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爭相赴死(1 / 2)

轟!巨大的轟鳴聲中,湍急、洶湧的河水瞬時灌入了通道中。

龐大的壓強下,通道開始撕裂。

“雲,我知道你修得是大乘佛法,不知道這堤壩倒塌,幾十萬民眾麵臨生死危機,你是救還是不救?如果救,那我可就走了;如果不救,這幾十萬冤魂所產生的因果你承擔的起嗎?”一聲大笑中,向陽鑽出水麵,踏河而立。

“雲師侄。”中年和尚急了。

“雲師侄。”

“雲師兄。”

其他和尚也急了。

這可是通河啊!

河寬三百米,水深平均三十米以上。

一旦決堤,那方圓百裏絕對會化為一片水澤。

其中生活的幾十萬民眾能活下幾個?

完全可以這樣,隻要決堤,那方圓百裏一定會化為鬼蜮。

而佛家最講因果。

雲修煉的又是大乘佛法,講究自度與度人。

如果雲選擇繼續追向陽,哪怕最終能抓住向陽,那他的後路也斷絕了。

要想繼續修行,那隻有選擇兵解一條路。

“阿彌陀佛!”雲的臉色急速變換了幾次,最終化為了一片平靜。

眼見雲抬步走向了正在奔潰的堤壩,中年和尚好似猜到了雲想幹什麼,大聲勸阻道:“雲師侄不可,就算修不成大乘佛法,也可以轉修乘佛法啊!”

“是啊!”另一名和尚也讚同道。

大乘佛法與乘佛法兩者其實並無境界高低之分,都可以修成正果。

隻是乘佛法隻主張修戒、定、慧‘三學’(通過守持戒律,修習禪定而獲得智慧)、‘八正道’(八種正確的思維和行動方法)。大乘佛教則除了‘三學’、‘八正道’以外,還偏重於修習包括‘六度’、‘四攝’在內的‘菩薩行’。

白了,大乘的分別,主要在於大乘著重利他(利益大眾的行為),乘著重自己解脫。

“諸位不必再了,哪怕是改修乘佛法,這業力與因果我們也承受不起。”搖了搖頭,雲身上開始冒起道道金色佛光。

時遲,那時快,洶湧的河水已經過通道來到了雲身前。

幾乎是瞬間,雲便被淹沒在了洪水中。

“阿若提婆梨帝,遮富摩提婆梨帝,烏奢那提婆梨帝,沙丘羅帝提婆梨帝,呼沙都婆羅帝,提婆梨帝……”眼看洪水就要一瀉千裏,一陣念經聲突然從洪水中傳來,接著就見金光暴起,傾瀉的洪水居然被硬生生頂了回去。

當然洪水也不是那麼好頂的。

所謂千裏之堤毀於蟻穴,更何況是一個足有人形大的通道?

轟!洪水的衝擊下,通道以肉眼可見的速度開始擴大。

一米、兩米、三米……

“眾位師兄、師侄,雲是我們普渡寺聖子,我們怎麼能看著他圓寂於此?”中年和尚高呼一聲,抬步走向了缺口。

“我佛慈悲!”第二名和尚和很快跟上。

“我佛慈悲!”

“我佛慈悲!”

上百名和尚沒有一個退縮,齊齊走向了堤壩缺口。

“慈因積善,誓救眾生。手中金錫,振開地獄之門。掌上明珠,光攝大千世界。智慧音裏,吉祥雲中。為閻浮提苦眾生,作大證明功德主。大悲大願,大聖大慈。本尊地藏菩薩摩訶薩……”一聲聲洪亮、恢弘的念經聲中,一個個和尚身冒金色佛光,奮不顧身的盤坐在了洪水最前沿。

本來洶湧的洪水頓時一收,被眾和尚一起頂在了缺口外,不得前進分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