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成交量的分類
1.成交量
成交量是指一個時間單位內對某項交易成交的數量。一般情況下,成交量大且價格上漲的股票,趨勢向好。成交量持續低迷時,一般出現在熊市或股票整理階段,市場交投不活躍。成交量是判斷股票走勢的重要依據,對分析莊家行為提供了重要的依據。
成交量是一種供需的表現,當供不應求時,人潮洶湧,都要買進,成交量自然放大;反之,供過於求,市場冷清無人,買氣稀少,成交量勢必萎縮。而將人潮加以數值化,便是成交量。廣義的成交量包括成交股數、成交金額、換手率;狹義的也是最常用的是僅指成交股數。
2.成交量的五種形態
因為市場就是各方力量相互作用的結果。雖然說成交量比較容易做假,控盤莊家常常利用廣大散戶對技術分析的一知半解,而在各種指標上做文章,但是成交量仍是最客觀的要素之一。
(1)市場分歧促成成交。
所謂成交,當然是有買有賣才會達成,光有買或光有賣絕對達不成成交。成交必然是一部分人看空後市,另外一部分人看多後市,造成巨大的分歧,又各取所需,才會成交。
(2)縮量。
縮量是指市場成交極為清淡,大部分人對市場後期走勢十分認同,意見十分一致。這裏麵又分兩種情況:一是市場人士都十分看淡後市,造成隻有人賣,卻沒有人買,所以急劇縮量;二是市場人士都對後市十分看好,隻有人買,卻沒有人賣,所以又急劇縮量。縮量一般發生在趨勢的中期,大家都對後市走勢十分認同,下跌縮量,碰到這種情況,就應堅決出局,等量縮到一定程度,開始放量上攻時再買入。同樣,上漲縮量,碰到這種情況,就應堅決買進,坐等獲利,等價上衝乏力,有巨量放出的時候再賣出。
(3)放量。
放量一般發生在市場趨勢發生轉折的轉折點處,市場各方力量對後市分歧逐漸加大,在一部分人堅決看空後市時,另一部分人卻對後市堅決看好;一些人紛紛把家底甩出,另一部分人卻在大手筆吸納。放量相對於縮量來說,有很大的虛假成分,控盤莊家利用手中的籌碼大手筆對敲放出天量,是非常簡單的事。隻要分析透了莊家的用意,也就可以將計就計了。
(4)堆量。
當莊家意欲拉升時,常把成交量做得非常漂亮,幾日或幾周以來,成交量緩慢放大,價慢慢推高,成交量在近期的線圖上,形成了一個狀似土堆的形態,堆得越漂亮,就越可能產生大行情。相反,在高位的堆量表明莊家已不想玩了,在大舉出貨。
(5)量不規則性放大縮小。
這種情況一般是沒有突發利好或大局基本穩定的前提下,“妖莊”所為,風平浪靜時突然放出曆史巨量,隨後又沒了後音,一般是實力不強的莊家在吸引市場關注,以便出貨。
4.2 成交量組合的使用技巧
1.成交量注意要點
(1)股市資金的運動才是股價變化的本質,成交量的分析異常重要,以上應用法則所提到的僅僅是簡略的分析方法,重點還要參考量價關係分析技巧。
(2)目前股票軟件所揭示的“買盤”與“賣盤”為即時的買賣盤。其成交後納入成交量,不成交不能納入成交量,因此,買盤與賣盤之和與成交量無關。但股票軟件中揭示的“外盤”和“內盤”相加後確為成交量。
2.成交量組合的使用技巧
(1)當股價呈現底部狀態。若“每筆成交”出現大幅跳升,則表明該股開始有大資金關注;若“每筆成交”連續數日在一較高水平波動而股價並未出現較明顯的上升,更說明大資金正在默默吸納該股。在這段時間成交量倒未必出現大幅增加的現象。當我們發現了這種在價位底部的“每筆成交”和股價及成交量出現明顯“背馳”的個股時,應予以特別關注。一般而言,當個股“每筆成交”超過平均水平50%以上時,我們可以認為該股已有莊家入駐。
(2)莊家進入某股後,不獲利一般是不會出局的。進入後,無論股價是繼續橫盤還是呈現“慢牛”式的爬升,其間該股的“每筆成交”較莊家吸納時是有所減少還是持平,也無論成交量有所增加還是萎縮,隻要股價未見大幅放量拉升,就說明莊家仍在盤中。特別是在淡靜市道中,莊家為引起散戶注意,還往往用“對敲”來製造一定的成交假象,甚至有時還不惜用“對敲”來打壓震倉,若如此,“每筆成交”應仍維持在相對較高的水平。此時用其來判斷莊家是否還在場內,十分靈驗。
