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為什麼有些人買基金會賠錢
許多新入市的投資者,滿懷信心、熱情高漲,尚未認真研究基金市場和基金的基本運作方式就匆忙入市,賠錢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如果仔細分析一下基金投資賠錢的原因,大致有這樣幾方麵:誤認為基金沒有風險,是穩賺不賠的投資工具;在錯誤的時間買入了錯誤的基金,在行情見頂的時候買入淨值最高的基金;把基金當做股票來操作,頻繁申購和贖回;不懂得分散風險,第一次買基金,就將所有的資金集中買入一隻基金等。從失誤中吸取教訓,讓賠錢變成掙錢,要采取以下幾種對策。
(1)著眼未來,穩定第一
有的投資者選當年或前一年表現最好的基金作為投資對象。結果賠了錢。
應采取的措施是:基金投資是中長期計劃,基金持有周期也應相對長和穩定,不能隻憑一年或一段較短時間的業績來選擇購買基金。今天業績好,不能證明未來的業績也會好。所以選擇基金一般要看其近3~5年的投資回報率是否穩定在同類基金的前列。
(2)注重曆史,不分“貴賤”
有的投資者在同類基金中,隻選淨值低的基金作為投資對象。結果看到別人掙多了錢就眼紅。
對此采取的對策是:淨值低的基金不一定就是好基金,基金淨值高也不能作為好基金的評判標準。基金淨值的高低和曆史業績及曆史分紅有關,淨值高或低、申購價格高或低,不應成為判斷基金好壞的標準。
(3)細查端詳,險中求穩
有的投資者在買基金前,沒有仔細閱讀基金招募書,沒有深入了解基金投資策略和基金經理投資風格,結果導致投資失誤。
相應的對策應是:考量哪隻基金的投資策略符合自己的風險偏好,然後選擇一隻適合自己風險偏好的基金。
(4)分散投資,規避風險
有的投資者把所有的資金都買同一隻基金,結果一賠全賠。
須知,買基金,也要講究品種、組合、風險分散。所有的資金都買同一隻基金,相當於把所有的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裏,風險相當大。
(5)靜觀其變,抓住良機
有的投資者頻繁進行申購或贖回交易,結果錯失了很多賺錢良機。
投資者要知道,基金的持有時間,應考慮在一年、兩年或三年以上,即使基金品種轉換也要選擇好轉換時機,把基金當成股票、高拋低吸做波段、頻繁買賣或申購贖回,不但會增加交易成本,也會錯過上漲行情。
(6)靈活變通,該跑就跑
有的投資者死守某一隻基金。結果被死死套牢,無法脫身。
第一次買基金,很容易死守某隻基金,不見賺錢絕不出手。這通常會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因為投資者在這隻基金上掙了錢,於是就隻投資這一隻基金;還有一種情況是,投資該基金賠了錢後,不甘心賣掉,繼續苦守,認為總有一天會雲開霧散。
如果是前一種情況至少還有落袋為安的機會,後者情況則很危險。須知在虧損情況下該出手時就出手,不必在一棵樹上吊死。
(7)精選基金,投資集中
有的投資者買入太多種類的基金,沒有重點,結果造成不能夠享受優秀的基金帶來的超額回報。
其實,基金投資應相對集中,配置資金量購買2~3家優秀的基金管理公司發行的業績長期穩定的基金,把多數雞蛋放在回報最高的那個籃子裏,在可承受的風險範圍內獲得較好的回報。
(8)全麵衡量,賺錢為主
有的投資者隻看申購贖回費率選基金,結果因小失大。
應當說,較低的申購贖回費率為基金交易節省成本,對新進入基金市場的投資人也會有很大的吸引力。基金公司常常會使用費率優惠作為基金的促銷手段,如果僅看費率買基金,往往會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得不償失。
(9)預測走勢,低進高出
有的投資者在行情高點買入偏股型股票型基金,結果遇跌無法拋出,造成損失。
投資者在買入股票型基金前,要先對股票市場的長期走勢有一個基本的判斷。在股市行情高點的時候買入偏股型股票型基金同樣會被套牢。曆史數據也證明,在證券市場指數最繁榮的最高點買入股票型基金會遭受慘重損失。
(10)先挑基金,再看折扣
有的投資者對手續費斤斤計較。
手續費的高低是不能當成投資基金的首要標準的。投資基金關注的是增長淨值,首先應該挑選業績好的基金,再看看哪家基金公司能給予較大的折扣,而不是先看費率,再決定買哪隻基金。
2.避免基金“套牢”有哪些策略
投資需謹慎,這是每個投資人必須明白的第一要義。基金投資也是如此,投資者在錯誤的時間、以錯誤的價格買入不該買入的基金,就會造成損失,如果對損失的處理不當,就會導致投資失敗。這種情況可以分為兩種,一類是出現投資損失,另一類是沒有實現預期的收益。
基金投資賠錢是投資者最為擔心的事情。投資者購買基金後,短期內經常會因各種原因而導致基金淨值跌破購買“成本價”,即所謂的“套牢”。投資者如果不能正視基金“套牢”現象,就難以實現基金“解套”的目的,從而出現投資損失。
基金“套牢”的原因主要源自投資標的市場風險、基金本身運作失誤和投資人的不良操作。避免投資賠錢也要從這三個方麵入手。
(1)巧妙轉身回避市場風險
無論股票還是債券,基金的投資標的都是有一定的市場風險的,基金盡管可以起到分散風險的作用,但不能完全規避風險。一般基金隻能規避因購買單隻證券所帶來的非係統風險,而對整個證券市場波動所帶來的係統風險無能為力。如果同類基金表現均欠佳,那麼基金淨值的下跌就很可能是由整個證券市場的下挫引發的。投資者麵對這種情況就要考慮通過自身的操作回避或降低投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