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林奇這樣選擇基金(2)(1 / 3)

☆選擇基金時常見的問題

1.基金波段操作好,還是長期持有好

對於大多數基金投資者,長期持有是較為理性的策略,波段操作不適合大多數投資者。投資者應當對投資的收益和風險保持清醒的頭腦,預期收益更大的投資,必然伴隨著更高的風險。經驗表明,大多數投資者很難預測階段性高點和低點。此外,基金申購、贖回還有費用,波段操作會增加投資成本。還有,研究基金的投資時機,會耗費自己大量的精力,也不適合工作忙碌的人群。

2.買新基金好,還是買老基金好

買新基金還是老基金應因時而宜、因基金而宜。在股市上漲時,新基金的表現往往不如老基金。新基金從發行到建倉要幾個月的時間,基金的逐步建倉將錯過部分漲幅,而持有一定倉位的老基金能“享受”到更多的漲幅。另一方麵,投資者可以從老基金的過往業績中判斷該基金經理的管理能力,適時做出自己的投資選擇。

3.如何投資老基金

對於大多數投資者來說,恐高是心理上難以突破的防線,那麼基金公司要做的就是降低讓投資者感覺已經很高的門檻。這有兩種方式:一是大比例分紅,把高過1元的增值部分全部賣掉,再把實現的利潤分給基金持有人,這樣基金淨值就降到了1元上下;二是進行基金淨值的分拆,比如原來淨值為2元的基金,一分為二,那麼對於原投資者來說,原來假如有10 000份的基金份額,那現在就有20 000份,基金淨值也打對折,這樣總資本不變,但新申購者可以按照1元的麵值來申購。

買基金是否要等這樣的營銷機會呢?如果是,那麼同樣是淨值歸一,分紅好,還是分拆好?

(1)大比例分紅基金賺錢能力或受影響。

由於一個基金將來的回報取決於目前該基金所擁有股票的上漲能力,而分紅的實現則需要投資經理將持有的股票賣出,而賣出的這部分股票也就意味著放棄了將來股票繼續上漲帶來的收益。

如果在這些股票的階段性頂點賣掉,獲得新資金後再尋找其他估值偏低的股票,不影響基金的賺錢能力,但如果在這些股票的上漲過程中賣掉籌碼,等得到新資金後,還得在更高的價位上把這些股票再買回來,那不僅損害了基金的賺錢能力,還會增加該基金的成本,並加大風險。

此外,在股票的大幅賣出和買入過程中,不但存在比較大的衝擊成本和交易成本,還需要較長時間完成建倉,有可能錯過市場機會,存在很大的機會成本損失。

這無疑會損害原持有人的利益,而對於新申購者來說,估計也得花一段時間去等待這隻基金恢複元氣。

據中金公司對2007年初大比例分紅的20多家基金統計顯示,這些大多屬於過往業績優良的基金,在大比例分紅前後的一個月時間內,基金業績表現比同期所有基金整體水平低18.64%,也大幅低於同期指數漲幅。

當然也有個別例外的,如招商先鋒基金繼在2006年11月28日實施10派5.4元分紅後,其淨值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內大漲近40%。

(2)分拆基金收益能否複製還要看行情。

基金分拆自從2006年7月份富國天益首次實施以來,2007年初已有第二家基金大成精選采取了分拆的方法,後來,交銀施羅德精選也實施分拆。

對於投資者來說,在選擇“淨值歸一”的基金時需要注意“分紅”與“分拆”的區別。與分紅一樣,當基金采取分拆方式後,同樣能夠降低基金淨值並使之價格達到1元麵值,滿足投資者以低價格買到績優老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