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資本市場的不斷成熟,以及普通百姓家裏錢袋子日益充足,投資不再是某一部分專業人員的專屬,悄悄走進了尋常百姓的生活。股票、基金、房地產、黃金等各種各樣的投資渠道隨你選。
投資僅僅提供給人們一種收益的可能性,卻不保證你百分之百獲益。它雖然不同於賭博,卻一樣存在風險,一著不慎可能招致滿盤皆輸,這也是常事。
如果把全部財產看成一筐子雞蛋,要將它們放在不同的地方,萬一不小心打碎其中一籃,至少不會損失全部,其用意也是分散投資風險。1997 年,亞洲金融危機就留給我們慘痛的教訓,亞洲許多房地產和股票都大幅貶值,當時,把所有資產都放在上麵的人,損失慘重。
於是,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把“雞蛋”放入不同的“籃子”。在理財渠道和分配方式上,人們也推陳出新。
目前普遍認同的兩個理財定律為“4321”和“32221”。
所謂“4321”定律,是家庭資產合理配置的一種比例,指的是,可將家庭收入的40%用於供房和其他投資,30%用於家庭生活開支,20%用於銀行存款以備不時之需,10%用於保險。
“32221”是專門針對個人的一種投資組合,即個人資產的30%用於儲蓄,20%用於購買債券,20%用於購買股票,20%用於投資收藏,10%用於購買保險以防止意外。
此外,有一些人還總結出一個“80”定律的經驗公式。
“80”定律指的是,股票占總資產的合理比重,應該等於80減去年齡得出的數目加上一個百分號。如果你今年 30歲,股票可占總資產的50%;如果60歲則以20%為宜。
這些資產配置方式都有各自的合理之處,有心者不妨選擇和自身條件相匹配的一種。但無論你選擇何種配置,都不要在選擇之後便不聞不問,還要定期觀察並調整你的投資組合。
投資市場時刻處於變化之中,把投資當做事業,就必須時刻注意市場的變化,根據市場變化及時檢查並調整自己的投資組合。
比如,股票比債券和現金的收益率高,所以一段時期後投資組合中股票的比例可能會比初始製定時高。而由於股票風險較高,投資組合的風險也隨之增大。
同樣,由於投資組合中的股票收益水平不同,成長型股票可能比價值型股票收益高,定期調整組合可防止組合過分依賴成長型股票。定期調整投資組合的關鍵是使組合維持原來製定的資產比例。但值得注意的是,當逐漸接近投資目標時,應采取更保守的資產配置。
定期檢查並調整投資組合,主要包括以下兩方麵內容。
1.重新審視投資組合
投資者每隔一段時間,每半年或每季度,檢查一下持有的投資組合。檢查的步驟如下:
(1)確認自己的投資組合是否與投資目標相符。
(2)如果情況發生變化,就重新考慮適合自己的投資組合。即使投資者的投資目標沒發生太大變化,所持投資產品的投資策略發生改變,或各品種市場表現發生變化,都會造成持有組合的資產配置發生變化。
比如,當股市調整造成偏股型組合大幅縮水時,要實現原有的收益目標,可能需要投資者將貨幣市場基金中的一部分資產,轉移到偏股型組合中去,同時也實現了低位建倉。
(3)檢查具體的投資品種。投資者需要檢查所持有的投資品種,看所持有的投資品種有無異常。
(4)看看自己組合中貢獻最大及拖累最大的投資品種分別是哪個,也可以與自己要求的回報率相比較,從而找出那些偏差較大的品種進行重新組合。
2.及時修正投資組合
當原來的投資組合不能很好地完成自己的投資目標時,必須對原有的組合進行調整。調整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把表現不好的品種賣出。如果投資者需要調整投資組合時,首先考慮賣出的是那些表現不好的品種。但要注意的是,不能僅僅根據其絕對收益率來衡量其表現,而要將其與同種風格的品種相比較。而且不能用短時間來衡量,而應該從長期來看,賣出長期表現不好的品種。
(2)選擇好的投資品種來代替賣出品種。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從眾多的投資產品中挑選出符合自己要求的品種。
(3)減少不必要的成本。如果不是迫切需要調整,投資者可以通過增加資金來達到調整的目的。如通過增加資金來增加資產類別。這樣可以避免直接賣出要降低比重的資產類別,來買入要增加的資產類別而發生的相關成本(包括交易成本及稅收)。
總而言之,投資是一個長期行為,要保證投資組合與長期投資目標相一致,必須定期地調整組合中的資產比例以適應投資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