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消費者來說無論是換車還是購新車,砍價是關鍵的一個要素。眾所周知,不管是4S店還是車行,都可以和經銷商討價還價。當前汽車的銷售進入了微利時代,掌握好談判籌碼,才能以最低銷售價將車開回家。很多市民第一次買車,並不懂得怎麼砍價,誰都想用最少的錢辦最多的事,用最低的價錢買到最稱心的車型,可如何能在購車時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這裏收集了一些買車砍價“老手”的親身經曆和所見所聞,想要買車的消費者不妨借鑒一下。
在買車之前,不妨先看一看一部新車買到手,車價主要包括哪幾方麵?一是包含了流轉稅的車身價,二是車輛購置稅,三是上牌費用。首先來看車身價,其實大部分汽車銷售商的利潤主要出在這裏。因此,汽車銷售商能夠讓利也隻有在這一個環節,不過現在車價的透明度越來越高,想要一口氣砍下好幾千甚至上萬元的可能性很小。但是,如果汽車銷售商很爽快的為你讓利,這可能是你砍價的功夫到位,也可能是你遇到了奸商。尤其在買進口車的時候,消費者更要注意這一點。因為進口車的進貨渠道不同,有的不法經銷商從一些不正當渠道購入進口車,在價格上自然也就會很大的浮動空間。因此,消費者在買車的時候,要小心提防。
(1)貨比三家,摸清汽車價格的底線
在買汽車之前,不妨多跑幾家經銷商。誰都別指望買車跑一次就能拿到最實惠的價格,你多跑幾次或許就有新的驚喜。一般在第一次問價的時候,商家是不會輕易把底價告訴你的,通常在你去過三四次以後,商家的價格才會慢慢逼近底線。
其實,造成多個經銷商的銷售價格不統一,是由多種因素造成的。首先是地域性的差異,經銷商的經營成本和銷售數量不同,汽車的價格也就各有不同了。其次是由於汽車和其他的消費產品不一樣,消費者在買了車以後,很少有人再更換汽車了,即使更換汽車也要等到幾年或者十幾年之後,因此汽車的銷售周期很長。銷售商希望以一個較高的價格賣出,獲取更多的利潤。根據有關人士調查發現,絕大多數銷售人員提成的高低,完全由售價的高低來決定。
此外,確定好要買的車型之後,也可以通過報紙、網絡、電視等多種媒體了解這款車型的各種信息。包括這款車在各區域的最高價和最低價等等。盡管同一款車型在全國的市場指導價相同,但各地區的優惠幅度和實際售價存在著一些差異。了解情況後,就可以經銷商打電話谘詢,然後去看車,知道了底線後,再砍價時變得更自如了。
因此,要想獲取低價,必須把握價格的底線,並以此向對方提出合理的讓利要求,進而才能以最低的價格買到心儀的汽車。
(2)團購汽車,買家可以獲得更大的優惠
對於普通家庭來說,買車是一件大事。當你看中某款車型後,建議不要一個人去砍價,可以選擇團購,如果你單獨買的話銷售顧問的權力有限,對公司也沒有太大的吸引力,團購就不一樣了,至少是個主管和你談,他手中的權力相對要大一些。
劉先生選中想買的品牌和車型後,馬上就上網尋找團購的機會,恰好看到有團購,於是就參加了。當時一共有6個人參加團購。接著從團購團夥中選出砍價能手與車商談判,本來車商給的優惠是“4000元現金 2000元的保養費 2000元車內裝飾”,和商家磨了將近兩個小時的嘴皮,初步達到雙方都滿意的結果:優惠5000元現金 全車貼膜(價值2560元) 汽車坐椅套(價值850元) 腳墊等小裝飾。雖然要等幾個月才能提車,但是還拿到了廠家贈送的禮品,價值3000元的導航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