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藝術品投資的種類(1 / 2)

藝術品是一個極其廣泛的概念,古董、珠寶、玉器、瓷器、字畫等等都屬於這個範疇。如果想要用一本書把整個藝術品講清楚,我想它不會比編辭海省事。

藝術品投資源於投資人的個人喜好,這也就意味著收藏家或者投資者一般都會有一個特定的範圍。他們追求的是對於一種藝術的不斷鑽研,而不是好大喜功。因為每一門藝術都是一個極為深邃的領域,一個人沒有精力去搞很多項,通常比較博學的專業人士也隻是精於一種。很少聽說某位書畫鑒定家對於珠寶也很有研究,不僅顯得不專業而且有點術業不專攻。

現在我們國內的藝術品市場分為古代和當代兩種大類,再細分,可以分為如下幾種。

1 字畫收藏

這一領域的投資和收藏對於參與者本身可以說要求是最高的。本來我們平時對於這些東西都保持著一種神秘和敬畏的心理,而能夠真正看懂字畫的內行少之又少,這種小眾的高端文化就越來越讓人難以理解。

一般人沒有行家指導,入門都很困難。一個人學畫至少10年其畫作方能稱之為畫,再過10年才能寓情於畫,再加10年才能看懂其他人的畫境。這說得有些誇張,但是也從側麵說明了書畫投資絕對不是一陣風的熱情,它需要的是一個人一輩子的鑽研和執著的喜愛,所以我們不建議投資者一開始就上手這種超高難度的領域。

但是越是有難度的領域,投資回報越是最高的。大家可能從新聞上偶爾了解到每年春拍、秋拍都會產生許多創紀錄的作品,這其中絕大多數是字畫類。

2002年從海外回流的宋徽宗《寫生珍禽圖》創紀錄地以2530萬天價成交,揭開了書畫市場上不斷刷新紀錄的序幕。到今年齊白石的《鬆柏高立圖》創出4億元天價,這讓我們看到了書畫市場的巨大潛力和增值空間。而最近炒得沸沸揚揚的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都不能用價值連城來形容,那隻能說是無價之寶。

中國曆來不缺少富豪,對於這些無價之寶,富豪們常說的一句話就是“隻要你敢開價,我就敢買。”這其中雖然有些誇張,但是也說明了這些藝術品的價值根本無法用金錢來衡量。

2 瓷器收藏

瓷器是中國特有的一種藝術品形式,曆來受到收藏家和投資者的青睞,俗話說:“縱有家財萬貫,不如鈞瓷一片。”說的就是這種藝術品的超高價值。瓷器的投資空間可以說與書畫類旗鼓相當,不分伯仲。

古代的瓷器主要分為兩大類,官窯和民窯。官窯瓷器主要供皇家使用,所以曆來被民間收藏家視如珍寶,不是有錢就能買得到的,官窯瓷器的持有者多為權貴之家。到了現代,官窯瓷器基本上很少在市麵上見到,因為收藏家知道這種東西,換成錢容易,拿錢買回來就要難得多了,所以多作為家傳寶物珍藏。

而民窯瓷器的價格雖然比官窯瓷器要差不少,但是其中也不乏珍品,而且由於存世量較大,反倒成了瓷器收藏市場上的主力。如果想要投資瓷器,我們建議投資者可以先從這些民窯瓷器入手。

因為瓷器的質地薄脆,越是精品瓷器越是如此,所以保存的難度是眾多藝術品中最難的。曆經千年的變遷,許多精品瓷器都毀於曆史的塵埃之中,能夠留存下來的隻有萬之一二,而其中的精品更是少之又少,所以瓷器在收藏領域的地位超然,且價格不菲。

投資瓷器對於投資者的要求同樣很高,既要對中國文化有相當高的認識,同時也要對瓷器工藝有著很高的辨別能力。各朝各代的文化變化紛繁,瓷器作為當時文化最重要的反映手段,集中體現了當時的藝術巔峰成就。各種物理條件和化學原料的變化都能夠反映在瓷器上,所以自古有“千仿萬仿,瓷器不仿”之說,因為瓷器的燒造根本就是不可複製的,同種材質同一個窯裏燒出來的東西都絕對沒有完全相同的。

瓷器的收藏不在於辨別真假,而在於看是否有過修補。隻要收藏者的水平到了一定程度,很容易辨別出什麼是真的什麼是假的。哪個朝代的瓷器是什麼款式的,到現在應該呈現什麼色彩狀態,出自哪個窯,用的什麼土什麼技術,瓷器上的花紋圖案、文字落款、造型等等相當講究,這些都讓仿製者無從下手。

真正瓷器最在乎的是器物本身的完整性。一件好的瓷器各個方麵都很優秀,但是如果一說有殘,那它的價格甚至連完整器型的十分之一都不到。所以,曆來挑選瓷器絕對不能有磕碰殘缺,裂紋修補是收藏的大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