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隆彙,自媒體賬號,發表時間:2014-12-13,原文鏈接:http://xueqiu.com/1333325987/34005191
“風來了,連豬都能飛上天。”是的,最近這風與豬的理論在股市很流行。這一波瘋牛行情中,不少投資者眼瞅著風把豬甚至連大象都吹得老高,自己卻滿倉踏空,心裏那真是煎熬啊。可是,風也有停的時候,風停時才發現自己隻是處在虛無縹緲的空中,飛得越高跌得越慘,因為畢竟,“會飛的豬”是極少的。這不,12月9日那天,風還在可是卻沒料到是從上往下吹的,大部分豬都被卷進了狼口,於是哀鴻遍野,慘不忍睹。
段子講到這兒,其實我想說的是,隨著大盤指數的不斷上漲,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已感受到了牛市的來臨,然而突如其來的牛市讓許多投資者看不明白,尤其在經過129大跌之後,不少投資者經曆了從滿倉踏空到滿倉套牢的悲劇曆程,這時,大多數投資者都在思考這一問題:為何牛市來了,我卻總是踏錯節奏,看不清方向?
市場到了目前這個階段,多數人對政策的變化都異常敏感,央行、證監會、銀監會三位大佬的舉手投足都會引致不明真相的群眾細細觀摩和揣測。這不,12月10日便有傳言說國開行放水4000億,而且由於CPI同比僅1.4%的增幅讓市場人士估摸著也許最快本周就有降息降準政策,雖說都是猜測,但這樣一個敏感時期任何一點風吹草動都具有強大的擴散效應,這不,大盤下午直接拉了近3個點,真是如春風撲麵暖人心啊!
話說回來,政策當然重要,但妄加揣測畢竟不靠譜,況且就算猜對了政策也不一定解讀對了市場變化,再加上市場傳言滿天飛,這也難怪普通投資者無所適從了。那麼,換個角度思考,既然政策不好解讀,何不嚐試來讀懂數據呢?畢竟,數據是死的,是騙不了人的。
下麵,讓我們分別從宏、微觀數據分析的角度來看看,牛市裏你可能需要關注和跟蹤的那些指標。
一、經濟指標:GDP增速、自由流通市值/M2、CPI、PPI、PMI
1.GDP增速與上證指數走勢
上證指數與GDP增速變化並無明顯的相關性,但在一定時間段內要麼呈現正相關性走勢,要麼呈現負相關性走勢(1994~2000年與2000~2004年上證指數與GDP增速走勢變化負相關,而1992~1994年與2004年~2014年7月上證指數與GDP走勢變化正相關,2014年7月至今,GDP同比增速呈下降趨勢,而上證指數從2050點漲至2950點,走勢再次背離,並且可能繼續延續)。
2.“上交所A流通市值”與“M2”走勢
交銀國際首席策略師洪灝研究發現中國市場表現通常受限於一個簡單的比率——自由流通市值/M2比率。當這個比率升逾15%時,市場普遍見頂回落。盡管有時比率能超越15%的水平,但市場最終回天無術。因此認為資金流動性決定著中國股市的表現。
為什麼是15%?
1)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的儲戶調查,近年來中國家庭將其總資產的10%至15%分配在股票中。例如,2007年牛市的時候,股票占資產配置的15.4%。2008年為5.9%,2009年市場複蘇時為11.5%。
2)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美國,於2007年至2010年間,股票占美國家庭資產分配比例的14%~19%。15%的資產分配比例很可能與家庭的風險偏好息息相關,因此在短期內不太可能發生變化。
3)該比率在2007年10月、2009年7月、2012年2月及5月股市見頂時均達到15%左右。
3.PMI、CPI、PPI與上證指數走勢
一般而言,PMI(采購經理指數)是反映經濟運行的重要指標,當PMI大於50且具向上運行趨勢時,表明經濟運行良好,指數也將同步向上。然而,近期出現背離走勢。
一般而言,當CPI同比增幅大於等於5%,有升息壓力,因此指數有向下運行趨勢;當CPI同比接近1%時,有通縮壓力,因此貨幣政策有寬鬆動力,指數有向上運行趨勢。而PPI波動則相對較大,CPI與PPI走勢與上證指數較為同步,但都有一定的滯後。
二、技術指標:融資餘額、股指期貨持倉、新增開戶數、市場人氣指標(每月日均換手率,分母為上證A股流通市值)、盈利收益率與十年期國債收益率之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