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明明白白炒股票第3步——選股、選時和操盤 ☆選股需要遵循哪些原則?(1 / 3)

1.縮量震蕩——小盤股

大盤穩健但能量不足時是小盤股的活躍期,因大盤能量不能滿足規模性熱點的施展,所以個股行情“星星點火”,其中又以小盤股行情更為靚麗。由於小能量難以滿足行情的持續性,故小盤股行情往往漲勢較迅捷,持續周期較短,適於短線操作。

2.突發利好——次新股

無論大盤處於什麼狀態,若遇突發性重大利好公布,往往是價低次新股的活躍期。因為老股中往往有老資金進駐或者受困,新資金既不願為老資金抬轎,更不願為老資金解套。所以,重大利好公布後,上市不久的次新股群往往成為新資金“先入為主”的攻擊對象。

3.調整時期——莊股

大盤調整時是莊股的活躍周期。由於市場熱點早已湮滅,莊股則或因主力受困自救,或是潛在題材趁疲弱市道超前建倉……疲弱市道中的莊股猶如夜幕中的一盞盞“豆油燈”,雖不能照亮整個市場,也能使投資大眾不至於絕望。同時,多少還能誘惑“投資小眾”一起來“往豆油燈裏添加燃油”,或者是引來“飛蛾撲火”。

4.波段急跌——指標股

大盤波段性急跌後是大盤指標股的活躍期。急跌後能令大盤迅速複位的,必然是能牽動全局的指標股。因為“四兩撥千斤”的功效大,也因為低價股護盤的成本低。

5.調整尾聲——超跌低價股

大波段調整進入尾聲後是超跌低價股的活躍期。因為前期跌幅最大的超跌低價股風險釋放最幹淨,技術性反彈要求最強烈。由於大勢進入調整的尾聲,尚未反轉,新的熱點難以形成,便給了超跌低價股的表現機會。

6.牛市確立——高價股

牛市行情確立是高價股的活躍期。高價股是市場的“貴族階層”,位居市場最頂層,在大盤進入牛市階段後,需要它們打開上檔空間,為市場創造牛市空間,給中低價股起到“傳、幫、帶”的作用。

7.休整時期——題材股

大盤休整性整理是題材股的活躍期。因為休整期市場熱點分散,個股行情開始漲跌無序,增量資金望而卻步,隻能運用題材或概念來聚攏市場的視線,聚集有限的資金,吸引市場開始分散的動量。

8.報表時期——“雙高”股

年(中)報公布期及前夕是高公積金、高淨資產值股票的活躍周期。因為這樣的上市公司有股本擴張的需求和條件,有通過高分紅來降低每股淨資產值的需要。在股市開始崇尚資本利得和低風險穩定收益後,高分紅也已經成為市場保值性大資金的寵愛。

☆選股須具備哪些心理素質?

選股心理最主要的是如何選到好股票,選擇具有持有價值的股票,並逢低吸納。在股市不成熟的發展時期,投資者的選股心理主要是體現在股票漲跌上。比如說,在炒垃圾股的時候,許多投資者的選股心理傾向於低價垃圾股。隨著股市的成熟,投資者的選股心理又都集中在股票本身的內在價值方麵,如選擇績優股和高成長股等等。

普通投資者的選股心理的實質,就是希望買到好的潛力股,以便能在交易中獲利,避免買入不良的股票。對於多數投資者來說,經常出現買入潛力股是一種願望,買入不良籌碼是現實的情況,因而經常會表現為心態不良,進而減少各自的投資需求和實戰興趣。培養良好的選股心理,要求投資者注意如下幾個方麵:一是順勢而為,隻有順應牛市態勢來選股,才能獲大利;相反,則可能要輸錢。二是組合投資,通過選擇不同類型的目標股進行組合投資來把握市場機會,校正不良的選股心態。

