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我國開始實行分稅製財政體製,至今已進入第15個年頭。10多年的實踐證明,以分權、分稅、分級管理為主要內容的分稅製財政體製符合中國國情,在促進經濟發展、改進中央政府財政地位、提高地方政府理財積極性等方麵發揮了積極作用。總的看,這一體製運行狀況是好的。但也必須看到,分稅製財政體製是在不觸動原來既得利益格局、帶有過渡性質的一種製度安排,與科學、規範、健全的財政體製相比還有很大差距。隨著市場化改革的不斷深入,地方政府在提供地方公共產品和服務、協調內部社會經濟健康發展方麵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地方政府作為本地區公眾利益的總代表和依法行政的行為主體,越來越具有自主行事的權力和能力以及相對獨立的利益,日益成為彼此之間職責劃分明確、利益邊界明晰的政府組織,而不再是中央政府的附屬物和單純的派出機構。在這種情況下,迫切需要探討協調處理好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之間財政分配關係的有效途徑和方法。

《完善我國現行財政管理體製研究》是在我的博士論文基礎上修改的,共分八章。第1章財政管理體製概述,重點論述了財政管理體製的基本概念、特征、內容、作用、理論基礎、製約因素、運行機理等一般性問題。第2章財政管理體製的曆史考評,分階段論述了建國以來我國財政管理體製的曆史演進過程及簡要評述,即計劃經濟時期運行模式(統收統支)、轉軌時期運行模式(包幹製)、市場經濟運行模式(分稅製)。第3章分稅製財政體製“缺陷性”分析,一方麵總結評價了1994年分稅製財政體製的改革成效,另一方麵分析了事權、財權和轉移支付等方麵存在的問題,並在此基礎上重點考量、揭示了現行財政體製的某些體製複歸特征。第4章財政管理體製國際比較與借鑒,選擇美國、德國、法國、日本、印度等國,介紹了政府間事權劃分、財權劃分、轉移支付製度等方麵的基本做法。第5章至第8章,論述了完善我國現行財政體製的基本構想。其中,第5章科學劃分政府間的職責範圍,重點論述政府間職責、支出劃分的思路與對策;第6章重點論述了政府間稅收劃分的思路與對策;第7章完善政府間的轉移支付,重點論述了改進政府間轉移支付製度的思路與對策;第8章穩步推進各項配套改革,重點論述推進各項配套改革等問題。

作為老生常談的話題,可以說從事財政管理體製問題的研究人數頗多,成果頗豐富。在這種情況下,本書研究該問題的現實意義在於:

1.完善我國現行財政體製是有效解決基層財政困難的現實選擇

1994年,我國開始實施分稅製財政體製,經過10多年間的實踐,較好地實現了增加中央財政收入、增強中央政府宏觀調控能力的初衷。依據本人10多年省級財政部門的工作實踐和初步研究,一種較為直觀的判斷是:中央財政實力逐年增強的背後,蘊含著不斷加劇的基層財政困難問題。解鈴還需係鈴人。合理劃分基層政府的事權和財權,是解決欠發公教人員工資、化解縣鄉政府債務、強化縣鄉政府公共服務職能的重要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