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人人都需要理財(1 / 1)

人們經常說,工資遠沒有物價上漲得快。那麼怎麼辦?理財唄!於是很多人認為,理財就是省吃儉用。實際上這種觀念是錯誤的。我們理財是為了提高生活水平,如果理財的結果是生活水平下降,那麼就不必去研究了。當然,過度鋪張浪費是要杜絕的,但更重要的是想辦法增加收入。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就算你將吃飯睡覺之外的所有時間都投入到工作當中,收入仍然是非常有限的。那麼怎麼增加收入呢?

李嘉誠有這樣一個觀點:20~30歲之間是努力賺錢和存錢的時候,30歲以後,投資理財的重要性逐漸提高,到中年時賺錢已經不是很重要,這時候反而是如何管錢比較重要。其實時間段的劃分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這樣的觀念:賺錢和存錢→投資理財→管錢。事實上,這三個階段都屬於理財的範疇。也就是說,每一個參加工作的人都應該進行理財,隻是所處的階段略有不同。

——窮人需要理財致富

有不少朋友會覺得,理財得先有財,而我是工資月月光,家無隔夜糧,還談什麼理財?持有這種觀點的朋友隻能“君子固窮”了,但是“貧窮不是社會主義”,越是沒錢,就越應該努力致富。而投資理財既不需要多花時間,又能迅速獲得較高收入,因此可以說是窮人致富的最好途徑。

1936年,連橫在臨終前對其子連震東說:“餘無長物留汝。”也就是說,我沒有給你留下什麼財產。但是到1989年的時候,連震東之子連戰的名下已經有大約200億元新台幣的資產。兩代人經過50多年的努力從家無長物到富甲一方,憑借的正是科學的投資理財。

像大多數家庭一樣,連震東每天忙於公務,妻子趙蘭坤負責料理家務。作為一位知識女性,趙蘭坤有著比較先進的思想,她沒有像其他女人一樣將錢簡單地儲蓄起來,而是積極進行投資。最先購買的股票來自一家中小企業銀行,隨著資金的回流和增值,趙蘭坤又陸續投資“彰化銀行”等幾家銀行的股票,並獲得了豐厚的回報。

隨著家庭資本的增長,趙蘭坤又開始從銀行貸款,購買了大批土地和房產,並采用隻租不賣的的策略進行長線投資,從而使財產不斷膨脹。

由此可見,隻要有先進的投資理念,物質上的貧窮就是暫時的;但是如果連思想上也是貧瘠的,那麼就隻能在貧窮中煎熬。

——富人需要理財守成

有不少富人認為,我的錢下輩子都花不完,所以根本沒必要理財。有些富裕朋友雖然沒有這樣說,但是心裏對自己的財產卻沒有個算計。結果很多富翁沒過完這輩子就把錢花完了,甚至連未來的生活都沒有著落。

說到拳王泰森,恐怕是家喻戶曉。在鼎盛時期,泰森的身家也像他的拳頭一樣驚人——超過4億美元。然而泰森花錢的速度絲毫不亞於他將對手擊倒的速度,每月的生活費就需要40萬美元。1995~1997年間,泰森光應付各類官司就花費近千億美元,通信費用達到23萬美元,舉辦生日舞會就用去41萬美元……即使到了窮困潦倒的2002年,泰森還舉債照料寵物“白虎”和保養名貴轎車。

泰森從來沒有考慮過應該如何去理財,甚至聽到這樣的建議都會發出嘲笑。但是2003年8月,泰森破產了,兜裏隻剩下5583美元。泰森曾將破產歸咎於經紀人唐金的欺詐,但是泰森在更換了經紀人之後,其財務狀況江河日下的大勢仍然沒有改變。於是泰森說:“和唐金相比,我就是一個傻瓜。”在理財方麵,這是顯而易見的。

泰森破產後拍過成人影片,當過人肉沙包,也在拉斯維加斯的酒店裏做過供人合影用的道具……泰森退役後的謀生之道著實讓人感到心酸。試想,如果泰森當時拿出一部分錢進行投資,哪怕是進行最簡單的投資,都不會落到這樣的田地。

俗話說,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富人朋友在擁有一定資產的基礎上,一定要做好理財工作,避免日後遭受一落千丈的打擊。

此外,有些朋友介乎窮人和富人之間,相信根據連戰家族和泰森的經曆來分析,不難得出需要理財的結論。可以說,在當今社會中,理財不僅僅是一種生財之道,而且已經逐漸成為一種時尚而必要的生活方式。因此說,人人都需要理財,人人都必須學會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