1.選股要獨立判斷

各種有股評的報刊或財經節目很多,所謂股評家更是多如牛毛,在同一時間內,總是有人看好,有人看壞,要不怎麼會有成交的呢?賣出者肯定看壞,買入者必定看好。有些人散布消息是要故意欺騙散戶,配合其炒作行為。因此,股民不能完全聽別人的,而且你也無法聽別人的,你自己要有獨立分析和判斷能力。比方說,莊家吸貨和洗盤時往往借助傳媒唱空,你就要看看盤麵動態是跌時量大還是漲時量大,是散戶賣大戶買,還是大戶賣散戶買,莊家出貨時往往借助傳媒唱多,實際情況究竟如何,你也要對照盤麵情況進行分析,千萬別偏聽偏信,以致上當受騙。

2.選股不盲從專家

各行各業都有專家,股市也一樣,“股市無專家”的說法是不對的。專家也可能犯錯誤,但不能因此就否定股市專家的存在,認為所謂專家和普通投資沒有任何區別是不正確的。但專家的稱號也不是隨便自封的,應是長期實踐中被別人認可的。判斷成功率高,犯錯少,改錯快,理論修養高是其重要標誌。

專家的股評要聽,但對專家的意見不可盲從,要有自己的主見。不可盲從就是因為專家股評僅代表專家的個人觀點,而專家並沒有把握一定正確,讓專家按他自己的判斷實際操作起來,效果不一定就好。股民應該牢記一點:股評是人家的,錢是自己的。這一點倒和“業餘股市沙龍”中的討論一樣,人人可以發表看法,百家爭鳴,聽不聽在你。自己如果沒有一定主見,總覺得誰說的都有點道理,你準備如何操作才好?因為股市中永遠存在兩種對立觀點:一種看空,一種看多。如果一會兒跟這種觀點跑,一會兒又轉向相反陣營,自己都掌握不住,說不清屬於“哪部分”的,結果必敗無疑。

3.憑感覺選股

有時,人們會有一種感覺,它說不清,道不明,但又十分強烈,非常明晰,這種感覺往往卻非常的準,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第六感覺”。“第六感覺”是人類的一種獨特的思維方式,無論在日常生活中還是在科學研究和藝術創作中都大量存在。在股票市場中也如此。一些股民往往有這樣的感覺:總覺得某股要大漲,盡管大家都不這樣認為,而他就是固執己見,結果真的心想事成;總覺得某股要大跌,結果真的言中。

這種感覺很重要,不要輕易放棄。隻有長期在股市上操作且具有豐富經驗的人才會有,這是他們多年炒股經驗的結晶。當然,這種感覺是可遇不可求的,尤其是初涉股海的人,應該紮紮實實地學理論,而不能專門憑空地找什麼“靈感”,否則就成為胡思亂想、異想天開。但如果真有了一種無法抑製的感覺,即使你隻是初涉股海,也不妨試一試。成功與否不是關鍵,關鍵是事後要認真總結經驗教訓。

4.選股高手必備的心理素質

股民老手都有一條經驗:當上市公司在賺錢,當證券經紀商在賺錢,當機構投資人在賺錢的時候,正是散戶需要坐下來、靜下心來認真思考的時候。不要看到別人賺錢就眼紅,就盲目地跟進;也不要看到自己手中的股票下跌,就急忙脫手。人在緊張的時候,往往要做一些錯誤的決定,情急出錯的概率太高了。

冷靜是一種心理方麵的素質,“每逢大事,必有靜氣”,這是自信心很強的表現。冷靜更是知識和能力的外在表現,而不單是沉得住氣,靜得下心。知識就是力量,能力強的人往往對形勢的判斷有更加清醒的認識和預測,因此,當許多人盲目追高棄低時,他們會正確地選擇。

☆選股有哪四項標準?

