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這樣操盤一定大賺:掌握操盤絕招,做好散莊博弈(2 / 3)

股票流通盤的大小對股票走勢的特性有影響。比如,在股票同樣市值下,高價小盤股和低價大盤股的股性還是有區別的。

在業績相同的情況下,流通盤小的股票會比盤子大的股票定價高。這是因為,股價由市場供求關係決定,股票的供應量就是股票的數量,股票的需求量就是市場上想買這隻股的資金量。針對一隻股票,每個投資人都有一個自己願意接受的價位,也就是說願意在這個位置上持有該股票。設想把每個價位上願意持有的人數和資金量進行統計,則可以形成一個柱狀圖,願意在高價持有的一般隻是少數人,大部分人對一個適中的價位可以接受,還有人隻願意接受極低的價格。市場價格的決定機製是這樣的,從出價最高的人開始向下數,一直到需要等於供應量,這個價格就是市場價。市場的交易過程就是在找到這個價格。所以,在需求量分布相同的情況下,小盤股的價格會高於大盤股的價格。在同一個市場上,同樣一群投資人,對於業績相同的股票,需求量分布應該是相似的,但大盤股的供應量比小盤股大,可以有更多的人持有,所以價格自然比小盤股偏低。股票的價格是不斷變化的,反映出需求量分布也在不斷變化,人們心中對一隻股的價格定位也在變化。但供應量的差異是穩定持久起作用的因素,所以,從長期看大盤股的總體價格定位要比小盤股低。

統計學中的大數定理告訴我們,大群體的統計特性經常會呈正態分布,人們的一般經驗也是如此。如果假設人們對一隻股票的心理價位呈正態分布,那麼可以有一個推論:大中型盤子的股票價格定位上的差異不太明顯,盤子對價格定位影響最顯著的是盤子很小的股票。比如,5000萬流通盤和1億流通盤的股票,在價格定位上的差異不太大,而1000萬流通股和5000萬流通股的股票,則會有顯著差距,並且盤子越小隨著流通盤變化價格落差越大。這種現象的原因在於,正態分布條件下,大部分人的心理定價集中在中間區域,中型盤子的股票,定價已經接近這個中間區域了,此時每下降一個價位就會增加很多潛在買盤。所以,以後盤子就算再大上很多,價格也不會下降太多,相反,小盤股隻有少部分人能持有,股價定位在正態分布的尖端,這個區域,願意持有的人分布稀疏,價格下降好大一段才能引出足夠的持有者,所以,小盤股到中盤股一段,盤子增長的絕對值雖然不大,但股價定位的落差則相當大。換一個說法,從心理定位最高的人數起,按正態分布假定,數到前一萬人可能價格已經下來了十幾元錢,再數到5萬人,價格可能隻下來二三元,原因在於向上分布稀疏,下麵分布集中。

正態分布假定的另一個推論是,小盤股容易震蕩,而大盤股不容易震蕩。價格的變化是買賣力量變化推動的結果,小盤股在高位定價,參與者分布稀疏,價格上下波動的阻力小,漲跌速度快,買賣力量的一點點變化在價格上都必須有較大的調整才能重新達到平衡,造成波動幅度大。總的說就是容易形成劇烈震蕩。

盤子越小,上述現象越明顯,如郵票盤子比股票小,所以漲跌更劇烈,價格脫離普通人心理定位更遠。極端情況是藝術品拍賣市場,名家作品隻有一件,無法複製,盤子小到了極限,價格決定於出價最高的一個願意出多少錢,其價格自然也遠遠脫離一般人的心理定位,而且容易劇烈漲跌。

正態分布假定的又一個推論是,超級大盤股的定價會明顯的偏低。這也是由於正態分布尖端人數較少所致。如果盤子大到供應量超過市場心理定價人數最多的峰位,則進一步增加需求量必須在價格上出讓較大的空間,與小盤股的道理一樣。不過,隨著價格降低,會有大量原來對這隻股不關心的人參與進來,所以定價偏離的情況不會像小盤股那麼明顯。

什麼叫小盤股?什麼叫大盤股?可以這樣估算。中國有2000萬股民,近1000餘隻股票,如果平均每人關心10隻股票,那麼,平均每隻股票有20萬人關心。統計學中,如果統計樣本成正態分布,那麼大約70%的樣本處於分布峰值加減方差的區間內,高於方差的樣本數量約16%,近似的可取15%。可以以此為界,股票少到隻有頂端不到15%的人參與的為小盤股。則20萬人的15%為3萬人,以中國股市大多數股民一般平均每人每隻股票持股不到1000股計算,為3000萬股。所以,標準的中型盤子為3000萬股左右,可以粗略的估計為2000萬~5000萬,2000萬以下為小盤股,5000萬以上為大盤股。類似的,超級大盤股的標準應為可以供應85%以上的人,20萬人的85%為17萬人,估算為1.7億股,放寬一些為2億股以上,即中國股市上2億以上的盤子為超級大盤股,定價會明顯偏低。當然,以後隨著中國股市的發展,以上估算用到的參數會發生變化,小盤股、大盤股和超級大盤股的概念也會發生變化。

