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以來,以網上證券交易為代表的證券電子商務在我國取得了迅猛的發展,成為證券業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2001年12月份我國網上證券交易所占的比例超出6%,在一年左右的時間內翻了一番,同時網上開戶數所占的比例接近10%。展望未來,網上證券交易的發展前景十分廣闊,同時這一領域的競爭將會日趨激烈。另外,隨著網上證券交易的發展,券商的組織架構、業務定位、拓展策略、政策監管等都會發生相應的變化。
一、網上證券交易發展回顧
2001年是我國網上證券交易取得大發展的一年。根據中國證監會的統計,2001年網上證券交易累計成交金額為3578億元,占股票(A、B股)、基金總成交金額81715億元(雙邊計算)的4.38%;網上委托的客戶開戶數達332萬戶,占證券市場總開戶數3325萬戶(滬、深總開戶數的一半)的9.98%。表1列出了2001年我國網上證券交易的發展狀況,在短短一年左右的時間裏,網上證券交易所占的比例增長了近兩倍,發展之快由此可見一斑。
資料來源: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網站。
在網上證券交易的拓展方麵,一些中等券商率先取得了比較顯著的成效。與此同時,券商之間的特色和差異開始逐步顯現出來。另外,券商與銀行、電信等之間的合作日益廣泛。在區域分布方麵,中小城市和農村地區則比大中城市的情況要好一些。
(一)中等規模的券商走在了前列華泰證券、廣發證券、國通證券、泰陽證券等在網上證券交易領域走在前列的券商有一個比較共同的特點,那就是這些券商的規模都屬於中等偏上。至於具體的原因,我們認為網上證券交易的拓展涉及技術、研究、營業部等多個層麵,資源整合非常重要同時又十分困難。而對於那些大券商來說,組織架構的建立和完善、技術的統一、研究力量的支持、營業部的協調等都比較困難,所以拓展起來難度比較大。對於那些小券商而言,往往又沒有足夠的能力來組織實施,因為這些小券商在技術開發、研究力量等方麵比較薄弱,相關人才資源相對缺乏,同時電信、銀行與小券商開展合作的意願又不強。
因此,中等偏上規模的券商在網上證券交易領域先行一步,與其擁有拓展網上證券交易所需要的相關資源,同時協調起來又比較容易等有著很大的關係。另外,中等規模的券商多少帶有一定的區域色彩,在與區內電信、銀行等的合作方麵比較容易取得進展和突破。
(二)對成本與收益的認識存在誤區
在網上證券交易的拓展成本和收益方麵,不少券商仍存在著認識上的誤區。有的券商認為,網上證券交易具有邊際成本趨於零的特點,因此網上證券交易的成本是很低的;還有的券商則認為,推出網上證券交易的成本是很大的,大多數券商特別是中小券商沒有能力去拓展網上證券交易,同時從經濟效益角度看是得不償失的。其實,上述這兩種看法都不夠全麵和科學。由於在認識方麵存在誤區,因此有的券商在網上證券交易的拓展方麵花錢很大方,一會兒是CallCenter(呼叫中心),一會兒又是CRM(客戶關係管理)係統,技術要買最好、最貴的,同時招聘很多的技術和研發人員;有的券商則正好相反,總是縮手縮腳,不舍得花錢。其結果是,花錢最多的並不是做得最好的,縮手縮腳的則自然是被別人遠遠地甩在了後麵。
(三)網上與網下良性互動、同步發展
在網上證券交易領域開展得比較好的一些券商,其經紀業務市場份額出現同步上升。以華泰證券為例,在不到兩年的時間內,其經紀業務市場份額上升了一倍,這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網上證券交易。網上與網下何以出現良性互動並取得同步發展呢?我們認為:
(1)這有著客觀的必然性。因為網上證券交易的開展費時費力,需要時間、耐心和不斷的學習。在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能夠在網上證券交易這一領域取得突破,就從一個側麵說明這家券商本身就非常具有競爭力,因此其市場份額的提升自然是不難理解。
(2)網上證券交易帶來了新客戶和更大的交易量。網上證券交易為投資者提供了一個全新交易方式的選擇,從而使那些原先無法順暢交易的客戶增加了交易頻率,同時發展了一些原先並不投資於股票市場的新客戶,另外可以把那些還沒有開通網上證券交易券商處的客戶吸引過來。
(3)老客戶的轉移帶來成效。老客戶轉移為網上證券交易客戶,對於證券公司來說,同樣具有很大的價值。一是老客戶離開營業部,可以節省營業部在午餐、報刊、人員等方麵的成本;二是可以騰出空間接納新的客戶,特別是大、中客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