1.業績保證

在一個成熟、規範的股市裏,衡量股票質量的惟一標準即它的經營業績。經營業績好,給股東回報高,自然受到市場的追捧,反之,則受到市場毫不留情地拋棄。

2.高流通性

隻有容易脫手、流通性強的股票,才是受投資者歡迎的股票。

3.高成長性

所謂買股票就是買它的未來,選擇股票時應注重該企業是否具有高速成長能力和發展前景。

4.投機性

股票具有投資和投機兩種屬性,而缺乏投機性的股票很難為投資者帶來巨額回報。所以,好的股票一定是投資投機兩相宜。

☆選股有哪五大要素?

1.擇股要順應大勢

所謂大勢就是國家的宏觀經濟形勢,國家對資本市場的政策導向。

2.選股要選好董事長

股諺雲:買股就是買董事長。因為董事長是企業的法人代表和經營決策的掌舵人,當家人好企業才會好。

3.擇股要重視財務報表分析

財務報表是企業經營信息的重要依據,通過其主營業務的變化、主營利潤的變化、淨資產收益率的變化等可以看出企業是向好的方向發展還是向下滑坡。

4.擇股要始終注意規避風險

無論什麼股票,股價總是要波動的。所以,對於所謂黑馬、高價位的個股不要盲目追漲。

5.擇股要保持相對穩定

選好個股後不要盲目地聞風而動,要適當持有一定時間,注重投資理念,當然相對穩定並不等於死捂。

☆選股的十大技巧是什麼?

1.選擇大手筆成交的股票

成交量是投資大眾購買股票欲望強弱的直接表現,人氣的聚散數量化就是成交量。成交量是股市的元氣,股價隻不過是它的表征而已,所以,成交量通常比股價先行。如果某個個股成交量放大,而且拋出的籌碼被大手筆承接,顯然有主力介入,股價稍有回調即有人跟進,這類個股很可能是明天的黑馬。

2.選擇題材股

這類股票由於有炒作題材,必然會引起主力大戶光顧,反複炒作,適時介入這類股票,坐一回轎子,待題材明朗時拋出,獲利較豐厚。

3.選擇換手率高的股票

換手率高的股票由於籌碼得到了充分消化,大家的持股成本較高,賣壓越來越輕,未來走勢會有出眾的表現。而且換手率高的股票,說明了投資大眾對其熱烈追捧,機構嗬護有加,後市會飆升。

4.選擇一些不著名,但成長性好的上市公司

這些公司假以時日,經營規模上來了,其發展一日千裏,是潛在的大黑馬。

5.選擇突破阻力線的股票

突破阻力線的股票,表明賣壓減輕,應果斷跟進,後市會有一段可觀的升幅。

6.關注上市公司在行業中的地位

如果是行業的“老大”,其經營規模必然龐大,具有雄厚的資本、一流的技術和強大的競爭力,抵禦風險的能力也強,若遇困難也容易擺脫,業績不太受影響,而經濟回暖時又會有大發展。

7.選擇逆市上行的個股

這類股往往是強勢,股價大漲小回,逆市上行說明主力機構資金雄厚,操盤手法嫻熟。這類股多數有一定的題材,主力才敢於逆市拉抬。

8.了解上市公司所處的行業

對上市公司所處的行業特性進行分析,再結合自己的投資策略選擇股票。

9.選擇小盤股

一般來說小盤股籌碼較小,機構容易吸籌,一旦介入往往急速飆升,經常成為股市中的黑馬。

10.買賣自己熟悉的股票

選擇這類股票,你比較了解情況,容易適時地得到這些公司的各種消息,公司有利好題材可以快人一步搶進,利空來臨則搶先出逃。

☆如何在比較中選擇股票?

