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固執,始終認同學習是我的惟一出路。我很笨拙,老是要經曆三番五次的磨礪方才勉強交卷。我又很幸運,每每能夠遇到很好的老師,拓展知識和思想的視野,豐富人格與精神的內涵。於是,一步一步,我算是選擇了一條自己想走的道路。

自以為有點觀點和新意的著作,若是沒有批評、幫助和建議,其生命力是難以持續的。本書從撰寫到出版,承載了太多的恩賜。於是,心中充滿感激。

本書是在我的博士學位論文《市場、核心能力與企業持續發展——從異質性假設出發的分析》基礎上修改完成的。論文的構思、撰寫與修改浸透著我的導師——廈門大學吳宣恭教授的心血,至今保留的充滿睿智與嚴謹的修改意見的論文稿是論文得以完成的最好見證和導師贈給我的珍貴禮物;胡培兆教授豁達與淡泊的風格深深地影響著我;聆聽李文溥、陳甬軍、陳明森、陳其林等教授的授課,使我獲益匪淺;林明書教授、林金忠教授為本書的寫作提出了寶貴的建議;中南大學商學院高陽教授多次鼓勵我對課題深入研究;我的碩士生導師尹世傑教授在八十高齡時還寫信給我,鼓勵我報考博士,關心我的發展。在此向他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如果缺乏企業實踐和調研的機會,完成本書也是困難的。感謝楊波、王敏、林知、梁江諸位朋友,是他們為我提供了參與企業實踐與實地調研的寶貴機會,令我對企業的認識不斷提高。本書的完成,離不開佛山大學的領導與同事的支持,在我工作兼學習的幾年時間裏,他們照顧和關心我,且讓這種愉快和感激留存心中。

與以下博士的交流,讓我受益良多。他們是王光慶、溫海峰、代永華、鄒文英、晏宗新、劉有朋、劉根榮、姚厚忠、黃詒蓉、龔鋒、羅良忠、全裕吉、謝英亮、孔瑞、郭葆春、餘宙輝、劉暉、張祥雲、婁權等。

應該感謝在書中已經引用了他們的文獻的那些作者,特別應該向那些在文中引用了他們的文獻卻由於疏忽而遺漏了注明文獻來源的作者表示謝意和歉意。

本書是我在暨南大學工商管理博士後流動站期間,作為暨南大學“十五”“211工程”建設項目“企業管理理論與應用”的研究成果出版的。感謝暨南大學管理學院胡玉明教授、宋獻中教授、周麗虹老師以及經濟科學出版社紀曉津和王冬玲兩位女士,他們為本書的出版做了大量的工作。

由於本書所涉及的問題跨度較大,囿於本人學識水平,選擇這個題目對於我來說是一大挑戰。我本想多花一點時間對一些至今仍不滿意的地方進行修改,但時間和現實不允許我如此奢侈,因而就以這個稿子交付給讀者與同行。文章紕漏之處在所難免,期待著來自任何方麵的批評和指正,促進我在今後的研究與實踐中持續改進。

在中國廣東的環境裏,要花長時間靜下來進行學習與研究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感謝我的太太,她承擔了繁瑣的家務。當然,還要感謝女兒鍾佳,她給我的生活帶來了無限的快樂與期待。

感謝已故的父母雙親,他們是苦難的一代,他們生我養育了我,默默地照看我一路走來,卻未曾得到絲毫回報就過早地離開了人世。“子欲孝而親不在”!人生的最大遺憾莫過於此。

人生是曲折的,需要精神去超越;生活是豐富的,需要激情去演繹。我將以此為新的起點,朝向心儀所向的彼岸繼續前行。

鍾陸文

2005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