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救小帛,救救他們……”昏迷中,她一直重複叨念著這句話,然後,因為高燒不退,忘記了曾經的厄運艱難,記憶洗滌成了一張尚未塗鴉的白紙。所以後來,她被林父林母領走也沒有反駁和辯解,甚至沒有絲毫對小夥伴的牽係關懷;她忘記了自己的身份,在林父林母的嗬護下安心成長,完全不知,在城市的另一個角落,一位女孩處在淒風苦雨裏,等待她帶著她的“父母”去營救。
這荒唐的生活走向,讓兩位女孩的命運徹底改變。
然而那時候,林帛對此一無所知。她隻知道,天塌了。在被父母放棄和被小夥伴背叛的雙重打擊之下,卜型抓她回到了圍村的家。或許那已經不能稱之為家,隻是一個苟且偷生的場所。
她學乖了,不再跑了,表麵上好像放棄了,可是又沒有辦法徹底死心。人們總愛將對一件事的執著形容為甘之如飴,但是,漸漸成長的她,做不到心如止水。生活於她,不再是憂患和安樂交替的時光,隻剩下煎熬。煎心熬骨,周而複始,直至卜型逝世。
暴力的罪魁禍首隨風入土,林帛終於獲得了自由。這是自被拐之日起,她奢望了十幾年的、真正的自由。她倉皇逃離了那個噩夢生根發芽的地方,搬到了市區,又在一次完全意外的場景下,與林卜瑤蓮重逢。
彼時林父林母已經移居國外,卜瑤蓮也用“林帛”這個名字完成了整個中學課程,並得到進入北京大學繼續進修的機會。大學一年級暑期,她回港休假,獨自一人住在舊居裏,某日上街閑逛時,偶然與林帛相遇。
兩位女孩互不相識,卻又彼此覺得熟悉。擦肩而過的際遇後,皆心有戚戚。名叫林帛的女孩不記得卜瑤蓮,名叫卜瑤蓮的女生卻對林帛印象深刻,那是她每夜在夢境裏憧憬了太多次的、自己原本的身份。
又一日,名叫林帛的女孩與男友分手,傷心欲絕。悲痛的心情讓她生了一場病,卻在意識昏沉中,一點一點地找回了曾經丟失的記憶。醒來後,她驚覺,原來自己借用了他人的身份那麼多年。
隨著驚異同時到來的,是她家族遺傳的漸凍症。這是一種與艾滋、癌症等疾病並列為世界五大頑症的惡疾,沒有一家機構研究出有效的治療辦法。一旦染上此種疾病,患者的肌肉便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萎縮和無力,身體如同被逐漸凍住一般,僵硬而不受控製。
可以在早期症狀微乎其微時就發現患病,她隻覺得憎恨日益發達的醫學技術。除此之外,她對自己的病情無能為力。她本是一個沉默寡言的孩子,因為林帛父母的精心嗬護,出落成外向開朗的成功學子。這樣美好的十幾年時光,已經是她偷來的,而現在,是時候還給那位身體無恙的真正的主人了。
於是,卜瑤蓮幾經周折找到了林帛,向她深深地道歉。她想把屬於林帛這個名字原本的生活還給她,讓她從此回歸到正常的生命軌跡中。於是她們約定,在去中文大學做交換生以前,兩人對調身份,林帛本人去中文大學報到,而卜瑤蓮搬到新的出租屋,找工作養活自己。
這樣的計劃看起來毫無破綻。新鄰居接觸到的卜瑤蓮,將一直是她本人,中文大學的師生,也會從零開始認識一個貨真價實的林帛。她們可以開始全新的生活,並且有足夠的時間適應屬於自己的身份,從小心扮演到如魚得水。卜瑤蓮甚至提前做足功課,了解了中午大學裏應該熟識的人事,並為林帛準備好提示錄音,告知到了學校以後的注意事項。她大概樂觀地以為,等過些日子,林帛融入到新的環境裏,她就可以功成身退了。
隻是,命運再一次詮釋了“事與願違”這個詞。
林帛終究沒能看到卜瑤蓮的完美謝幕,她甚至不知道卜瑤蓮患病的事實。警方帶來的小夥伴逝世消息震驚了她,而她也開始為交換的身份惶然不安。她想配合警方早日偵破案件,卻又擔心身份敗露,不能再享受積極的生活。左右彷徨之下,故事最終走到了現在的結局。
未來的路,還需林帛要自己走,到底要不要跟父母坦白事實,她有選擇的自由。若以官方上采集的信息為依據,她冒用了別人的身份;然而實際上,她目前過的卻是屬於自己的生活。
“你恨她嗎?”
韋世樂的句子輕淡而平鋪直敘,問出了許多人心中所想。
“沒有。以前怨過,但是從來沒有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