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在經濟回光返照中重拾成長風格(1 / 2)

作者:袁園,《證券市場周刊·紅周刊》(以下簡稱《紅周刊》),發表時間:2014-8-9

原文鏈接:http://xueqiu.com/2994748381/30720244

本期《紅周刊》、雪球網與手機騰訊網合作的投資人物專訪欄目的嘉賓小鱷魚,其言語犀利、風格突出,在雪球上挺他的人為數眾多,但質疑聲也綿綿不絕。東達投資基金經理小鱷魚不滿30歲,可是股齡卻有13年。“不斷學習、不斷進化是做好投資的前提條件之一”。性格包容的小鱷魚一路走來,已經進化成了專業的投資者。在對下半年形勢一片看好之下,他卻認為隻是回光返照,2015年經濟更冷。

下半年回光返照,2015更冷

《紅周刊》:上半年委托資產收益率達到9.46%,主要操作了哪些品種?

小鱷魚:從2013年10月份開始,我就對整個市場非常謹慎,原因在於領漲市場的一大批優質成長股紛紛見頂回落,而許多小市值品種在概念和故事的推動下出現了猛烈上漲。顯然,這不可能一直持續下去,這種現象表明一輪行情已經進入到尾聲階段。因此今年上半年我對市場一直較為擔憂,在投資策略上也非常保守,曾在2月份清空了所有股票,並在5月初買入了大量的電力股,上半年的收益絕大多數也都來源於電力股的上漲。

《紅周刊》:當時您認為“電力是唯一低估值高分紅且周期向上的大行業”,地產銀行也不能與之相媲美,請詳細闡述依據。

小鱷魚:先來說一下銀行、地產的問題。泡沫有三種,一種是市場泡沫,一種是基本麵泡沫,第三種就是前兩者的疊加。如今的銀行、地產就屬於第二種,雖然也是低估值高分紅,但它的行業周期向下,對股價的壓製作用明顯。

電力行業投資邏輯很簡單,就是煤價下跌帶來利潤的大幅增長。以華能國際為例,2004—2012年公司收入增長超過4倍,而淨利潤卻幾乎零增長,原因在於期間煤價上漲了超過200%,而電價的漲幅隻有30%,煤價的漲幅吞噬了電企大量的利潤。在經曆了10年的長牛之後,煤炭從2012年開始步入下行周期,過去兩年煤炭的價格下跌幅度已經超過40%,有大量煤炭企業出現虧損,但我並不認為煤價的下跌會就此結束。第一,煤炭作為一種大宗商品,其核心在於供求,煤炭目前產能過剩至少還在20%以上;第二,煤企的成本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折舊,所以很多煤企的現金流尚未開始轉負;第三,煤炭的終端價格中運費等費用超過50%,還有很大的擠壓空間,因此我認為煤價隻有到產能開始主動收縮、供需恢複平衡才有可能止跌。至於市場始終擔心的煤電聯動,我認為至少在未來兩年內煤電聯動不太可能執行,或者電價下調幅度遠低於預期。

《紅周刊》:您認為銀行、地產屬於第二種,即基本麵上存在泡沫?

小鱷魚:與大部分人的判斷不同,我認為房地產能夠實現軟著陸的概率並不大,核心邏輯還是基於供求上。現在很多人分析房價還是在用增量供求來分析問題,注重開工麵積、去化率等指標,但對於存量房的拋售問題思考得很少,不動產登記條例和房價上漲預期的扭轉會加劇存量房的拋售意願。絕大多數需求是可變的,房價一旦轉向這些買盤都會消失,而政府不想看到房價過快下跌是事實,但它的刺激手段已經十分有限了,所以宏觀經濟真正的考驗現在才剛開始,目前隻能算是回光返照。

銀行與地產本質上是一條繩上的螞蚱,由於地產及其周邊產業在GDP中的比重太高,地產行業的壓力必然對宏觀經濟產生負麵衝擊,而銀行作為高杠杆經營的行業,縱使其有很高的壞賬撥備,但當風險真正來臨時到底能夠抵禦多大的衝擊,沒有人能夠說得清,模型永遠不如現實來得殘酷。

《紅周刊》:不少人判斷“十年牛市”開啟,但您卻認為“下半年將是回光返照,2015年會有更冷的冬天”,這一判斷主要就是基於對房地產的擔心?

小鱷魚:對,我的主要擔憂還是在於房地產的問題上。

在經濟回光返照中重拾成長風格

《紅周刊》:上半年您還有一些判斷正在被印證。4月25日您曾說過“傳媒反彈後將是最佳的做空對象”,其判斷的依據是什麼?

小鱷魚:傳媒是2013年的明星行業,在行情火熱的背後隱藏著許多危機。首先,去年傳媒板塊漲幅巨大,對未來的成長性大幅透支,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其次,傳媒行業的成長邏輯之一是外延式並購帶來行業集中度提升,這本無可厚非,但並購之後的資源整合是一件非常麻煩的事,絕大多數的並購最後都將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所以真正用心經營企業的管理層對於並購通常很謹慎。現在越來越多的傳媒行業並購變得濫竽充數,不顧並購資產的質地,僅是為了做高短期利潤進行市值管理。這些行為為未來業績的變臉埋下隱患。我們一定要保持理性客觀的思維,清醒地參與吹泡泡的遊戲,及時感受市場的溫度,否則就真站在高高的山岡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