1.績優股

公司不僅過去和目前的經營業績、盈利水平都很好,而且經營管理效率高,償債能力強,產品銷售見旺,展望未來幾年,仍可繼續維持很高的利潤增長率。這種公司的股票不僅能給投資者派發優厚的股息、紅利,而且未來股價肯定穩步上漲。投資者隻要以適當價格適量購進這種股票,進行長期投資,一定能獲得豐厚的收益。

2.成長股

成長股指一些具有良好發展潛力公司的股票。這類公司過去和目前的盈利一般,但公司的資金雄厚,完全有能力或很快就籌措到更多資金,進行擴大再生產,無論新產品的開發,還是合理的發展現劃,以及良好的經營管理效率,都可以保證公司未來幾年將有較大的飛躍,利潤將大幅度增加。投資者應慧眼獨具,不為眼前的小利所惑,大膽購進此種股票,進行長線投資。

3.穩定股

公司過去幾年經曆了一段高速度發展曆程,但已難在未來幾年有更大的進步。公司資金雄厚,生產規模頗大,已經占有了十分廣闊的市場,技術穩定,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因此,公司未來一段時期的利潤仍能維持一個較高的水準。這類公司的股價不可能出現狂漲暴跌,波幅很小,比較適宜做長線投資。

4.老年期股

公司經過長期發展,規模已相當龐大,在未來幾年不可能有進步,年利潤增長率會越來越低,甚至出現幅度不大的負增長。但由於公司利潤的絕對數字仍較其他一些公司為高,所派股息、紅利在股市中仍屬上等。這種股票,不必急於購進。

5.淘汰股

分兩種,一種是“夕陽行業”的股份公司,效益連續幾年很差,發展前景黯淡,甚至已經處於破產邊緣;另一種是失寵股票,曾經是熱門股,股價過高,不可能再上揚。此兩類淘汰股不用說長線投資,就是短線投資也不適合。

6.資產股

指經營不動產業公司的股票。房地產屬於第三產業,在現代經濟中,價格一般都呈上升趨勢。但在經濟景氣和市場供求關係的影響下,價格往往在短期和中期內波動極大。因此,資產股很適合沒有短線操作技巧的人做長線投資。

7.投機股

指股票價格不穩定或公司前景很不確定的股票。這類公司通常是從事投機經營的公司,營業外收入大大超過營業收入,既沒有可依托的一定的生產規模,也沒有認真製定合理的發展規劃。其經營業績波動很大,股價因此也頻繁大幅度上升或下跌,風險很大。這類股票適合做短線投資,而不適合長線投資。

☆如何根據個性選股?

每個人的性格都是不相同的,不同的性格在投資上會表現出不同的特點和效果。按照自己的性格選股,是比較穩妥可靠的方法。

1.穩健型

穩健型的投資者具有低風險傾向,投資計劃以“安全第一”為基本準則。在選擇股票時可以考慮藍籌股、績優股等為投資重心。

2.激進型

這類投資者具有高風險傾向,願意承擔較大的風險,獲取較高的收益。在選股時可以考慮選擇股價波動頻繁、漲跌幅度較大的股票。

3.溫和型

這種類型的投資者介乎於穩健型和激進型之間。選股時可考慮組合投資法,這樣既可以保證有比較穩定的收益,同時不放棄大漲大跌帶來的機會。

☆選購新股有哪些技巧?

1.新股發行時的選擇技巧

在股票市場的資金投入量一定的前提下,新股的發行將會抽走一部分資金去認購新股。如果同時公開發行股票的企業很多,將會有較多的資金離開二級市場而進入股票的發行市場,使二級市場的供求狀況發生變化。但另一方麵,由於發行新股的活動,一般都通過公眾傳播媒介進行宣傳,從而又會吸引社會各界對於股票投資進行關注,進而使新股的申購數量大多超過新股的招募數量。這樣,必然會使一些沒有獲得申購機會的潛在投資者轉而將目光投向交易市場。如果這些潛在投資者經過仔細分析二級市場的上市股票後,發現某些股票本益比、本利比倍數相對低,就可能轉而在二級市場購買已上市股票,這樣,又給二級市場注入了新的資金量。

雖然在直覺上可將新股發行與二級市場的關係作出上述簡單分析和研判,但事實上,真正的相互影響到底是正影響還是負影響,要依股市的當時情況而定,不能一概而論。

一般來講,社會上的遊資狀況、交易市場的盛衰以及新股發行的條件,是決定發行市場與二級市場相互影響的主要因素。其具體表現是:

