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富人吃肉和收入分配不均(1 / 3)

郭凱,哈佛經濟學博士,本文由黑天鵝圖書發表於雪球,發表時間:2013-07-11,原文鏈接:http://xueqiu.com/1846678566/24394751

王二是村裏唯一的有錢人。蒙祖上傳下來的大量家產,王二一家過著很好的生活,而村裏剩下的人都窮得很。王二以愛大碗喝酒、大塊吃肉聞名鄉裏。村裏的張屠戶每次殺豬,一大半都被王家一家買去。村裏其他的人窮,平時也舍不得吃肉,隻有誰家來客人或者要辦事才會買上一點兒肉,因此也沒有誰介意肉大多被王二一家買走。事實上,多虧有了愛吃肉的王二,村裏張屠戶隔三岔五就能宰殺一頭豬。換在別的村子,殺豬的頻率要低很多,因為殺多了就賣不動。

但到了過年,情況就會有點變化。過年,誰家都想包頓有肉餡的餃子,吃兩頓帶點葷腥的好飯。但王二家通常也會在過年的時候大宴賓客,每次都要買很多肉。雖然張屠戶臨近年關會多殺兩頭豬,但經常還是人多肉少。張屠戶也沒別的辦法,賣給誰不賣給誰都不好,幹脆決定價高者得。可是村裏的窮人哪裏出得起王家的價錢,王家有時會以平時幾倍的價錢把所有的肉全部買走,留下整個村子過一個沒肉的節。

村裏的人很憤怒,就去找王二理論。王二覺得村民在無理取鬧:我沒偷你們的搶你們的,這些肉都是花錢買來的,而且出了平時幾倍的價錢,我也沒占誰便宜,你們找我幹什麼?要找你們找張屠戶去啊,是他把肉賣這麼貴的,他賣得便宜一點兒你們不就買得起了?我也嫌肉貴呢。村民們於是就去找張屠戶,質問他為什麼把肉賣那麼貴。張屠戶覺得挺無辜:我一個做生意的,賣給誰都是賣,當然誰出錢多就賣給誰。過年大家都想吃肉,肉價自然就上去了,要是沒有王二一下買那麼多肉,我的肉哪會賣得這麼貴?要怪還得怪王家的胃口實在太大了。

村民們可以大罵王二為富不仁,大罵張屠戶是奸商,但這些都改變不了全村隻有王家一家過年有肉吃的現實。更何況,王二和張屠戶說得也不是沒有道理。張屠戶沒有理由不把肉賣給王二,有錢掙為什麼不掙?這可是光明正大地掙錢。王二有錢,就是愛吃肉,隻要他買得起,買多少肉也是他的自由,似乎也沒什麼不可以的。

村民的憤怒是合理的,王二和張屠戶的反應也是合理的,這件事如果說有錯,就錯在王二是這個村裏唯一的富人,這是一個收入分配十分不均的村莊。

中國越來越嚴重的收入分配不均的問題,從某種意義上說,正在給整個社會製造王二村莊所遇到的問題。這種問題還不隻是收入分配不均的根源,而且是機會不均,是權力和錢的交換,是壟斷收益,是利益集團。這些確實都是中國收入分配不均程度日益加深的原因,很多人都對之深惡痛絕。但它們並不是唯一的原因。中國本身的高速增長,即便在一個理想透明的社會裏,也會導致收入差距的拉大——很多敢於冒險、把握住機會、入對了行業的人富了,但也有很多人因為各種原因沒有富起來(更多討論可以參見本章的《王二的財路和收入不平等的治理》)。我非常喜歡打一個比方,說中國就像一個用百米衝刺速度跑馬拉鬆的國家,一些人跑在最前麵,但還有很多人被遠遠落在後麵。

無論收入分配差距的根源是什麼,收入分配差距的拉大,在一個市場經濟的環境下,必然會造成富人對窮人的擠出效應,特別是在那些供給相對有限而需求相對剛性的瓶頸部門。而且,更為要命的是,這種擠出效應往往是通過價格的波動方式來實現的,因此並沒有超越道德和法律的界限。

我在這章的《王二施粥和春節火車票的分配》裏已經討論過春運期間火車票價是否應該提高這個例子。春運期間,鐵路的運力有限,需要出門旅行的人暴增,提高火車票價本是市場經濟中很正常的一件事情。如果供小於求,那通過價格提高來平衡供求是很自然的。這件事情之所以在中國遭到如此之多的反對,一個原因就是提高票價最後擠出的很可能都是收入不高的人群,或者是增加這個人群的旅行成本。你也許可以說,窮就不要回家了。這就跟王二對村民說“窮就不要過年吃肉了”一樣,這也許合理,但是絕對不合情,是很難讓人接受的。

再說“被高速”這件事情。本來有了便捷的高速列車,這是一件挺正麵的事情。但是這裏麵也有擠出的問題。高速火車,一方麵方便了那些在乎時間、在乎旅行的舒適度、願意支付更高費用的人群的需求;但在另一方麵,高速卻擠出了那些不太在乎時間、不太在乎旅行的舒適度、希望省錢的人群的需求。不要說現在有的高鐵的上座率還有限,就算高鐵班班滿員,“被高速”的抱怨還是會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