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要認為封漲停的主力都是在大力運作,有時僅四兩撥千斤而已。比如一天某股成交了200萬股,並封漲停,可能主力僅動用了20萬股,甚至10萬股而已。
(2)直拉至8、9個點,而未觸及漲停,尤其是早盤開盤不久,主力在吸引注意力跟風盤之後掉頭向下,往往是誘多,應快速拋出。
(3)當天封死在漲停板,第二天低開,還是出貨,因為今天進去的,明天低開沒獲利,不情願出,主力要出在散戶的前麵;而對於散戶來說今天沒追進的,第二天以為撿了便宜,導致跟風盤較多。不僅僅是漲停板有這種情況,很多尾盤拉高的個股也是為了第二天低開便於出貨。
(4)突然放量很大,又瞬間迅速縮小,是主力自身的行為體現,也會引起追漲盤的懷疑。
(5)看買賣盤口,真要漲停的股票,一般顯示出來的買進委托盤不會比賣出委托盤大,因為主力的真正買盤是及時成交的,是看不見的,而那種很大的買盤托著股價慢慢上漲的,基本可以認為是主力在出貨,不能追進。
(6)在股票本身技術形態不好的情況下,勉強去拉漲停,但是不封板,或者主力即使選擇在漲停板位置出貨,收盤最後以漲停板報收,第二天也走不了多高,甚至直接下跌。
4.漲停板選股細節
我們都知道追漲關注量能、價格、時機和空間形態這幾大要素。首先,追漲停板最好選有題材的或新股;其次,選股價長期在底部盤整,未大幅上漲漲停的,沒有被大肆炒作的個股,或是有炒作題材的個股,以及利空出盡的個股,最好是屬於市場熱點板塊,在極端情況下甚至是熱點中的龍頭;第三,選強勢股上行一段時間後強勢整理結束(一般要特別注意以十字星盤整完成的股票,理由是其機會大於風險;盤整的末期成交量為明顯縮量)而再次漲停的。一般意義上,盤整一段時間後突然漲停的比連續上漲後再拉漲停的好。漲停後追漲操作要點主要包括:
(1)大盤均線處於多頭排列的情況下,整體趨勢向好,個股趨勢向上,屬於有量的大陽線。
(2)股價下方有大部分主力籌碼,股價處在相對低位的成交密集區或主力成本區附近,也可以是放量突破密集套牢區,甚至是極端的無量突破套牢區(顯示籌碼比較穩定,說明前期大部分籌碼被莊家鎖定)。主力開始發動之日成交換手率以超過3%為標準,以5%~7%為最佳。
(3)股價不高,但要防止下跌形態的技術性反抽或高位拉漲停出貨。突破前期高點,可用周線看該股的大形態,時間越長越有效。如果股價仍然處於較低價位,或者股價雖然已經漲高但仍然有良好的上升趨勢時也可以。
(4)漲停後調整必須是小幅度的陰陽結合,具備明顯的縮量(如放量要看股價所處的位置及同期大盤情況),這裏就結合了量價二次買入的理論基礎。
(5)在小陰線買入時,最好在5日均線附近,不能遠離5日均線,有時候快漲快跌的股票動能大,節奏感強,以10日或者20日均線作為不同的操作標準,一般維持3個操作周期,之後改變規律或者換股。
(6)均線係統多頭排列,特別是30日均線一定向上。上漲具備節奏性和技術特征完美。
5.追漲停股需要注意的幾點
(1)在強勢的市場行情中,如果每天都有5隻左右股票漲停,則要大膽地追漲停板。極弱的市場切不可追漲停板,機率相對偏小一些。
(2)整個板塊啟動,要追領頭羊,在大牛市或極強市場中更是如此,要追就追第一個漲停的股票。龍頭股的漲停比跟風好;有同類股跟風漲停比沒有同類股跟風漲停的好。
(3)一定要漲停,未達到漲停時不要追,一旦發現主力有3位數以上的量向漲停板打進(機構大單通常是股價被拉升的標誌),則立即追進,動作要快。
(4)盤中看準漲幅排行榜,對接近漲停的股票翻看其現價格、前期走勢及流通盤大小,以確定是否可以作為介入對象。當漲幅達9%以上時應做好買進準備,以防主力大單封漲停而買不到。漲停後成交萎縮很快,如果出現連續幾分鍾沒成交則最佳,還要看收盤前幾分鍾封單大小,越大越好。
(5)追進的股票當日所放出的成交量不可太大,一般為前一日的1~2倍為佳,可在當日開盤半小時之後簡單推算。
(6)追漲停,就是短線敢死隊,要堅持這種操作風格,不可以在市場無漲停時因為“交易性綜合征”介入其他股票被套而失去再次出擊的機會。
6.強市行情中追漲停板的技巧
(1)找龍頭。當一波行情到來時,立即到滬深漲幅排行榜查看漲幅第一的個股,看看什麼板塊的個股多、漲幅大,誰先放量上漲,成交量漲幅位於整個板塊中前3名。要買就買領頭羊,它是上漲空間最大的股。
當一段行情低迷時無漲停股,一旦強烈反彈或反轉要追第一個漲停的,後市該股極可能就是領頭羊,即使反彈也比其他個股力度大很多。
作為強勢股中的領頭羊,應符合以下特點:
