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特斯拉的故事(1 / 2)

Teslafans,個人投資者,發布於2013/5/6

特斯拉2003年成立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帕羅阿爾托,位於舉世聞名的矽穀所在地,這裏是世界上聰明人最多的聚集地,同時也是這個星球上人力成本最高的地方,通常是互聯網和高科技企業紮堆的位置,但將一家汽車企業放在矽穀卻顯得有些另類。

公司以曆史上最偉大的工程師兼極客尼古拉·特斯拉的名字命名,這個公司從誕生之日起,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和公司的命運緊緊綁在一起——埃隆·穆斯克。

穆斯克也是一個毋庸置疑的天才,1971年生於南非,12歲就賣掉了他寫出的一個電腦遊戲,17歲獨身一人來到北美。在斯坦福上學期間,穆斯克考慮了三個最想涉足的領域,這三個領域在他看來都是深刻影響人類未來發展的領域,分別是:互聯網、清潔能源和太空。1995年,他和弟弟創立了Zip2,1999年以3.07億美元現金和3400萬美元股票期權賣給了康柏。隨即穆斯克又創立了貝寶(PayPal),在2002年以15億美元的價格轉讓給了eBay。緊接著穆斯克在2002年創立了SpaceX,並在2003年作為共同創始人加入了特斯拉,後來又發起了一家名為SolarCity的模式獨特的太陽能企業。穆斯克改善人類交通的願望一定很強烈,因為SpaceX和特斯拉這兩家公司的業務有一個共同點——交通工具,SpaceX的獵鷹9火箭是目前運載能力最強和成本最低的商業火箭,龍飛船是唯一具有和國際空間站對接的能力的私人飛船,這一係列看似毫不相關又讓人眼花繚亂的成就堪稱傲視同儕,他也因此被譽為現實中的鋼鐵俠。

穆斯克設想,有一天人們可以自由駕駛對環境沒有破壞的汽車並使用無處不在的免費的太陽補充能量,這也成為了特斯拉的企業願景——向主流的消費人群普及電動車,通過以下三種方式實現:

(1)迭代生產一代代更經濟實用的電動車型:先從高端車入手,然後再進入大眾市場,並通過自己的展示廳和網站賣掉它們。

(2)將自己在電動車動力總成方麵的專利和經驗賣給其他的汽車製造商,從而讓其他汽車製造商能夠更快地推出電動車型。

(3)作為催化劑和其他汽車製造商積極的榜樣,表明電動車能滿足高性能,滿足更經濟的消費需求。

公司曆經5年的發展,於2008年正式推出了公司的第一款跑車車型Roadster,Roadster是和蓮花公司合作使用蓮花公司生產線生產,合同到期現已停產,共售出約2400輛。第二款車是現在在售的唯一車型Model S,Model S定位於5萬美元以上的豪華車市場。公司計劃在2014年下半年量產采用和Model S同一平台的SUV車型Model X。另外還有一款規劃中的普及車型Gen III,穆斯克透露會在2016年的某個時間推出。

大多數汽車公司因為技術和成本的限製基本上都將電動車設計為日間通勤用途,盡管經過研究80%以上的日行車裏程不會超過100公裏,但顯然用戶是不太買賬的,大部分這些車型的銷量數據都是乏善可陳的。特斯拉Model S的各項技術數據都大幅領先其他電動車型,比之同級別的內燃車也是不遑多讓,這得益於特斯拉在Model S上應用的超過250項專利,Model S的全鋁車身和最低風阻造型。所以Model S的競爭對手其實並不是其他的電動車而是同價位的豪華車型。銷量數據也證實了這一點,截至2013年5月份,Model S的出貨量超過10000輛,在手訂單超過10000輛。超過寶馬7係、奔馳S級、奧迪A8和雷克薩斯LS係列,位居2013年1季度北美7萬美元以上的豪車市場銷量第一。

從用戶的反饋來看,Model S的駕乘體驗是驚人的:沒有了反人性的換擋設置,起步時就可以提供峰值扭矩,加速的動力源源不斷,百公裏加速表現超越運動型跑車寶馬M5和奔馳E63AMG;甚至連發動按鈕都不需要,打開車門坐好踩下加速踏板就可以直接行駛;刹車變成了一個真正在緊急情況下才需要觸發的機製,完善的製動能量回收係統會在鬆開加速踏板時強製減速,駕駛的絕大部分時間裏完全不需要換腳去踩另外一個東西;靜如耳語的行駛過程、反應靈敏的大觸摸中控屏和互聯網永遠隨時連接的穀歌地圖導航、能語音控製播放任意歌曲音樂的點播係統,增添了更多的駕乘樂趣;由於不需要傳動裝置,車輛地板完全是平整的,這樣即使是後排3人同坐,中間位也可以坐得非常舒服;由於沒有發動機,甚至多了一個前備箱供儲物;可以通過智能手機上的App遠程掌握車的位置、觀察充電狀態、提前打開車上的空調等;另外一些新特性可以通過互聯網直接更新車內操作係統軟件來獲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