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庭都有珠寶首飾的收藏,不少人還將珠寶作為一種投資工具。但是,由於珠寶收藏門檻不低,有時花大錢買來的卻一點不值這個價,更沒有升值潛力可言。因此,隻有做足功課,才能找到真正的投資機會。
隨著珠寶進入拍賣市場,很多人也將其作為投資方式的一種。但是和股票、房地產等金融投資不同,珠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是變現問題。股票債券不管是虧了還是賺了都可以馬上變成現金,而珠寶卻沒有這樣的快捷性。其次,珠寶價格不像股票、黃金那樣漲跌明顯。珠寶市場特別是鑽石市場多年來始終呈單線上升的狀態,略有所降但不明顯。在這升與降之間,降得少市場比較難賺錢。但從另一方麵也說明了珠寶投機機會少,一般珠寶都得收藏3年以上,會有約50%的增值,甚至一倍。所以珠寶投資不能有投機心理。
1.風險大,小心贗品上當
鑽石的華貴氣派,貓眼的精靈巧妙,珍珠的清麗脫俗……提起珠寶,人們聯想到美麗與高貴。但由於珠寶身價水漲船高,特別是蘊含巨大的升值潛力,市場上的贗品也層出不窮:將合成祖母綠當作天然祖母綠出售、將合成碳矽石冒充天然鑽石、將石榴石標為紅寶石……這類事情通過媒體的宣傳已經被一般人所了解,但通過一些特殊手段將劣質珠寶變成上等貨,即使稍懂點鑒別常識的人也會上當受騙。
現在,許多人喜歡收藏翡翠玉器,但由於原材料含有雜質及氧化物,成品較多瑕疵,為了讓器物更加漂亮能賣個高價,商人通常會將其用化學方法漂白或加色,再以樹脂充填,這樣看起來就“完美無瑕”了,內行稱之為“B貨”。還有的將顏色等級很低的“泛黃”雜質白鑽當成黃鑽石銷售,或采用高溫成型工藝將白色鑽石“染”成藍色鑽石。對於人們來說,如果用精品的價格買入這些珠寶,等於錢打了水漂。
2.做功課,到底誰更抗跌
雖然珠寶投資存在著自身的毛病,但珠寶跟其他投資相比也有一定的優勢在,首先珠寶有科學的鑒定方法和鑒定儀器,相比書畫鑒定更具有不可否認的科學性,另外,影響珠寶價值的“名人”因素少,不管是誰戴過,它隻認材料本身資源價值,該值多少錢就值多少錢,不因人而異。名人戴過的,例如慈禧太後戴過的珠寶拿出去拍賣能得高價是因為大家都當那是古董看待了。還有,珠寶放得住,帶得走。“放得住”是指珠寶保存起來會比書畫容易,“帶得走”就是指珠寶體積一般較小,攜帶方便。最後,珠寶“全球通”,高額度。
在進行珠寶收藏之前,一定要明確自己的目的:到底僅僅作為一種裝飾,還是為了收藏保值。如果是後者,就一定要在購買之前做好功課。對於打算購買的珠寶的品質進行鑒定,最好要求出售方出具相關的鑒定書,隻有這樣才能保證自己的投資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