(1)社會上資金存量大、遊資充裕、市況好時,申購新股者必然踴躍。

(2)市況疲軟,但社會上資金較多時,申購新股者往往也比較積極。

(3)股票交易市場的狀況好,而且屬於強勢多頭市場時,資金擁有者往往願將閑錢投在二級市場搏擊,而不願去參加新股申購碰運氣。

(4)新股的條件優良,則不論市況如何,總會有很多人積極去申購。

在我國目前的市況下,投資者可根據新股發行與二級市場的關係,靈活地進行相應抉擇。

2.新股上市時的選擇技巧

新股上市一般指的是股份公司發行的股票在證券交易所掛牌買賣。新股上市的消息,一般要在上市前的十來天,經傳播媒介公之於眾。新股上市的時期不同,往往對股票價格走勢產生不同的影響。投資者應根據不同的走勢,來恰當地進行投資決策。

當新股在股市景氣時上市,往往會使股價節節擎升,並帶動大盤進一步上揚。因為在大勢好時新股上市,容易激起股民的投資欲望,使資金進一步圍攏股市,刺激股票需求。新股上市時,投資者還應密切注視新上市股票的價格調整,並掌握其調整規率。

一般來講,新上市股票在掛牌交易前,股權較為分散,其發行價格多為按麵額發行和中間價發行,即使是績優股票,其溢價發行價格也往往低於其市場價,以便使股份公司通過發行股票順利實現其籌資目標。因此,在新股票上市後,由於其價格往往偏低和需求較大,一般都會出現一段價格調整時期。其價格調整的方式,大體上會出現如下幾種情況:

(1)股價調整一次進行完畢,然後維持在某一合理價位進行交易。此種調整方式,係一口氣將行情做足,並維持其與其他股票的相對比價關係,逐漸地讓市場來接納和認同。

(2)股價一次調整過頭,繼而回跌,再維持在某一合理價位進行交易。將行情先做過頭,然後讓它回跌下來,一旦回落到與實質價值相配時,自然會有投資者來承接,然後依據自然供求狀況進行交易。

(3)股價調整到合理價位後,滑降下來整理籌碼,再做第二波行情調回到原來的合理價位。這種調整方式,有漲有跌,可使申購股票中簽的投資者賣出後獲利再進,以致造成股市上的熱絡氣氛。

(4)股價先調整至合理價位的一半或2/3的價值水平後,即停止,然後進行籌碼整理,讓新的投資者或市場大戶吸進足夠的股票,再做一波行情。此種調整方式,可能使心虛的投資者或心理準備不充分的股民減少盈利,但有利於富有股市實踐經驗的投資老手獲利。

由此可見,有效掌握新股上市時的股價運動規律並把握其調整方式,對於在股市上的成功投資是不可或缺的。

☆中短線選股有何技巧?

中短線操作極具挑戰性,對投資者是否敏感、決策是否果斷有很高的要求。中短線選股的基本原則是要求被選股票(或股票組合)能夠在相對較短的一段時期內(比如:1周到3個月)具有較高的漲幅預期,而對這一特定時期之後的遠期股價趨勢特征並不注重。因此,這就決定了中短線選股必須重勢,以及追求投機性價差收益的特點,這與長線選股注重股票質地和追求穩健的投資收益有明顯區別。根據過往的經驗並結合目前我國股市特點,中短線選股可參照如下基本原則。

