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息就是金錢的時間價值,當別人把你的資金貸出使用的時候,在此期間,他所支付的一種利益損失,由債權人讓渡給債務人使用的初始資金稱為本金。債務人為使用本金而付出的代價是利息,通常表示為單位時間內(多以年計)一定本金的百分比。利率一般有單利與複利之分。

單利指以本金為基數計算利息,所生利息不再加入本金滾動計算下期利息。你今天存到銀行1000元,10年後能得到多少本息呢?假定年存款利率是3%,則10年後的本息和是:1000×(1+3%×10)=1300元。

複利經過一定時間(通常為1年)將所生利息加入本金,逐年滾動計算利息的方法。例如你還是存入銀行1000元,若按照複利方法計算,10年後的本息和是多少呢?按照公式,本息和(F)=P(1+r)n =1000(1+3%)10=13439元可見,單利與複利的差別是相當大的,最開始的數據相同,但是應用不同的計算方法,得到的結果相差是成倍數關係的。所謂複利實際上就是“利滾利”,利用以下圖標可以看得出來,這種滾雪球的方式和單利的差別。

從這兩個表就可以對比的出來,單利與複利的差別在最開始是沒有什麼差別的,但是正是“差之毫厘”,導致最後的結果差了千裏。同樣的年利率,在十年之後得到的回報可以相差好幾倍,這個數量是很大的。即使你的利率很小,但是在一定的時間後,都可以看到複利的可怕性。所以,在進行投資理財的時候,一定要對這樣的數字產生強烈的敏感性,選擇投資方式的時候,才不會被眼前的微小差距所迷惑。

在同樣的條件下,為什麼有些人總是能選到正確的市場,總是能給自己的理財帶來好的財富增加?而同樣是在股市等地方沉浮,有些人總是栽的很慘。

現在著名的無頭蒼蠅譚兵被大家稱為“民間股神”,有一次他告訴記者,自己就是因為對數字比較敏感才能很好地操作,但是自己並不是已開始就穩贏的,那也是多次鍛煉出來的,從數字的研究可以對市場的把握,對主力手法的判斷增強。

同樣,對很多人都是一樣,研究數據,研究發展曲線,這些都是很有用的,簡單的數據就可以分析出投資哪個最劃算。一名在基金的市場中沉浮了幾年的人就是這樣深有體會,他覺得自己對數字的敏感給他帶來的投資機會給自己帶來了豐厚的利潤。

“我發現,自己對數字的敏感和迷戀使我對一些東西很不感冒。但對數字的敏感也給我帶來很多機會。比如下半年才出現的創新封閉式基金,這裏麵有一個產品被分成了兩個部分,兩部分相同的額度,但在收益分配上是1:9。這是個什麼意思呢?我在國內基金市場還沒有見過這麼大的餡餅,1:9意味著這個產品的其中一部分,是有著180%的投資杠杆的東西,而且這個杠杆工具的運用,還幾乎是無成本的。我對同事說,別人拿一塊錢投資的時候,你拿出了一塊八毛,那麼在牛市裏,還有誰跑得過你?果不其然,在隨後不到兩個月裏,回報就逼近50%。到現在,我粗略地掃視了一下原本就十分簡單的資產負債表,在固定資產幾乎為零的情況下,半數的投資回報來自基金,另外一半來自股票。但我炒股的時間大概是投資基金時間的兩倍。說到這些,我也想起一句很常見的話:投資你最熟悉的東西。有時候看起來無從著手,但細看還是有很多機會的,比如我對數字的敏感。我相信每個人都能在市場上找到機會,前提是對自己有足夠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