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是如何看待“表裏如一”這個詞的呢?
表現在外的行為和內心想法完全一致......這是字典裏對這個詞的解釋,並且以長輩口語相傳的方式沿承下來,作為優良品德而為人熟知。
可事實又是如何?
從小聽著“做人要‘表裏如一’”這種教導長大的人們,真的像那時應承的那樣無論何時都保持著行為與思考的一致嗎?
早上叫妹妹起床的時候,妹妹嘴上說著“好好我聽到了”,腦袋裏其實還是一片空白。
“再不起來就要遲到啦!”
即便像這樣在她耳邊大喊,也隻會將頭縮進被窩裏隔絕我的聲音。
如果在平時,我大概會不急不慢地下樓吃完已經出門的爸媽留在餐桌上的早點,而後叫醒妹妹、出門前往學校。
然而今天,可不行。
“嘩——”
猛地掀起被子,穿著粉色睡衣、像隻蝦一樣蜷縮在床上的妹妹立刻睜開了眼睛,落在我身上的目光不用多說、肯定是憤怒。
明明是出自善意的舉動,依然會承受對方蠻不講理的憤怒,這便是這個世界蠻不講理的證明。
“好了,別生氣了,快起來。”
我揉了揉仍舊抓著棉被一角的妹妹頭發,本就淩亂的發絲立刻變得慘不忍睹,於是睡眼朦朧的她終於稍微清醒了些——
“我沒生氣......哥哥你先出去一下,我要換衣服。”
不滿地揮開我的手,妹妹再次將頭埋進被子裏。
說著沒生氣的妹妹,心裏其實還在抱怨我打擾她的好夢,不過已經蘇醒的現在,她也隻能勉強自己起床了。
畢竟今天還是上學日。
離開妹妹房間之後,我站到洗漱間的全身鏡前再次檢查了一下自己的形象。
經過老媽精密測量之後定做的學校秋季製服姑且還算合身,鞋子也是在學生之間稀疏平常的大眾品牌,頂著一張大眾臉的我,看上去確實和這幾天時常在路上看到的青原高中學生一般無二。
再過幾十分鍾,“一般無二”這個詞也將去掉。
稍後便要和妹妹一同出門的我,會成為這些天時常見到的青原高中普通學生之一。
簡單來說就是,我是一名“轉學生”。
和同班了一年甚至兩年的同學們告別,轉入另一個小鎮的高中,開始為期一年的新高中生活。
如果聽我說起“轉學”這個詞的各位,聯想到以上這些青春校園劇裏的場景,那我隻能向你們道歉——
事實並非如此。
符合“青春”一詞的這些場景不可能出現在我身上。
班主任把我即將轉學的消息公布出來的時候,同班了一年乃至兩年的同學們沒有哪怕一個人出言挽留。
他們或是關注筆下的習題集,或是玩著課桌下的手機,“哦”、“這樣啊”,最多也就是給出這樣的回應,簡直就像即將離開的人並非有著同班情誼的同學、而是馬路上隨便碰到的路人甲一般。
坐在教室後排靠窗位置的我一邊抱怨班主任實在是多管閑事,一邊將自己的東西收拾好。
對這個班級的學生來說,我就是路人甲。
從入學開始便坐在最不起眼的角落、做著最不起眼的事。
就連老師點名答題也不會想起的路人甲,坐在那裏也被當成空氣無視的路人甲。
這麼一看,似乎連路人甲都不如了......
總之,我在之前的學校大概就是這種處境。
爸媽在暑假過後的家庭會議上通知我已經辦理好轉學手續時,我的內心沒起半點波瀾。
對轉學前的學校沒有留戀,對轉學後的學校也沒有期待。
接下來的高中生活肯定也會和之前一樣無聊而且沒有意義。
其實光是能夠保持“無聊”和“沒有意義”便已經是我目前追求的最佳處境了。
要問原因的話,那自然是因為......
“——不想去學校啊......”
站在全身鏡前的我,突然聽到了這樣一個聲音。
聲音的主人是我下完樓梯來到客廳的妹妹,但乖巧懂事的她並不會將這種沒有幹勁的話說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