1.積極參與市場熱點

中短線操作不能以長線的價值投資為理念去選擇個股,因為那些具備長線投資價值的股票在短期並不會一定上漲,甚至還有可能下跌。

2.重點抓強勢板塊中的龍頭股

在2006年的股市中,許多大盤的龍頭股上漲幅度可觀,尤其是那些金融類的龍頭股,工商銀行、中國銀行、招商銀行等,另外像貴州茅台、中信證券等行業龍頭股漲勢也很喜人。

3.上市公司公告蘊藏一定的個股機會

不僅上市公司每年定期發布的年報和中報經常有出人意料的驚喜,而且投資者可以從上市公司不定期的公告中發現不少有關該公司重大經營活動、股權重組等對個股價格有重大影響的信息內容。值得注意的是,投資者在決定是否根據相關信息買賣某一股票之前,必須結合相關股票最近一段時期的走勢分析,因為不少個股的股價已經提前反映了公開公布的利好信息,這時就要相當謹慎。

4.嫻熟運用各種技術分析工具以幫助優化買賣時機

雖然我國股市存在主力設置圖表陷阱的現象,導致在某些情況下技術分析方法失靈,但真正領悟了技術分析的精髓之後就能具有識別技術陷阱的經驗,在此基礎上運用技術分析方法確定中短線個股的買賣時機,仍然不失為一種有效和可行的途徑。

5.避開高風險的“地雷”股

在股票市場中,上市公司發布虛假信息、機構大戶坐莊時有發生,經常有股票突然“變臉”並引發股價大幅下跌,這些因素加大了投資者的選股風險。因此,仔細分析各種個股潛在的風險因素成為選股過程中最為重要的一環。此外,不少高價股已經進入超買階段,當主力發現跟風的投資者達到一定規模時即有可能殺跌出貨,使跟風的投資者高位深套其中。可見,要避開高風險股票不僅不能盲目跟風,而且不應僅看公司以往的業績選股。

☆長線選股有哪些技巧?

股市變幻無常,莫測高深,操作難度大,因此,很多投資人都非常崇尚“長線是金”的格言。

長線操作應先注意介入的最佳點。如果你是在風頭浪尖上買的股票,在茫茫的下跌途中,你所處的景況應稱為“套牢”,而不是長線投資。因此說,在合理的價位進行投資,是長線操作的關鍵性因素。其次是注意選股。長期投資是看重股票的成長性,預期未來收益增長。如果一家上市公司盈利水平連年下降,且公司又沒有改變這種狀況的打算,即使你介入時是相對的低位,其未來的漲升空間也會是十分有限的。這時候,就應該對於上市公司的基本情況多加研究,選擇一些成長性好、收入穩定的股票作為長線投資的品種。其三即是持有的時間,像當年的深發展那樣,長線持有能獲利數十倍的機會已經越來越少。當一支股票逐步向價值回歸,直到市盈率高企、股價走高時,就不應再繼續持有,而應當選擇一個適當的價位派發出去,並不是隻要持有就能獲利。

長線選股的關鍵在於下工夫研究上市公司基本麵,選取有發展潛力的上市公司在低位建倉,長期持有,波段操作。一般來說,長線選股要注重以下幾個方麵:

(1)研究國際、國內市場中哪些行業的產品具有潛在大市場。從上述行業中挑選出相關上市公司,再相互對照比較,看誰最有發展潛力。

(2)國家及地方政府大力扶持的行業。

(3)選有壟斷性的公司。壟斷包括地理位置壟斷、資源壟斷、行政許可壟斷、技術壟斷等。排位靠前的壟斷方式可靠性較高,壟斷是超額利潤的來源。

(4)研究上市公司的現有項目和投資項目與國家經濟政策及市場需求間的關係,用投資項目的盈利預測來測算上市公司的潛在價值,進而推算其在二級市場可能達到的股價。

(5)要選股本結構合理,總股本較大,不易於主力操縱的個股。

凡上市公司有以下十種情況中任何一種,就一票否決。通過這種方法可以排除95%以上的公司。

(1)有信用汙點的公司不選。包括:大股東掏空上市公司,虛假陳述,隱瞞應當披露的信息,內幕交易,提供虛假會計信息等等。

(2)整體不景氣行業的公司不選。行業整體不景氣,上市公司的經營就會受影響。

(3)母公司經營不善的公司不選。上市公司的母公司常被稱為集團公司,如果集團公司經營不善,那麼上市公司的經營能力往往也好不到哪裏去,而且掏空上市公司的危險性也會上升。

