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曆史行情中,有關動態均線法則的運用,我們可以進行一一對照,來檢驗這個動態均線理論的成立。
在A股市場中,首先我們要確定一個思維:啟動點和終結點的確認;其次就是對爆發期和平息期的認識;最終綜合到對周期的定位,以不同周期內的價格平衡點來鎖定後市的最初價值回歸。
我將A股的爆發期分為以下幾大部分,主要用來尋找爆發期中的價格平衡點,這對後市的價格平衡有著指導性意義。
1.第一次爆發:95~1558點,經曆時間為114周(設置114周均線)
在1558點產生的時刻,對應的114周均線數值為464點。也就是說,95點到1558點之間的平衡點位為464點,股指的下跌目標會圍繞這個點位回歸。最終,股指以最低325點結束下跌,並且以周線大陽快速收回,底部產生。
為114周均線。
2.第二次爆發:512~2245點
分為兩個級別看待。
(1)從512點到2245點,經曆了269周(設置269周均線)。
在2245產生的時刻,對應的269周均線數值為1360點,這就是從512點到2245點大爆發期的價格平衡點,股指後期就下跌到該點,也是從2001年年底到2004年震蕩市的平衡點。
“注意”
當股指跌破階段性平衡點之後,就要放大周期,以完整的行情鎖定價格平衡點。
為269周均線。
(2)從95點開始到2245點,經曆了532周(設置532周均線)。
在2245點產生的時刻,對應的532周均線數值為1000點。這不僅僅是從95點到2245點大級別周期產生以來行情的價格平衡點,也是後來產生的底部998點。
為532周均線。
3.第三次爆發:998~6124點
分為兩個級別看待。
(1)從998點到6124點,經曆118周(設置118周均線)。
在6124點產生的時刻,對應的118周均線數值為2294點。也就是說,從998點到6124點大爆發期的價格平衡點為2294點,在6124點產生的時刻就可以鎖定後市的回歸價格在2294點附近。
“注意”
一旦階段性周期的價值回歸平衡點被跌破後,就要迅速放大周期,再一次考慮前麵的一次爆發和平息的周期,即從512點開始到6124點大級別周期。
為118周均線。
實際行情發展到第二個級別。
(2)從512點到6124點,經曆了585周(設置585周均線)。
在6124點產生的時刻,對應的585周均線處數值為1601點。這是從512點到6124點大級別周期內的價格平衡點,也是後期大盤向這個平衡點回歸後得到的1664點。
為585周均線。
4.第四次爆發:1664~3478點
這既是一次階段性的爆發,也可以看做是一次大周期的平息期,是針對998點到6124點爆發期之後的平息期。
可以分為多個級別看待。
(1)從1664點到3478點,經曆40周(設置40周均線)。
在3478點產生的時刻,對應的40周均線數值為2404點。也就是說,從1664點到3478點的大周期的價格平衡點為2404點,一旦跌破則放大周期。
為40周均線。
(2)從998點到6124點,爆發期鎖定平衡點。
即進入第三次爆發期的平衡點:2294點。這也是後來在2319點形成短期底部的原因(目前已經回歸到這個平衡點)。
“注意”
當平息期之後不繼續創出新高的話,就必須再一次尋找更大周期內的價格平衡點。
以下分類是對未來趨勢回歸的理論性研究,僅供參考。
(3)從512點到6124點,大周期鎖定平衡點。
即進入第三次爆發期的第二個平衡點:1601點。這是在2294點的平衡性被有效跌破的情況下,放大周期進行鎖定的下一個平衡點。也就是說,在本次平衡點處的反彈行情沒有走出反彈進入獨立行情的情況下,下一次下跌的點位將是回歸大周期級別的價格平衡點即1601點附近。(這一點基本就是極限平衡點了,,這也是未來相對較長的時間內需要市場檢驗的理論數據。)
(4)從95點到6124點,經曆847周(設置847周均線)。
在6124點產生的時刻,對應的847周均線數值為1301點。這是大周期下所有行情的價格平衡點。也就是說,當階段性的極限平衡點即1601點被跌破之後,理論上,股指將向最大周期的價格平衡點回歸。
以上是對A股大周期價格走勢的放大和回歸在不同周期下的理論平衡點的分析,主要運用於確認調整的第一時間來確定未來的趨向目標。對於理論研究的實戰檢驗和對於大盤的未來趨勢,需要檢驗一次極端走勢的穩定性,而創新動態均線法則重在運用於個股的複合走勢中對於反彈高度或者下跌支撐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