同樣業績下,流通盤小限製了參與交易者的範圍。對兩隻業績相同的股票,大盤股定價低,使需求分布中心裏定價偏低的人也能買到,小盤股定價高,隻有願意接受較高價位的人才能買到。這使得參與者的群體會略有不同,影響股票走勢特性。

同樣市值下,盤小價高的股票,參與者範圍受限製。股市交易是以“手”為基本單位的,股價越高,每手的價錢也越貴,這會限製參與者的範圍。極端情況,如美國股市上巴菲特控製的柏克夏公司,股價高到上萬美元,隻有富人才買得起。中國股市上,也有很多散戶不喜歡買20元以上較貴的股票,而喜歡10元以下的股票,因為資金少,買貴的股票買的太少。

盤子大小還影響股票的流動性,同樣市值的股票,盤子大,“手”多,每單位的價錢低,相當於在流通時顆粒細,流動性就更好;單位價錢高而盤子小,則分成的顆粒大而少,流動性下降。一般而言,流動性大,參與者多,會增加坐莊控盤的難度,減少走勢中的人為痕跡,走勢越自然越穩定;流動性小則人為影響大,越容易出現忽漲忽跌和跳躍型走勢。所以,大盤股容易走成弧形反轉,而小盤股容易走成形反轉。大盤股在分析其走勢時應該多考慮群體心理動力學的影響,而小盤股應該多考慮人為因素的影響。

小盤股控盤容易,大盤股控盤難。所謂控盤是說莊家持有一筆資金以短炒的方式進進出出,其買賣保持平衡,隻通過把握買賣節奏影響和控製股價。所以,控盤難度大小決定於留在外麵的未鎖定籌碼的絕對規模,未鎖定籌碼多,則參與者人數多,人多則想法多,控盤困難,這和任何活動都是人越多越不好組織是一個道理。通過鎖定籌碼減少外麵籌碼的規模可以使盤子變得容易控製一些,但大盤股上即使這樣做了之後留在外麵的股票仍會很多,不好控製。比如,對一隻1億股的盤子,莊家已經鎖定了70%的籌碼,但外麵仍有3000萬股未鎖定。另一隻天生隻有1000萬的盤子,即使不鎖定籌碼,外麵的籌碼規模也比前者少,控盤難度比前者鎖定70%後還低。如果這隻股也鎖定70%,則外麵隻剩下300萬股,如果按平均每個人10手計算,則隻有3000人參與,如果每天有10%的人參與交易,則隻有300人,相當好控製了。而前一隻股票要達到同樣的程度需要鎖定97%的籌碼,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大盤股由於盤子不好控製,所以,隻能炒;小盤股可以實現絕對控盤,適合做。炒就是短炒,不鎖定太多籌碼,也不炒到太高,隨著人氣,拉起來就放手,一波一波有節奏地炒,類似於垃圾股的炒法。做就是做價值發現,低位收集大量籌碼鎖定,實現絕對控盤,拉到較高位置出貨。所以,小盤績優股可以炒做,而大盤績優股,即使業績再好,即使最終可以走成長期上升通道,也隻能是一波一波炒上去的,分析其走勢可以明顯看出莊家進出的節奏,感覺到盤子震蕩的力量,而不可能沒有力度的往上飄。所以,盤小和績優是連在一起的,在同樣業績的情況下,盤小的因素會使走勢偏向於更典型的績優股,而盤大因素會使走勢偏向於垃圾股。

莊家鎖定大量籌碼,市場上流通籌碼變少,中、大盤股可以暫時變成小盤股。如果有一個資金較少的莊家或資金較多的大戶,這時可以短期的做一把莊。不過這種“小盤股”隻是市場瞬間形成的,情況稍微一變就不成了。而且這種股背後如果有一個大莊家鎖定了大量籌碼,則好比“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大莊家隨時可能出手管你。所以,隻有在莊家無法出手的時候才能這樣做,隻有在超跌的時候才有這種機會。當超跌到低於-20,即短線客已經虧損20%的時候,此時籌碼都被鎖定在上麵,不怕莊家繼續打壓,打壓也不會有人跟著殺跌,他打出去的籌碼反倒可能收不回來。此時,臨時小莊突然出手幫他控盤,從他口裏搶幾隻小蝦,他也沒有辦法。

