能觀察到一些其他東西。因為來自低毛利,可拋棄式剃刀的競爭,吉列看起來更像一個成熟,成長緩慢,準備被並購的消費品公司。1981~1985年的四年時間裏,稅前毛利率在9%~11%之間徘徊不前。股東權益報酬率雖然有20%,但一直持平,不見進步的跡象。收入的成長也隻是一副萎靡不振的麵貌。在1981年與1985年四年間,年收入以5.2%的速度增長,銷售額幾乎沒有什麼變動,年成長率低於1%,公司此時的經營狀況十分糟糕。
就在吉列公司憂心忡忡的日子裏,他們吸引了沃倫·巴菲特犀利的眼光。他之所以要投資吉列公司,是因為在翻閱公司財報的時候,他發現吉列公司的股東權益報酬率和稅前的毛利率正在成長,這說明企業還是具有長期的競爭優勢的,並且其品牌信譽仍然為全球的消費者所信賴。加上公司的管理者有意減少吉列的長期負債,而且竭力增加股東權益,負債的減少,意味著投資安全係數的增加,所以在巴菲特眼裏,這個公司是符合投資的先決條件的。於是,他開始試著對吉列公司進行價值的估算。
到了1990年,吉列有2.75億美元的股東盈餘。在1987年到1990年之間,股東盈餘以每年16%的速度成長,1991年的第一季度,30年期的美國政府公債利率是8.62%,為了保守估計起見,巴菲特使用8%的貼現率評估吉列。他先假設十年之中有15%的年盈餘成長率,之後則以比較緩慢的5%的速度成長。那麼在9%的貼現率下,吉列的企業價值近乎160億美元。然後他再次假設吉列將來的年成長率低於12%,公司的價值大約應該是126億,若以10%的速度成長,公司的價值會是108億美元。在那個時期,公司有9700萬股股份流通在外麵。加上可轉換債券的持有者行使轉換權,增加的股票數量,總股份已經增加到109億股,吉列股票的市場總價值是80.3億美元。
所以,市場價值低於公司價值,再加上是極具長期競爭優勢公司的股票,巴菲特自然不會放過,同時,吉列果真沒有讓他失望。投資6億美元,盈利是37億美元。
三、其他經典投資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