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改變我們的理財觀念
中國民間有句俗話:“一分錢要掰成兩半花。”可想而知,中國人對錢使用的謹慎態度達到了何等精細的程度。
思想觀念的陳舊及個人和家庭理財方式的滯後,將導致財富的匱乏與生活水平的降低。所以,我們首先應當做的是,樹立正確的人生理財觀念,增強每個人的理財意識和風險防範意識,並在勤儉持家的基礎上,將個人和家庭的突發性風險降低到最小限度,以便通過合理的方式獲取更多的財富。
特別是在當代,千變萬化的經濟環境在不斷改變著人們投資的價值取向,如果想成為理財高手,必須樹立起正確的投資理財觀念。理財專家一般用“成功=經驗+智慧+苦功+靈感+運氣”這個公式來引導個人投資理念。在具體投資時,到底喜歡投資什麼,或者認為投資什麼好,除了看好投資對象有無投資價值外,還要看自己的興趣和專長。有的人在房地產市場裏如魚得水,但在做股票時卻處處碰壁;有的人愛好集郵,上路很快,不長時間就已小有成就,但對房地產卻不感興趣。可見,投資者首先必須正確認識自己、了解自己,然後再決定投資什麼,如何投資。想快速理財、快速致富,在一夜之間暴富,成為百萬、千萬甚至億萬富翁的人,不適應從事投資理財。幻想用小錢投資,在短時間賺取億萬財富的人,除了“博彩”,其他的路是行不通的。
在美國,富翁的概念不僅僅局限於那些居於華爾街的大亨、體育明星或好萊塢巨星。曾經有人做過仔細調查,結果表明美國的百萬富翁約占全國人口的10%,而在這部分人中,差不多有60%都是自己經營的生意人,他們所從事的事業都很平凡,比如做焊工、開幹洗店等。在這些富翁中,絕大多數人不是靠貸款起家的,有80%的人都是靠自己的積累而發財。另外,雖然他們已是百萬富翁,可他們的生活依然很儉樸,沒有一絲奢華的跡象,甚至,與他們日日相處的鄰居都不知道他們的財產狀況如何。
為什麼美國會有那麼多富翁呢?
一家美國投資公司——標準普爾公司的人曾經做過統計,世界上花錢最厲害的國民就是美國人。同樣,美國人所積累起來的個人平均財富也超過其他任何一個國家。這樣的投資理財方式和原則必然決定了美國經濟的特點:人民的儲蓄少,投資多,消費高。
“為什麼中國人這麼崇尚節約,也沒節約出多少財富?美國人浪費了那麼多年,怎麼他們還有財富繼續浪費下去?”曾經有一位中國學者帶著這樣的疑問走訪了美國學者,美國學者的回答是:“我們的節約與浪費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美國人在生活上雖然浪費,但是在生產成本上節約;而中國人雖然在生活上節約,但在生產成本上浪費。”聽到這樣的回答,我們由此可以知道,美國人更加注重“開源”。
事實上也應該如此,開源是投資理財的根本所在。如果沒有滾滾而來的財富,無論你采用多高明的理財方法,也不可能讓財富平白無故地增多。所以,我們應該努力效仿美國人對待財富的觀念——“節流”是建立在“開源”基礎之上的,也就是說,沒有“開源”,“節流”是不存在多少積極意義的。
美國人的理財方式也是很有講究的。在華爾街,曾廣為流行過這樣一則故事:一個帶著錢去外地做生意的人為了防範小偷,將錢分散地放在身上。他在向別人解釋這樣做的目的時說:“小偷不可能將我身上的錢全部偷走,當他偷走一個地方的錢後,我還有另外一部分錢可以使用。”同樣的道理,我們在投資的時候,也應該嚐試多元化投資,當這一項投資失敗以後,我們還有另外的投資可以獲得利潤,不至於將全部資產“洗白”。所以,多數美國人的投資理財原則是,將一部分錢存入銀行,雖然利息微乎其微,但是比較穩定;再拿出一部分錢買房子,這是一個人基本的生活需求;另外,還拿出一部分錢投資股票。
美國的儲蓄利率很低,很多美國人都是愛花錢,不愛存錢,但是這並不是說他們一點錢也不存。為了生活保險起見,他們還是願意拿出一小部分資金用做儲蓄投資。當然,他們並不滿足於儲蓄投資的收益,而是把錢主要投在證券和房地產上。這樣一來,他們就將資金分散在各個項目上進行分類投資。這樣做的好處至少有兩點:首先,可以努力爭取在各個領域裏獲得利潤;其次,可以盡可能地避免財富盡失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