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林奇這樣認識基金(2)(1 / 2)

基金投資於股票,股票價格波動較大,既可能帶來高額收益,也可能帶來較高風險。如果道聽途說,盲目投資,尤其是為了追求高收益,將原來不能進行風險投資的資金投資於存在風險基金,必然會帶來較大風險。

5.基金投資急功近利

情景一:這隻基金漲了好多,又回到前期的高點了,馬上贖回,否則就來不及了。

情景二:看起來股指要調整了,還是贖回一些,等到股指見底了再買回來。

有些投資者抱著股市上博取短期價差的心態投資基金,例如頻繁買賣開放式基金,結果往往以失望告終。因為一來申購費和贖回費加起來不低,二來基金淨值的波動遠遠小於股票。基金適合於追求穩定收益和低風險的資金進行長期投資。

6.買新基金,不買老基金

相當多投資者隻有當銀行推出新基金時才購買,有些人甚至為了買新基金,將持有的漲得多的基金賣了。新基金發售時,銀行門口火爆的排隊場麵似乎也證明了這種行為的正確性。但這是典型的盲目投資行為。

因為開放式基金每個交易日都開放申購,沒有稀缺性,在基金新發之後仍可以買到。新基金沒有過往業績,投資策略可能沒有經過實踐檢驗,而且大多由新基金經理管理,投資者無從判斷其管理能力的高低。此外,新基金建倉時間較長,在建倉期間如果市場上漲,基金淨值漲幅將低於同類基金。另一方麵,投資者可以研究老基金的過往業績,分析其業績表現的優劣、是否具有持續性,作為投資依據。

因此,“新基金”不應構成投資者選擇基金的理由,老基金才應是投資者選擇的重點。

7.高淨值恐懼症情景:“基金淨值這麼高了,沒有什麼上漲空間了,不能買!”。這是將基金份額淨值的高低作為投資的依據,是基金投資的另一誤區。

在相同情況下,基金份額淨值高是基金業績表現優異以及基金經理管理能力較強的表現。基金的上漲空間取決於股票市場的總體表現和基金公司的管理能力,與基金份額淨值絕對值的高低沒有關係,也不存在淨值的上限和上漲空間的問題。

中國基金業還比較年輕,2006年是中國開放式基金業經曆的第一個大牛市,目前淨值最高的基金份額淨值才剛超過3元。而美國富達基金管理公司旗下的麥哲倫基金成立於1963年,已運作了約44年,2005年4月底的淨值曾達到114.96美元,約合900多元人民幣。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國內表現優異的基金會不斷創出基金淨值的新高。投資者枉自估計基金淨值上限的做法,事實證明是不科學的。

☆證券投資基金存在的風險及其規避

林奇認為投資總存在著各種各樣意想不到的風險,常常令人難以捉摸。

基金雖然是以投資組合的方式來分散資金,進而達到降低風險的目的,但畢竟任何一種投資工具都無法完全免除風險,證券投資基金自然也不例外,因此投資者在選擇基金時,就必須留意以下四項風險:

1.流動性風險

對開放式基金來說,部分基金為了避免行情急轉直下時投資者的大量贖回而損及基金的操作,因而在基金信托契約中訂有限製贖回條款,會規定某日贖回金額占基金總資產淨值超過特定比例時,基金公司有權暫時停止投資者的贖回。當這種特殊情況發生時,投資者便有可能想賣卻賣不掉手中持有單位的情況。至於封閉式基金則和一般上市股票一樣,在行情清淡、成交量萎縮時,也不見得能順利脫手,這就是所謂的流動性風險。

2.折價風險

封閉式基金掛牌上市後,便如一般股票的交易,掛牌後的市價會受到股市中供求關係的影響,價格的波動不一定與淨值同步。當股市處於行情低迷階段時,封閉式基金一般呈現折價(即市價低於淨值的情形)。由於是封閉式基金,投資者不能向基金公司申請以淨值贖回,因此必須忍受在集中交易市場上“打折出售”或“耐心套牢”之苦。

目前,國外各封閉式基金的信托契約中均有規定,在基金上市一定期限後,若連續幾個交易日折價幅度超過一定比例時,則該基金若幹比例的受益人可發起召開受益人大會,決議是否將該封閉式基金改為開放式基金。

3.管理風險

投資者直接投資股票,可能會因所投資的上市公司經營不善,導致股價大跌從而使投資受損或無股利可分;而投資者將資金交由基金經理公司運作,投資者若選錯了基金經理公司,也有可能發生因管理、操作不善使得基金績效表現落後於同類型基金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