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的日子,特殊的場合,彩票都能當作調劑氣氛的道具,還能有保留意義。”李冶說,越來越多的彩票種類,彩票發行時的不同圖案乃至係列,都可作為收藏。用彩票當做一種禮品,或是一種“添喜氣”的道具,也正逐漸成為一種流行,“不要老想著中獎,彩票還有很多其他的內涵”。
3.每天3個小時研磨彩經
然而隻要沾染彩票,對獎金的追逐就是不能回避的事實,而從中衍生的就是不同種類的“技術流”,彩民也分為各種“流派”。
每天一早,李冶都要將前一天的彩票開獎結果統計彙總,記錄在自己的電腦中。而到單位的第一件事,也往往是瀏覽當天的彩票信息。到了休息時間,李冶就會打開所統計的數據,一個一個數字地進行分析,分析得出的結果,便是他每晚投注點討論的談資。
“彩票沒有規律,但有現象,我們可以通過開獎的現象,推測下一段時間的開獎趨勢。”坐在電腦前,李冶的屏幕上正顯示著一張紅紅綠綠的Excel表格,上麵記滿了各種數字。李冶的口中,時不時便會蹦出“極值”、“遺漏”之類的彩票預測術語,總結“現象”成為他每天的必修功課,僅僅是用在分析彩票的時間,每天就要超過3個小時。
不過李冶的預測,與現實多半都會有這樣那樣的偏差。就如同雖然李冶不懷疑3.6億的真實性,卻認為中獎者絕對不是“技術流”:“一般的技術流彩民,當期根本不會選他的這幾個號,也不會倍投這麼多。”
中獎的不是技術流,技術流也不能保證一定能夠中大獎。在不玩彩票的人眼中,李冶的執著可能有些怪異,而這樣的矛盾被李冶總結為:“買彩票就是1%的技術和99%運氣。”
李冶口中的運氣,便是在“雙色球”大約1772萬個數字組合中,猜中一組正確的數字。
4.“問題彩民”達100萬
盡管彩票不是投資產品這一觀點已經在不同場合被不同專家多次言明,但過於期盼大獎,便有可能走向另一個極端,成為心態失衡的問題彩民。李冶便表示,曾聽說圈裏有人一次投幾十萬,最後血本無歸的慘痛事實。
“有的人買的時間長,又不中獎,久而久之心態就發生了變化。”一位投注點的老板語重心長地說,由於盼獎心切,一位彩民總在投注點發脾氣,甚至質問投注點是否做了手腳,這讓投注點的工作人員也很為難。
這種由於購彩引發的心理問題甚至會對家庭、工作產生不良影響。據國外統計,問題彩民占所有彩民總量的比例,可能達到2%至3%。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將近有1億彩民在這其中,彩票專家李剛則表示,最保守的估計,中國也擁有100萬問題彩民。由於沒有相關製度的保護,問題彩民的解決懸而未決,雖然《彩票管理條例》已推行實施,但由於條例沒有將問題彩民納入規範之列,此問題至今難以在製度層麵得到解決。
“多人買,人少買,才是福利彩票的主旨。我不希望彩民被社會看成心理不健康的人群。”李冶強調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