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參考文獻(1 / 3)

[1]包玉澤。農產品營銷渠道的選擇:一種基於交易費用經濟學的理論解釋[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2005(4):39-42.

[2]賓幕容,周發明。農產品超市連鎖經營的問題及對策[J]。作物研究,2006(2):174-177.

[3]曹豔愛。國外營銷渠道衝突研究綜述[J]。商場現代化,2005(4):32-33.

[4]陳阿興,嶽中剛。試論農產品流通與農民組織化問題[J]。農業經濟問題,2003(2):55-60.

[5]陳潔,陳粵。企業營銷渠道關係多元整合模式理論述評[J]。生產力研究,2004(5):189-191.

[6]陳潔,呂巍,崔鴻。營銷渠道戰略聯盟形成動因研究[J]。上海管理科學,2005(1):30-32.

[7]陳淑祥。中西方國家農產品流通比較[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2006,16(4):19-23.

[8]陳濤。國外營銷渠道衝突及其管理研究綜述[J]。外國經濟與管理,2003,25(8):39-48.

[9]陳濤,餘學斌。營銷渠道係統決策研究的進展與思考[J]。武漢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2):28-31.

[10]陳濤,趙軍。中國企業營銷渠道衝突與管理戰略研究[J]。商業經濟與管理,2004(6):4-7.

[11]陳曉群,冉春娥。構建新型農產品營銷渠道[J]。農村經濟,2007(7):41-42.

[12]陳貽設。農業戰略聯盟研究[J]。海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3):258-263.

[13]成國平。新型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製約因素及對策分析[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7(31):98-99.

[14]鄧俊淼,戴蓬軍。供應鏈管理下鮮活農產品流通模式的探討[J]。商業研究,2006(23):185-187.

[15]鄧俊淼,戴蓬軍。行業協會發展與農產品供應鏈信息管理[J]。農業經濟,2006(5):38-41.

[16]鄧若鴻,陳曉靜,劉普合,於朝江。新型農產品流通服務體係的協同模式研究[J]。係統工程理論與實踐,2006(7):59-65.

[17]鄧少軍。轉型期營銷渠道關係的特性和管理[J]。商業時代·理論,2004(36):37-38.

[18]段德君,陳曉燕。農產品營銷渠道研究述評[J]。安徽農業科學。2005,33(10):1955-1956.

[19]範小軍。基於顧客的營銷渠道模式戰略性整合[J]。企業經濟,2006(11):81-82.

[20]範小軍,陳宏民。關係視角的營銷渠道治理機製研究[J]。軟科學,2007,21(3):55-58.

[21]範小軍,陸芝青,阮青鬆。基於交易成本的營銷渠道模式選擇[J]。企業經濟,2005(3):72-73.

[22]高燕,朱信凱,潘勇輝。構建我國農產品批發市場運行模式[J]。中國農村經濟,1999(9):30-32.

[23]郭國慶,劉鳳軍,王曉東著。市場營銷理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5:25.

[24]何軍。生鮮食品消費行為模式——超市與農貿市場的比較[J]。中國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3):65-69.

[25]何謙,湯明麗。企業營銷渠道衝突動態管理係統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6(10):108-110.

[26]何廷玲,夏文彙。我國農產品流通加工企業物流聯盟的對策研究[J]。商業經濟文萃,2005(3):38-39.

[27]侯軍岐。論農業產業化的組織形式與農民利益的保護[J]。農業經濟問題,2003(2):51-54.

[28]黃俐曄。廣東省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運作模式的實證分析[J]。廣東農業科學,2007(3):83-85.

[29]黃祖輝,劉東英。我國生鮮蔬菜物流體係研究——製度、組織與交易效率[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7:42.

[30]紀良綱。農產品流通主體結構研究[J]。農業經濟問題,1996(1):36-40.

[31]紀良綱,劉東英。中國農村商品流通體製研究[M]。北京:冶金工業出版社,2006:13-16.

