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2007年美國為了保持其國內的物價穩定,采取了兩個政策:一是主動讓美元貶值,二是保持巨額外貿逆差。美國的貿易逆差呈現下降趨勢,對本國經濟增長會發揮積極的作用。但是,長期大量的貿易逆差會使外國持有美元者信心受到動搖,從而加大美元貶值。這帶來的後果是國際市場以美元計價的商品價格猛漲,如石油、鐵礦石等。這種上漲趨勢會傳遞到其他國家,直接造成以進口原材料生產的產品成本上升,銷售價格隨之水漲船高。
3.貨幣的供應量
貨幣的供應量是指一個國家的央行或發行貨幣的銀行發行貨幣的數量,這對彙率的影響也很大,一個國家必須保證它的貨幣供給保持一定的數量。如果發行的紙幣過多,就會造成紙幣大幅貶值,以致整個金融市場崩潰的情況。
如果一個國家的經濟增長速度緩慢,或者經濟在衰退,那麼這個國家的央行就要考慮增加貨幣的供應量來刺激經濟,它會奉行調低利率等寬鬆的貨幣政策,這個國家減息的可能性就會加大。反之,如果在采取了這種政策之後,經濟好轉,貨幣發行過多,會造成貨幣增長過快。那麼這個國家的央行就要采取緊縮的貨幣政策,它要減少貨幣供應量,以避免通貨膨脹。
4.利率水平
利率和彙價是緊密聯係的。如果一個國家的利率過低,就有可能造成貨幣從一個低利率的國家流出,流向一個高利率的國家,大家以此獲取息差。
在國際上有一種“拋補套利”的做法就是根據這個原理操作的。
2005年,國際外彙市場完全陷入利率旋渦之中,美元的走勢受利率影響最大。2004年6月,美聯儲開始了它的加息之旅。進入2005年後,美聯儲加息帶來的利好效應開始呈現,而此後美聯儲繼續一係列加息舉措使美元成為市場焦點,美元的霸主地位凸現。美聯儲利率與美元彙率節節攀升,取得了雙贏效果。然而,好景不長,在經曆了利率風波後,美元疲態盡現。
2006年,美元進入調整年份;而2007年,美元更是步入了空前的下跌之中。美聯儲連續降息後,美元的利率水平已經很低,於是它對其他的主要貨幣連續地貶值。
此外,造成美元2009年下跌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次級抵押貸款問題的暴發,以及次貸問題所遺留的後遺症。美元在受到這一重大挫折後走勢猶如滑鐵盧,一發而不可收拾。但2009年的國際美元彙率依然是一個謎局。美元指數從今年3月最低點70.68到最高點88.44,已經有了25%的回升。但美元究竟是走強還是較弱,這還有待於時間的檢驗。
彙市風雲變化無常,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2009年影響彙市變動的因素也變得更為複雜,次級抵押貸款、利率等都在不斷影響著彙率的發展,但其中利率的影響仍不容小視。利率雖然不是外彙市場變動的主因,但它仍是主導全球彙市的重要因素,並左右彙率發展方向。
5.生產者物價指數
生產者物價指數表明生產原料價格的情況,可以用來衡量各種不同的商品在不同生產階段的價格變化。各國通過統計局向各大生產商搜集各種商品的報價,並通過自己的計算方法計算出百進位形態以便比較。
如,現在美國公布的PPI數據以1967年的指數當作100來計算,這個指數由美國勞工部公布,每月一次。大家看到如果公布的這個指數比預期高,說明有通貨膨脹的可能,有關方麵會就此進行研究,考慮是否實行緊縮的貨幣政策,這個國家的貨幣因而會升值,產生利好。如果這個指數比預期的差,那麼該貨幣會下跌。
6.消費者物價指數
消費者物價指數反映消費者支付商品和勞務價格的變化情況,這個指數也是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經常參考的指標。前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就用它來衡量美國國內的通貨膨脹已經到了什麼程度,是否以加息或減息來控製美國的經濟。
這個指數在美國由勞工部每月統計一次後公布,我們應該引起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