6.4 莊家出貨前的征兆

1.莊家坐莊資金的分配

莊家的坐莊資金可以分為兩部分,一塊用來建倉,在底部打進貨,拉高後出去,中間一段空間是其淨獲利,莊家賺錢主要靠這部分資金;另一塊用來拉抬和應付各種突發性事件,可稱作控盤資金。

這兩塊資金的作用不同,使用方法也不同。建倉資金一般需要提前進,建倉後還要等待時機,由於從建倉到完成拉抬中間時間長短不確定,要看市場狀況而定,所以,這部分資金要以自有資金為主,建倉後不管捂多長時間都沒關係。莊家拉抬要等到天時、地利、人和的配合才行,要等待時機、機會出現,果斷動手。一旦啟動,一般在十幾天之內就可以完成拉抬,以後就開始出貨,一個月內拉抬資金就可以出來了。拉抬資金隻是短期使用,可以在拉抬時臨時借來,拉抬完成就可以還了。控盤資金的另一部分是用來應付突發性危機的,就像打仗要保留預備隊一樣,這筆錢平時是不能輕易動的,隻有在出現危機時才能動用。莊家手裏如果沒有這筆資金就會很不安全,一旦出現意外無法應付,可能使整個炒做失敗,帶來重大損失,所以,這筆資金一定是莊家自有的。

2.莊家出貨的前兆

(1)達到目標。有一個加倍取整的理論,這個方法在股市中還沒有被廣泛的應用,而一種理論在市場中掌握的人越少,可靠性就越大,所以,這是判斷股價高點的一個好方法。簡單地說,我們準備買進一隻股票,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加倍和取整的方法聯合起來用,當你用幾種不同的方法預測都是某一個點位的時候,那麼在這個點位上就要準備出貨。當然,還可以用其他各種技術分析方法來預測。故當預測的目標位接近的時候,就是莊家可能出貨的時候。

(2)該漲不漲。在形態、技術、基本麵都要上漲的情況下不漲,這就是要出貨的前兆,這種例子在股市中是非常多的。形態上要求上漲,結果不漲。還有的是技術上要求漲,但該漲不漲。還有的是公布了預期的利好消息,基本麵要求上漲,但股價不漲,也是出貨的前兆。技術麵決定了股票該漲而不漲,就是出貨的前兆。

(3)正道消息增多。正道的消息增多,是指報刊上、電視台、廣播電台裏的消息多了,這時候就是要準備出貨。上漲的過程中,報紙上一般見不到多少消息,但是如果正道的宣傳開始增加,說明莊家萌生退意,要出貨。

(4)傳言增多。一隻股票你正在做著,突然這個朋友給你傳來某某消息,那個朋友也給你說個某某消息,又一個朋友又給你說某某消息,這就是莊家出貨的前兆。為什麼以前沒有消息呢?

(5)放量不漲。不管在什麼情況下,隻要是放量不漲,就基本確認是處理出貨。

如果有了這些征兆,一旦出現了股價跌破關鍵價格的時候,不管成交量是不是放大,就都應該考慮出貨。因為對很多莊家來說,出貨的早期是不需要成交量的。

6.5 散戶和莊家如何博弈

1.散戶與莊家觀念上的區別

(1)莊家用幾億元、十幾億元做一隻股票,散戶用十萬元、幾十萬元做十幾隻股票。

(2)莊家做一隻股票要用上一年甚至幾年,散戶做一隻股票隻做幾周甚至幾天。

(3)莊家一年做一兩隻股就大功告成,散戶一年做幾十隻股、上百隻股還心有不甘。

(4)莊家喜歡集中資金打殲滅戰,做一個,成一個;散戶喜歡買多隻個股做分散投資,有的賺,有的賠,最終沒賺多少。

(5)莊家在炒做一隻股票前,對該股的基本麵、技術麵要做長時間的詳細調查、分析,製訂了周密的計劃後才敢慢慢行動;散戶看著電腦屏幕,三五分鍾即可決定買賣。

(6)莊家特別喜歡一些較冷門的個股,將其由冷炒熱賺錢;散戶總喜歡一些當前最熱門的個股,由熱握冷而賠錢。

(7)莊家雖然有資金、信息等眾多優勢,但仍然不敢對技術理論掉以輕心,道瓊斯理論、趨勢理論、江恩法則等基礎理論早已爛熟於胸;散戶連線理論都沒能很好地掌握,就開始宣揚技術無用論。

(8)莊家總是非常重視散戶,經常到散戶中去傾聽他們的心聲,了解他們的動向,做到知己知彼,並謙虛地說:現在的散戶越來越聰明了;散戶總是對莊家的行動和變化不屑一顧,並說:這個莊真傻,拉這麼高看他怎麼出貨。