(4)主業不突出,搞多元化經營的公司不選。

(5)企業規模過小的公司不選。規模過小的上市公司沒有形成規模效應,經營成本高,抗風險能力弱。

(6)績差、績平公司不選。

(7)5年內業績大幅波動的公司不選。這一條同時排除了許多上市時間短的公司。公司業績大幅波動說明公司經營不穩定,風險較高。要考察公司的穩定性,5年時間是必需的。

(8)無穩定現金分配的公司不選。穩定的現金分配證明了公司經營的穩定性和業績的真實性。造假的公司隻能造出賬麵利潤而不能造出現金,隻能通過送轉股分配紅利而不能通過現金分配紅利。

(9)被媒體質疑的公司不選。

(10)累計漲幅巨大的公司不選。

☆什麼樣的股票才可能成為黑馬?

一般來說,能成為黑馬的股票必須符合這幾個條件:

(1)公司的流通股本較小。主力機構要想對某隻股票進行炒作的話,必須投入大量的資金,如果流通盤過大,這些機構往往會放棄對該股的炒作;流通盤較小的話,被選中的機會會更大。

(2)從以往市場表現來看,股票的股性比較活躍。股性越活,表明該股長期受市場主力所關注,因而進行炒作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3)該股近期的走勢表現為低位震蕩格局,以箱形震蕩最為常見。因為主力要進行炒作,必須持有大量的廉價籌碼。主力建倉的手法較多,在震蕩、洗盤以及初步拉升過程中都可以得到大量的籌碼。當主力所持的籌碼累計到一定份額時,便會對股價進行拉升。在整個炒作過程的初期,主力可能對股價進行試探性的拉升。對該股各價位上的阻力進行確認,從而製定操作計劃。也就是說,在出現股價飆升的階段之前,該股可能會對前期的阻力位形成幾次假突破。

總的來說,上市公司的基本麵、財務狀況、機構主力的操盤手法等因素也很大方麵地決定著股票的走勢,投資者麵對不同的個股,應區別對待,把握盈利機會。

☆在牛市中如何選股?

隨著牛市的成立以及深入推進,許多投資者以為在股市中賺錢已經成為一件很容易的事,買入股票的膽子隨著行情持續上漲而逐步增大,也開始完全進入“好了傷疤忘了疼”的狀態。其實,回顧一下曆史,會發現在時間的檢驗下,市場中很多具有誘惑力的東西最終都會被打回原形的。

股市中什麼最無情?是時間!所以,在理性投資者的理念中有這樣的認識:在股市中比的不是誰今天賺得多,而比的是誰在股市中生存的時間長。

如果比誰賺得多,股市中已經有太多大喜大悲的案例,有許許多多幾年前股市中的風雲人物早已經消失在市場中,倒在了牛市形成之前。而比誰生存的時間長,則意味著生存的時間越長,所獲得市場賜予的機會就越多。在牛市中誘惑太多了,很多股民不知道買什麼好,在這裏給投資者一些建議,不妨關注一下短線選股的“三高”理論:

(1)漲幅要高。起步於超跌反彈,既而發動強勢行情的股票也有,但那畢竟是少數。絕大部分股票發動行情,起步於較好的技術狀態,經曆了由緩漲到加速的過程。大部分投資者希望做到最美的一段行情,所謂“富貴險中求”,行情進入加速度的一段,必然是一般人認為“險境”的地方,也即漲幅已高的時候。漲幅高包括三層互不矛盾的意思:一是絕對漲幅要高,如果股價從底部啟動50%以上,進入主升浪應是順理成章;二是實現階段突破,能夠成功突破前一頂部的股票,理當看好,不能突破或在前一頂部下逡巡,有無功而返的可能;三是創新高,股價創曆史新高,說明價值重新發現,價格重新定位,在成交正常的情況下,理應看高一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