[32]賈生華,劉清華。拍賣交易與我國農產品批發市場交易方式創新[J]。中國農村經濟,2001(2):63-67.

[33]薑學美。國外的農產品市場建設[J]。農村·農業·農民(A版),2005(7):24.

[34]冷誌明。我國農產品營銷渠道的現狀及其發展趨勢[J]。生產力研究,2004(1):70-79.

[35]黎虹。市場營銷渠道關係中的幾個焦點問題[J]。陝西經貿學院學報,2002,15(3):30-32.

[36]李崇光。農產品營銷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7]李崇光,鄒進泰。經濟一體化與中國農產品營銷[J]。江漢論壇,2002(1):32-33.

[38]李春成,李崇光。農產品營銷渠道發展對策探討[J]。華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5(1):27-31.

[39]李春成,張均濤,李崇光。居民消費品購買地點的選擇及其特征識別——以武漢市居民蔬菜消費調查為例[J]。商業經濟與管理,2005(2):58-64.

[40]李飛。分銷通路的形成機製研究[J]。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18(3):40-46.

[41]李晉紅。美日農產品營銷渠道模式的比較及對山西的啟示[J]。生產力研究,2005(11):177-178.

[42]李蘇,張玉鑾。農產品拍賣初探[J]。商業研究,2003(17):153-155.

[43]李曉琳,呂靖燁。製約我國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的瓶頸[J]。商場現代化,2007(4):1.

[44]李曉勇,程田華。論企業營銷渠道的優化問題[J]。邊疆經濟與文化,2007(5):33-35.

[45]李旭。構建協作型利益共同體——糧棉油等大宗農產品產業化實證分析[J]。現代經濟探討,2002(12):40-42.

[46]李學工。生鮮農產品營銷物流運作機理及模型[J]。農業經濟,2006(3):66-68.

[47]李豔軍。農產品營銷渠道創新必須解決的幾個問題[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5(11):140-141.

[48]林壽富等。基於雙邊依賴性的大型煤炭企業戰略聯盟結構模式選擇模型及其應用[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7(12):89-90.

[49]林曦。淺析渠道關係[J]。北方經貿,2004(12):84-85.

[50]劉大集。海外農產品批發市場宏觀發展模式的國際比較和分析[J]。企業家天地,2006(5):142-143.

[51]劉大集。中國農產品批發市場發展模式研究[D]。武漢:華中農業大學圖書館,2004:94-98.

[52]劉大集,李青陽。我國產地和銷售地農產品批發市場的微觀組織製度創新[J]。現代經濟,2007(6):192-195.

[53]劉石蘭,江若塵。構建關係型營銷渠道:一個渠道知識共生網絡[J]。財貿研究,2006(2):128-132.

[54]盧現祥。西方新製度經濟學[M]。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1996.

[55]羅必良。新製度經濟學[M]。山西經濟出版社,2005.

[56]羅必良。中國農產品流通體製改革的目標模式[J]。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03(4):58-63.

[57]羅必良,溫思美,林家宏。市場化進程中的組織製度創新[M]。廣州:廣東經濟出版社,1999:19-22.

[58]羅小鋒,朱信凱,雷海章。農產品現代流通體製研究綜述[J]。理論月刊,2003(4):142-143.

[59]呂靖燁。我國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的問題與策略[J]。農業經濟,2007(2):59-61.

[60]馬林,沈祖誌。基於供應鏈的農產品產銷策略聯盟構建分析[J]。華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4):63-66.

[61]馬龍龍。流通產業組織[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62]馬凱,曹玉書。計劃經濟體製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轉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52-153.

[63]馬子新,劉豔波,武宏波。台安縣積極推進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建設[J]。農業經濟,2007(1):75-77.

[64]毛梅。我國農產品營銷研究述評[J]。商場現代化,2007(16):3-5.

[65][美]Louis W。,Stern Adel I, EL-Ansary Anne T,等著。趙平,廖建軍,孫燕軍譯。市場營銷渠道[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