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對待工作的熱情上,巴菲特和其他成功人士並沒有什麼不同,甚至比他們還要狂熱。因為他知道時間能給他創造出巨大的財富。巴菲特幾乎把他的時間全都花在了工作上。他為了分析各家企業的情況,有時每天工作18小時以上。伯克希爾公司旗下某企業的一名職員這樣評價巴菲特:“巴菲特一天24小時都在考慮伯克希爾的事情。”
絕不把時間花在不值得關注的事情上,是巴菲特的時間觀念。在家裏,巴菲特很少到外麵去買衣服,因為他認為那會浪費他大量的時間。他也從不花大量時間去吃過於豐盛的晚餐,而是以最簡單的方式解決問題。在他的觀念裏,時間就是金錢,一分一秒都不能隨便浪費。對此,巴菲特的女兒深有體會,她說,她的爸爸從來不知道怎麼用鏟草機去整理門前的草坪。
巴菲特不喜歡應酬,他認為應酬和投資並沒有什麼直接的關係。
有一天晚上,巴菲特和他的妻子蘇珊受邀到他的朋友家裏去參加宴會,東道主夫婦剛從埃及旅遊回來。當他們吃完晚餐後,巴菲特的朋友架起幻燈片向他們展示金字塔的照片。這個時候巴菲特說:“我有一個更好的主意。你們給蘇珊放幻燈片,我去你們的臥室讀一份年報怎麼樣?”
還有一次,美國前總統克林頓請他吃飯,他竟然推辭掉了,給出的理由就是沒有時間。
我一天24小時都在投資。對大多數人來說,旅遊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但巴菲特並不這樣認為。除非與他的工作有關,或他需要有休息時間為自己的大腦充電之外,他很少離開在奧瑪哈的家。
巴菲特很少搬家,他認為那樣隻會花去他大量的時間。不僅如此,他開始的時候在家中工作,在家中分析各企業的股票動向和決定投資策略。很多年後,他才把辦公室搬到了離自己家最近的辦公樓,上下班隻需花費幾分鍾,這樣可以節省大量上下班途中所花的時間。同時,也避免了家人對他的幹擾,這也使他能夠靜下心來工作。
巴菲特非常珍惜時間,因此他有很多的時間花在研究股票上,這也使他有更多的時間去處理他的投資組合。俗話說“一寸光陰,一寸金”,但一寸光陰,對巴菲特來說,可能是萬兩黃金。巴菲特從不會因浪費時間而導致自己出現損失。
1985年9月的一個星期天,《廣場協議》簽訂,根據協議內容,美元將對日元大幅貶值。巴菲特聽到消息後,當晚在紐約打電話給東京的工作人員,讓其拋售盡可能多的美元。巴菲特的快速行動為他避免了大量損失。1985年9月,美元兌日元在1美元兌250日元上下波動,《廣場協議》簽訂後,在不到3個月的時間裏,快速下跌到1美元兌200日元附近,跌幅達20%。這還沒有停止,1986年底,1美元兌152日元,1987年,最低到達1美元兌120日元,在不到三年的時間裏,美元兌日元貶值高達50%,也就是說,日元兌美元升值了一倍。
巴菲特成功的原因之一是:投資不僅僅是他的職業,而是他的一切。因此,他每時每刻都在投資。而他這樣做的結果就是給他帶來了巨大的回報,巴菲特的個人財產像滾雪球般的增長,使他成為了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
投資獲利的好習慣——耐心
許多投資者都對巴菲特深有研究,其中大多數人認為完全可以理解巴菲特的所有投資理念。但卻有幾個因素使股票市場上至今都沒能出現第二個巴菲特,耐心便是其中的因素之一。巴菲特的耐心表現在投資中的任何時候,無論是投資前還是投資之後。
巴菲特在抓到好的投資機會時,敢於迅速出擊,押上大注,但在找不到符合標準的投資機會時,他也從來不急躁,而是耐心地等待,直到機會出現。巴菲特知道如果堅持自己的投資標準,就不可能隨時找到合適的投資對象。他坦然接受這樣的現實,並有足夠的耐心,哪怕是無限期地等待下去。就像他在伯克希爾·哈撒韋1998年的年會上對股東們說過的那樣:“我們已經有好幾個月沒找到值得投資的股票了。我們還要等多久?我不知道,可能要無限期地等。”巴菲特永遠都不會為了投資而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