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量價實戰技術精要:從成交量把握趨勢,高拋低吸(3 / 3)

仔細研究一下,為什麼該股會在突然放量往上突破時又調頭向下,甚至加速下跌呢?這就是莊家利用成交量設置的陷阱。通常的情況是,莊家在久盤以後知道強行上攻難以見效,如果長期盤整下去又找不到做多題材,甚至還有潛在的利空消息已經被莊家知道。為了趕快脫身,莊家在久盤後,采取對倒的方式,造成成交量放大的假象,引起短線炒手關注,誘使人們盲目跟進。這時,莊家隻是在啟動時對倒自己的股票,在推高的過程中,許多追漲的人接下了莊家的大量賣單。那些在追漲時沒有買到股票,然後就將買單掛在那裏的人更加強了買盤的力量,並為莊家出貨提供了機會。莊家就是這樣利用量增價升這一普遍被人認可的原則,製造了假象,達到出貨的目的。

4.9 中報、年報公告前放量陷阱

中報或年報公告前,個股成交量突然放大。中報或年報公布前,許多企業的業績已經做出來了。因此,公司董事會、會計師、會計師事務所以及發表中報或年報的新聞媒體都會領先一步知道消息。因此股價在中報或年報公布前會因消息的泄漏而出現異常波動。業績好的公司,其經營狀況早就在各券商和大機構的調研之中,其經營業績也早有可能被預測出來。因而莊家早就入主其中,將股價做到了很高的位置盤整,等待利好公布出貨。但也有一些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保密工作做得好,直到消息公布前幾天才在有關環節泄露出來。這時,莊家要在低價位收集籌碼已經來不及了,可是優秀的業績又確實是做短線的機會。因此,一些資金會迅速進入這些股票,能買多少買多少,股價也不急不火地上升,成交量溫和放大。待消息公布時,投資者一致認同該股值得買入時,該股會在漲停板位置高開。然後,先期獲得消息的人會將股票全部拋出,做一個漂亮的短線投機。

報表公布前,還有一種情況是,某隻股票本來一直陰跌不止,形成下降通道。但中報公布前的某一天,該股突然以壓低開盤,或在盤中狠狠地打壓,造成股價異常波動,以吸引市場人士關注。隨後,該股會有大量的買單或者賣單同時出現。成交量猛增,股價也在不斷推高。這時,廣大投資者認為該股中報或年報一定會公布業績有重大改善,於是,想搏一下該股的報表,作一次短線炒作,在當天大膽跟進。豈料第二天,該股放量不漲,有的甚至縮量盤跌,隨後更是一路加速下降。待公布業績時,該股業績大滑坡,股價無量下跌,有的甚至連連跌停,使投資者深度套牢。

歸納一下,中報或年報公布前股票走勢行情,一般有以下三種:

一是股價一直長時間在上升通道中運行,股價大幅漲升,有的甚至翻番,該股一般業績優秀,一定有長莊入住。待優良的業績公布後,通常伴有高送配消息。複牌後,會放出巨大的成交量,莊家借利好出貨。

二是股價在報表公布前,一直作窄幅盤整,但是於某一天溫和放量,股價穩步推高。該股通常業績不錯,但無長線莊家炒作。業績公布後複牌,成交量放大,為短線炒手出貨。

三是報表公布前,股價一直在下降通道中,業績報表在所有報表截止日前幾天還遲遲不露麵,但股價卻於某一天突然放量。這通常是被套莊家反多為空,製造成交量放大的陷阱。這種陷阱是最值得防範的。

4.10 高配送除權放量陷阱

高送配除權後的成交量放大。莊股炒作的一條鐵的規律是該股一定有大比例的送配消息。在大比例送紅股、用公積金轉送和配股消息公布前,莊股通常都炒得很高了。這時候,一般稍有買賣股票經驗的人都不會在高位買進。而股價大幅上升後,莊家拉抬也沒有什麼意義。所以股價要在高位企穩一段時間,等待送紅股或公積金轉送的消息。一旦消息公布,炒高了的股票大幅除權,使價位降到很低,30元的股票,10送10就隻有15元了。這時候,莊家利用廣大中小散戶追漲的心理,在除權日大幅拉抬股價,造成巨大的成交量。道理和手法和上述兩個陷阱設置時如出一轍。當散戶幻想填權行情到來時,莊家卻乘機大肆出貨。

值得指出的是,莊家利用除權後的成交量放大製造陷阱,有可能在除權當天進行,也可能要過幾天,要根據當時的大局而定。有的一次出貨不盡,就在除權後多次震蕩,設置各種看似築底成功的假象,在放量上攻途中出貨。

對於大幅除權後的股票,投資者要仔細研究其股本擴張速度是否能和業績增長保持同步。還要考察除權後流通股數量的大小及有無後續炒作題材。切不可見放量就跟,見價漲就追。

4.11 逆大勢下跌放量陷阱

逆大勢下跌而放量上攻。有些股票可能長時期在一個平台或一個箱形內盤整,但是,有一天在大勢放量下跌,個股紛紛翻綠,市場一片哀歎之時,該股逆勢飄紅,放量上攻,造成了“萬綠叢中一點紅”的市場效果。這時候,許多人會認為,該股敢逆勢而為,一定是有潛在的利好待公布,或者有大量新資金入駐其中,於是大膽跟進。誰料該股往往隻有一兩天的行情,隨後反而加速下跌,使許多在放量上攻那天跟進的人套牢。這是莊家利用了人們反向操作的心理,在大勢下跌時逆勢而為,吸引市場廣泛的關注,然後在拉抬之中達到出貨的目的。在這種情況下,莊家常常是孤注一擲,拚死一搏,設下陷阱,而許多短線炒手正好也想孤注一擲,舍命追高,正好符合了莊家的心願。老實說,這種陷阱很容易使那些頗有短線炒作實踐經驗的人上當受騙。

莊家在吸籌的時候,成交量不要多大,隻要有耐心,在底部多盤整一段時間就行。莊家要出貨的時候,由於手中籌碼太多,總得想方設法,設置成交量的陷阱。因此,我們在研究量價關係時,應全麵考察一隻股票長時間(半年或一年以上)的運行軌跡,了解它所處的價位和它的業績之間的關係,摸清莊家的活動跡象及其規律,以避免在莊家放量出貨時盲目跟進。

必備小知識:買盤+賣盤≠成交量

買盤+賣盤≠成交量

(1)買盤和賣盤相加不等於成交量。目前滬深交易所對買盤和賣盤的揭示,指的是買價最高前三位揭示和賣價最低前三位揭示,是即時的買盤揭示和賣盤揭示,其成交後納入成交量,不成交不能納入成交量。因此,買盤與賣盤之和與成交量沒有關係。

怎樣看出成交量中哪些是以買成交或哪些是以賣成交?這裏有一個辦法:在目前股票電腦分析係統中有“外盤”和“內盤”的揭示,以賣方成交的納入“外盤”,以買方成交的納入“內盤”,這樣就可以區分成交量哪些以買方成交、哪些以賣方成交。

(2)外盤、內盤。在技術分析係統中經常有“外盤”、“內盤”出現。委托以賣方成交的納入“外盤”,委托以買方成交的納入“內盤”。“外盤”和“內盤”相加為成交量。由於以賣方成交的委托納入外盤,如外盤很大意味著多數賣的價位都有人來接,顯示買勢強勁;而以買方成交的納入內盤,如內盤過大,則意味著大多數的買入價都有人願賣,顯示賣方力量較大。如內盤和外盤大體相近,則買賣力量相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