(9)莊家做完一隻股票後就休假去了,說:忙了這麼長時間了,也該讓錢休息休息了;散戶做完一隻股票說:又沒賺多少,還得做,絕不休息。

(10)莊家年複一年地做個股賺錢;散戶年複一年地看著指數上漲,卻賠錢。

因此,我們說莊家和散戶最大的區別,在於觀念上的不同。事實上,莊家的資金優勢、信息優勢、人力資源優勢、政治優勢是我們不可改變的,而恰恰觀念的改變是可以做到的。因此,希望上麵十點能對你有所啟發,能讓你領悟到其中深層次的意義。

2.觀察莊家持倉量

(1)成交量。莊家的建倉,從散戶這邊講,就是籌碼的沉澱過程。如果莊家始終在增加持倉量,則成交量是不會放大的,往往是漲時持平,跌時明顯萎縮。如果不符合這個規律,每輪上漲都明顯放量,下跌時逐漸縮量,則莊家的持倉量不大,而且有可能在減少。

(2)走勢形態。小振幅緩慢上漲,莊家的持倉量必然是在增加。帶狀上升通道,一般也是在增加。而能看出明顯周期的大振幅上漲,則不好說了。每一個明確的短期頭部,都是一次減倉的過程。即便下一次上升超過了前一個頭部,莊家的持倉量可不一定有上次多。整體看減速上漲,短期頭部一個接一個,那就是莊家要出逃了。

(3)橫盤時間。隻要股價能夠盤住,就說明莊家在運作。而如果股價盤的時間比較長,則說明莊家已經拿走了不少籌碼。

在股價達到最大的密集區之前,即便莊家不斷建倉,其持倉量也很難達到大幅拉升的標準。所以,曆史密集區是必須過的一個關坎。股價短期超過曆史密集區,並不能說明莊家已經拿到了大部分籌碼。因為作為曆史套牢的人,等了這麼長時間,“多少得掙點錢再走吧”,這是共性的觀點。所以,必須要有充分的回檔、整理,才能讓他們賣出來。如果一隻股票在密集區上方整理的很充分,那麼它的莊家持倉量已經非常高了,具備大幅上漲的條件了。但是莊家的持倉量還可以更高,那就需要靠漲幅和時間了。如果一隻股票不斷地上台階、橫盤,則會不斷地有人賣出(至於買盤,莊家自己清楚,不賣給他就是),直到最後隻剩下“意外籌碼沉澱”了。

需要說明的是,莊家的持倉量與股價的漲跌並沒有必然的聯係。莊家的炒做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吃貨就應該連續的吃,一直吃到拉高為止。如果中途出現明確的出貨形態,則表明莊家“變心”了,即便以後繼續往上做,也說不定哪天突然翻臉。連續暴跌的股票,在暴跌之前都有明確的跡象。

3.散戶識別股價運行軌跡

莊家控製股票漲跌是通過莊家對敲來完成的。

莊家對敲主要是利用成交量製造有利於莊家的股票價位,吸引散戶跟進或賣出,莊家經常在建倉、震倉、拉高、出貨、反彈行情中運用對敲。

對敲的方式:

(1)建倉時通過對敲的手法來打壓股票價格,以便在低價位買到更多更便宜的籌碼。在個股的線圖上表現為股票處於低位時,股價往往以小陰小陽沿10日均線持續上揚,這說明有莊家在拉高建倉,然後出現成交量放大並且股價連續下跌,而股價下跌就是莊家利用大手筆對敲來打壓股價。這期間線圖的主要特征是:股票價格基本上處於低位橫盤(也有拉漲停的)狀態,但成交量明顯增加,從盤口看,股票下跌時的每筆成交量明顯大於上漲或者橫盤時的每筆成交量,這時的每筆成交量會維持在相對較高的水平(因為在低位進行對敲時散戶尚未大舉跟進)。

另外,在低位時莊家更多地運用夾板的手法,上下都有大的買賣單,中間相差幾分錢,同時不斷有小買單吃貨,其目的就是讓股民覺得該股拋壓沉重上漲乏力,而拋出手中的股票。

(2)拉升時利用對敲的手法來大幅度拉抬股價。莊家利用較大的手筆大量對敲,製造該股票被市場看好的假象,提高股民的期望值,減少日後該股票在高位盤整時的拋盤壓力(散戶也會跟著搶先出貨)。這個時期散戶投資者往往會有買不到的感覺,需要高報許多價位才能成交。從盤口看,小手筆的買單往往不容易成交,每筆成交量明顯有節奏地放大。強勢股的買賣盤均在三位數以上,股價上漲很輕快,不會有向下掉的感覺,下邊的買盤跟進很快,這時每筆成交量會有所減少(因為對敲拉抬股價,不可能像吸籌時再投入更多的資金,加上散戶跟風者眾多,所以雖然出現價量齊升,但每筆成交量會有所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