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選股決定盈虧:巧用短線操盤優勢,精心選股(3 / 3)

股價在漲勢過程中,之所以會出現回檔,主要有以下原因:

(1)股價上漲一段時間後,必須稍作停頓以便股票換手整理。就像人跑步一樣,跑了一段之後,必須休息一下。

(2)股價連續上漲數日以後,低價買入者已獲利可觀,由於“先得為快”和“落袋為安”的心理支撐,不少投資者會獲利了結,以致形成上檔賣壓,造成行情上漲的阻力。

(3)有些在上檔套牢的投資者,在股價連續上漲數日之後,可能已經夠本,或者虧損已大大減輕,於是趁機賣出解套,從而又加重了賣盤壓力。

(4)股票的投資價值隨著股價的上升而遞減,投資者的買進興趣也隨著股價的上升而趨降。因而,追漲的力量也大為減弱,使行情上升乏力。

鑒於行情在上漲過程中,必然會出現一段回檔整理期,投資者應根據股市發展的態勢,對股市回檔進行預期,以達到在回檔前出貨和回檔後及時入市的目的。

2.7 彷徨走勢時的投資策略

股市一旦陷入“消息行情”,就會產生彷徨走勢。如碰到所謂利空消息出現,股價就會向下急速滑落;如遇到所謂利多消息,則股價又會扶搖直上,其靈敏度之高、反應之迅速,令人歎為觀止。

股價隨著消息走的態勢,可稱之為“彷徨走勢”。因為這時股票投資者對於股票投資本身已經沒有主見了,隻好翻閱報刊雜誌,找一些消息來為自己壯膽,或者弄個借口來安慰自己。於是乎,“消息”滿天飛,“消息”也就成為當天股市行情的決定力量了。

處於這種“彷徨走勢”之中的股市,一般都不再注重公司業績和技術分析。這個時候的投資者最關心的是能獲得足以影響股市走向的信息。因此,在股價的“彷徨走勢”中,投資者可采取的策略是:

(1)抽出資金觀望,待形勢明朗後,再入市運作。

(2)對於各種正式消息、傳聞消息和謠傳消息進行冷靜分析,以免跌入股市陷阱。

2.8 乖戾走勢時的投資策略

乖戾走勢指的是股市上的“多空拚鬥”的情形。在股票市場裏“多空拚鬥”的情形時有發生,但其最終結果不論是“殺多”還是“軋空”,都會造成股價的不合理變動。

多頭是指投資者對股市前景看好,預計股價將會上漲,於是先低價買進,待上漲到某一高價位時再賣出,從中獲利。采用這種先買進後賣出的投資者稱為多頭。空頭則是指投資者對股市前景不看好,預計股價將會下跌,於是先將股票賣出,待其下跌到某一價格時再買回,以獲取差額收益。采用這種先賣出後買進的交易方法的人稱為空頭。由於多頭與空頭之間采取的方法不同,多頭期望股價節節上升,空頭則希望股價一路下跌,所謂多空拚鬥就是由於利益不同所引起的。

如果多頭空頭的力量不強,則不同的投資方法隻能產生一種製衡作用。如若多空力量十分強勁,且又抱著“必勝”的信念,則拚鬥的結果必然有一方受創慘重,並由於股價的不正常起落,而使部分投資者遭受損失。

在這種多空拚鬥的乖戾走勢中,一般小額投資者的策略原則應是:不要盲目跟風。既不宜風漲心癢,冒險去追逐這種投機股票,也不宜遂起糊塗心念,盲目拋空。

2.9 淡季進場的投資策略

成交量的減增與股市行情的枯榮有著相當密切的關係。大凡交易熱鬧的時期,多屬於股市行情的高峰階段;而交易清淡的時期,則多為股價走勢的低潮階段。

對於短期投資者來講,隻有在交易熱絡時進場,才有希望獲得短期的差價收益。如果著眼於長期投資,則不宜在交易熱鬧時期進場。因為在交易熱鬧的時期,多為股價走熱的高峰階段,這時進場購股,成本可能偏高,即使所購的股票為業績優良的投資股,能夠獲得不錯的股利收益,但由於購股的成本較高,相對的投資報酬率也就下降了。

如果長期投資者在交易清淡寥落時進場購股,或許在短期內不能獲得差價收益,但從長期的觀點來衡量,由於投資的成本較低,與將來得到的股利收益相比,相對的投資報酬率也就高得多。因此,交易清淡時期,短線投資者應該袖手旁觀,而對於長線投資者,則是入市的大好時機。

主張長線投資者在交易清淡時進場購股,並不是說在交易開始清淡的時候,就可以立即買進。一般來講,應該是淡季的末期才是最佳的買進時機。問題的難度在於沒有人能夠確切地知道到底什麼時候是淡季的末期。也許投資者認為已經到了淡季末期而入市,行情卻繼續疲軟了相當一段時期;也許認為應該再等一兩個月再進場,行情卻突然上升而坐失良機。

所以,有些投資者,尤其是中大戶投資者,在淡季入市時,采取了逐次向下買進的做法,即先買進一半或1/3,之後不管行情是上升或下跌,都再予以加碼買進,這樣,既能使投資者在淡季進場,不錯失入市良機,又可收到攤低成本的效果。

必備小知識:超買超賣時的投資策略是什麼

超買超賣時的投資策略

“超買”和“超賣”是股市上的兩個專門性的技術名詞。股市上對某種股票的過度買入稱之為超買,而對某種股票的過度賣出則稱之為超賣。

股市上,經常會因某種消息的傳播而使投資者對大市或個股做出極強烈的反應,以致引起股市或個股出現過分的上升或下跌,於是便形成了超買超賣現象。當投資者的情緒平靜下來以後,這種超買超賣現象就會得到適當的調整。因此,超買之後股價出現一段回落,超賣之後,也必然會出現相當程度的反彈。投資者如了解了這種超買超賣現象,並把握了其運動規律,就能在股市上增多獲利機會。

這裏的關鍵是,如何適時地測度出股市上的超買超賣現象。目前,股市上測度超買超賣現象的分析工具很多,主要有相對強弱指數(RSI)、擺動指數(OSC)、隨機指數(KDJ)及百分比等,而以指數用得最多。在指數中,一般以14天炒期計算股市走勢的強弱,稱為RSI14.計算RSI14的公式為:

RSI14=14天內的平均值÷(14天內上升交易日平均值+14天內下降交易日平均值)

在上述公式中,如高於80,就可視為“超買”,即過分強勢之意,可能會引來較大的獲利回吐和出現股份調整。因此,許多投資者利用這一指數指示,伺機回吐。倘若低於20,則可視為“超賣”,即過分弱勢之意,可能會引起股價反彈。因此,許多投資者利用這一指標進行低價吸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