前期是大盤趨勢性向好,或者是在交易性機會允許的操作環境下,最先出現在選股強勢榜上;主力提前吸籌,經過一段時間震倉後開始拉升,拉升時5日線或者K線形態呈60°角度上升,中間沒有瑕疵。一波上漲結束後,二次回調完畢,等待30日線(以60日線為調整極限)接近股價時再次介入進行二次操作,如此循環進行一隻個股的多次打擊。
(2)漲停時間判斷。第一個封漲停的最好,漲停時間最好限製在10:10以前(個股漲停時間離開盤越早,則次日走勢越佳。此類個股能盈利的可能性達80%),一般都是高開6%以上,很快漲停,剛漲停時成交放巨量。
上午開盤半小時後午市收盤前漲停的個股,盈利機會小於前者,日成交量已經很大,封盤較少,後市打開漲停板的次數較多,甚至有些個股打開漲停後就不再封板了。因此,這段時間內漲停的個股風險較大,可以追漲,但是倉位要小。
尾盤拉升漲停的個股,一般均為跟風莊家,封盤不堅決,封盤量很小,這類漲停股風險較大。第一個漲停的比較好,連續第二個漲停的不建議追進。
(3)通過漲幅大小判斷個股的強弱程度,以及該股是否屬於當前市場熱點。投資者不僅要觀察個股的漲幅情況,還要觀察漲幅榜中與該股同屬於一個板塊的個股有多少。這也是漲勢中的共振效應,不僅僅是個股的日線和周線等周期的共振,在個股的板塊題材上也有共振,指導我們要從共振的板塊題材中挖掘相關炒作所輻射的程度,從而挖掘強勢股。
(4)通過量比指標判斷量能積聚程度。量比的概念就是當日成交量與前五日成交均量的比值,量比越大,說明當天放量越明顯。所以,熱點板塊的個股量能積聚過程非常重要,隻有在增量資金充分介入的情況下,個股才具有持久性。而量比的有效和不斷放大,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量能積聚程度。所以,我們可以根據量比來擇優選擇。
(5)換手率。在大盤處於弱勢時,對於第一次漲停的股票來說,較小的換手率優於較大的換手率。理想的情況是普通股換手率低於2%;在大盤處於強勢時,換手率可以適當放大,對龍頭股也可以適當放寬。
(6)適當挖掘K線的形態。剛開始上漲或經回調後開始上漲,即以漲停上攻,極可能大漲;大跌後或經回調後剛開始上漲,即大幅大漲,極可能大漲;剛開始上漲即突破頸線,極可能大漲;剛開始上漲即突破盤區或創近期新高,極可能大漲;底部強勁三連陽是大漲的標誌;在前期高點附近漲停,後市極可能繼續上漲;一波上漲結束,二次縮量回調完畢後,極可能繼續上漲甚至進入主升;剛開始上漲即排在漲幅排行榜前列,極可能大漲形成新龍頭。
(7)成交量。這裏有多種情況值得注意:較長時間的充分回調或下跌後,剛開始上漲即放大量,極可能上漲或大漲;在相對低位換手率接近或超過10%是上漲的最佳體現;第一天巨量下跌回調,第二天或一段時間後卻止跌上漲,將放量陰線吞掉,後期極可能繼續上漲;相對低位換手率極大,但漲幅較小,後高極可能大漲;後量超前量,底量超頂量,極可能大漲;行情隻有連續放量,才有可能迅速上漲,否則,隻是一般的節奏性上漲;相對低位放量陰線出現後,繼續放量卻止跌,極可能上漲;成交量開始放大,是開始上漲或加速上漲的標誌;剛開始上漲或經回調後開始上漲,即排在換手率排行榜的前列,極可能大漲。
(8)均線指標的配合。最佳狀態就是均線的多頭排列;股價經過充分的下跌回調後,剛剛站在所有均線之上,卻被迅速跌破所有均線,最終被再次迅速拉升到均線之上時,極可能大漲;均線是一種動態的力量,當某一條均線成為有效的動態阻力後,一旦被突破會成為有效的動態支撐,當某一條均線成為有效的動態支撐後,一旦被擊穿會成為有效的動態阻力;長期、中期、短期均線形成金叉共振態勢,更容易產生大行情。
(9)基本麵配合。大盤是最大的基本麵,個股漲跌停板是大盤漲跌的先兆;資產重組是最大的利好,特別是對於利空出盡的股票;淨資產收益率高是永遠的利好;科技含量高,或獨處行業壟斷地位是自然的利好;懂得講故事,有問題才炒,沒問題不炒;當股價下跌到每股淨資產兩倍左右甚至低於每股淨資產時容易引起強勢反擊。
(10)必追的漲停板。越不容易追上的漲停,就一定要努力追上,是強者恒強的經典體現;高開缺口不補,10:00前封住漲停板;震蕩盤麵,上午10:30前封漲停,二次打開時不創新低,不破均線,並且縮量;上午停盤一小時後複盤,出現前者情況繼續追買;標準形態突破,2:00以後封住漲停後打開可追;漲停板上突破前期平台,第一個漲停板安全性極高;前期已拉升一波,然後平台整理,用巨量突破整理平台封漲停,均線配合良好,則追買,是量價二次買入的體現;激進型,如ST股突破新高漲停;第一個無量漲停,仍將漲停,直到有大量才可能回調;連續無量漲停,通常是主力拉高建倉階段;連續無量漲停,出現第一個“T”字型並且不補前日收盤價,漲停瞬間可追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