(3)若股價放量大陽拉升,但“每筆成交”並未創新高。應特別提高警惕,因為這說明莊家可能要派發離場了。而當股價及成交量創下新高但“每筆成交”出現明顯萎縮,也就是出現“背馳”時,投資者切不可戀戰,要堅決清倉離場,哪怕股價再升一程。
由此,得出一個簡單的結論:當“每筆成交”與其他價量指標出現明顯“背馳”時,應特別引起注意。同時,我們應注意“每筆成交金額”(股價×每筆成交量),因為10元/股的每筆成交顯然比5元/股的莊家實力強勁。
3.成交量與股價的關係
(1)確認當前價格運行趨勢。市場上行或下探,其趨勢可以用較大的成交量或日益增加的成交量進行確認。逆趨勢而行可以用成交量日益縮減或清淡成交量進行確認。
(2)趨勢呈現弱勢的警告。如果市場成交量一直保持銳減,則警告目前趨勢正開始弱化。尤其是市場在清淡成交量情況下創新高或新低,以上判斷的準確性更高,在清淡成交量情況下創新高或新低應該值得懷疑。
(3)區間突破的確認方法。市場失去運行趨勢時即處於區間波動,創新高或新低,即實現對區間的突破將伴隨成交量的急劇增加。價格得到突破,但缺乏成交量的配合,預示市場尚未真正改變當前運行區間,所以應多加謹慎。
(4)下麵為股市成交量的部分看法。
[1]成交量催化股價漲跌。一隻股票成交量的大小,反映的是該股票對市場的吸引程度。當更多的人對股票未來看好時,他們就會投入資金;當更多的人不看好股票的未來時,他們就會賣出手中的股票,從而引起價格下跌。但是無論如何,這是一個相對的過程,也就是說,不會所有的人對股票“一致地”看好或看壞。這是一個比較單純的看法,更深層的意義在於:股票處於不同的價格區域,看好的人和看淡的人數量會產生變化。比如市場上現在有100個人參與交易,某股價格在10元時可能有80個人看好,認為以後會出現更高的價格,而當這80個人都買進後,果真引起價格上升;股價到了30元時,起先買入的人中可能有30個人認為價格不會繼續上升,因此會賣出股票,而最初看跌的20個人可能改變了觀點,認為價格還會上升,這時,價格產生了瞬間不平衡,賣出的有30人,買入的隻有20人,則價格下跌。看好、看淡的人數會重新組合,並決定下一步走勢。
[2]大多數人都有一個錯誤的看法,成交量越大,價格就越漲。要知道,對於任何一個買入者,必然有一個相對應的賣出者,無論在任何價格水平都是如此。在一個價格區域,如果成交量出乎意料地放大,隻能說明在這個區域人們有非常大的分歧,比如50個人看漲,50個人看跌;如果成交量非常清淡,則說明有分歧的人很少或者人們對該股票毫不關心,比如5個人看漲,5個人看跌,90個人無動於衷或在觀望。
[3]可以從成交量變化分析某股票對市場的吸引程度。成交量越大,說明越有吸引力,以後的價格波動幅度可能會越大。
[4]可以從成交量變化分析某股票的價格壓力和支撐區域。在一個價格區域,如果成交量很大,說明該區域有很大的壓力或支撐,趨勢將在這裏產生停頓或反轉。
[5]可以觀察價格走出成交密集區域的方向。當價格走出成交密集區,說明多空分歧得到了暫時的統一,如果是向上走,那價格傾向於上升;若向下走,則價格傾向於下跌。
[6]可以觀察成交量在不同價格區域的相對值大小,來判斷趨勢的健康性或持續性。隨著某股票價格的上升,成交量應呈現階梯性減弱,一般來說,股票相應的價格越高,感興趣或敢於參與的人就相應越少。不過這一點,從成交額的角度來看,會更加簡單扼要。
[7]僅僅根據成交量,並不能判斷價格趨勢的變化,至少還要有價格來確認。成交量是價格變化的一個重要因素之一,也是一個可能引起本質變動的因素,但是在大多數時候,隻起到催化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