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夠抱怨是社會進步的表現
主持人:一位網友叫“鑫仔”,他說:“從您的經曆中我讀出了兩個字“頂住”。非常想知道當年被身邊人出賣時,您是怎樣想的?除了氣憤外,有過抱怨嗎?在創業初期,您是怎樣處理抱怨和孤獨的?”
黃怒波:在當年創業的時候,確實是經曆了很大的一次背叛,從那個時候知道商場是很殘酷的。我原來在中宣部工作很單純,剛剛改革開放每個人都單純,每天工作起來都有想跑著走的感覺。
當然後來從中宣部出來做企業也很單純,基本上都是當年跟著我的人。但是突然有一天發現,他們把所有的財產都轉移了,包括我調來的司機,把他愛人的工作也解決了,包括會計他們全部叛變了的時候,確實很憤怒,那時候覺得哪怕玉石俱焚也不可能咽下這口氣。但是和你小時候朋友背叛不一樣,朋友背叛無非你們倆打一架或者不再來往了。但企業做到一定資產的時候,他的背叛是家破人亡的,你可能什麼也沒有了,你原來要沒有也罷了,但是你的東西突然被身邊的人偷走,這個是不能接受的。
當時也很激烈,激烈的程度是要不要把這些人送到監獄裏去?但考慮來考慮去,大家還是坐下來談判,算了。這個現在回想起來處理的還是對的,我反省我有我的問題,你是老板整天在外麵跑整天弄詩歌,憑什麼都人家幹?換位思考就冷靜下來。主要想把我經曆的事情告訴大家,你們每個人都可能經曆背叛,但現在我更願意說它是裂變不叫背叛。
為什麼?圍繞財富,我們每個企業家都走過這一段,財富到一定的時候都會發生裂變,不管是親戚還是朋友。反過來這是市場經濟很正常,這麼想心理上就成熟了。反過來就知道企業控製權的重要,不能靠哥們義氣,要靠製度要靠約定,法律的約定,這也是成熟的過程。
主持人:這是您後來回過頭看的時候,當時您絕望嗎?
黃怒波:我從小到現在從來不絕望,講個最簡單的“人生沒有過不去的坎,隻要你走。”這是我從小的性格。小時候很慘,父親因為反革命分子罪在監獄自殺了,我才2歲。在階級鬥爭的年代,你要是反革命分子子女你是豬狗不如的底層。在街道上跟人打架,我如果給別人孩子打了,人家爸爸來了把我頭打破。但是別人把我打了,怎麼辦呢?我就半夜到你們家把你玻璃砸了,除非你打死我,明天我還去砸,就打的他會害怕。小時候是這樣的性格,狼一樣的性格。你們年輕可能不知道那個年代,我從來也不屈服。所以你看我表麵溫文爾雅其實有很大的狼性在裏麵,這代人是這麼走過來的,從來沒有絕望過。
主持人:一個網友叫做“劉金龍”他說:“放下抱怨與魯迅先生批判中國人的奴性,您覺得有衝突嗎?”
黃怒波:我們當年不知道抱怨,為什麼?我們隻知道學雷鋒,隻知道長大以後做這個做那個,最後退休,沒有別的選擇。我們看到我們的父輩,知道我們以後也是那條路,所有人一個價值觀。
現在社會多元化,利益多元化,社會財富多元化是一個進步的表現。我們年輕人麵臨的選擇也多了,他參照的標杆也多了,這個時候出現了抱怨,這麼理解抱怨第一是個社會進步的表現,我們有機會有這個能力來抱怨。
第二,抱怨是你進步的開始,你抱怨不是絕望。我不太把抱怨看作社會消極的情緒,反而我認為今天社會人人能抱怨,這是社會進步的表現。
從孤獨和痛苦中獲得挑戰的力量
主持人:有一位叫做“新華少年”的朋友說,當下有家庭背景的畢業後衣食無憂,沒有家庭背景的靠自我打拚未免能拚出一條血路,沒有家庭背景是年輕人的錯嗎?為什麼我爸不是李剛?
黃怒波:為什麼你爸要是李剛呢?我肯定不是因為有李剛的爸爸才有現在的成就。從小我在寧夏社會的底層,要過飯,印象最深的一次在60年的時候,我餓的很慘,看見土路門口有這麼一截,我以為是炸的麻花,掉在地上很髒,我終於忍不住拿起來吃,一吃是小孩拉的耙耙,那是那個年代你們不能理解的。
學生開會,反革命子女全部站在台上,我的同學拿木頭槍壓著我還得低頭,我不低頭他就打。那個時候在寧夏人眼裏,或者在家人眼裏,你就是一個豬狗不如的反革命子女你就該死。但是現在,寧夏幾十年大慶的時候,我獲得了十大人物的榮譽,很開心也很悲哀,但反過來想我做到了,我沒有屈服。
我讀了北大,北大110周年11個傑出校友,從吳階平到鄧樸方,我也是其中一個。我在中歐,也是傑出校友。因為沒有一個爸爸是李剛,我隻有靠自己能走出來,如果你爸爸是李剛,可能就不知道深淺。所以再這樣反過來看,你非要找個李剛的爸爸他可能害了你。而且從思想上不想奮鬥,希望享受。那人活著幹什麼?我的一個最大的樂趣,我每天想有什麼難題等著我沒有,有了之後渾身特別有勁,你把難題一個一個解決掉了,不是覺得自己很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