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1979年以來的30多年時間裏,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達到9.3%。這個速度是同期世界經濟年均增速的3倍,創造了世界經濟發展史上的奇跡。
在現代世界史上,曾經出現過三次著名的經濟奇跡:第一次是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歐洲奇跡”(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德國奇跡”),以及“日本奇跡”;第二次是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亞洲“四小龍”的經濟騰飛;第三次是20世紀八九十年代的“中國奇跡”。這些國家和地區都創造了同時代世界上最高的經濟發展速度,成為世界經濟的佼佼者。這種輝煌足以使奇跡的創造者瀟灑於爭鞭競秀的世界民族之林。
發展與評估這些奇跡的尺度主要是經濟增長率。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聯邦德國國民生產總值增長率達到5.5%,而日本竟奇跡般地達到10.9%。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韓國的國民生產總值平均增長率達到8%,新加坡19年到1979年年增長率為10.1%。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國迎來了其經濟增長輝煌的年代。1978~2008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率高達9.3%,是世界上增長最快的國家。世界銀行統計,1980~2008年,世界國內生產總值平均年增長率為3.2%,不包括中國、印度在內的低收入國家為3.9%;下中等收入國家為2.6%,上中等收入國家為2.4%,高收入國家為3.1%;而同期,中國經濟年均增長率大大超過同期各不同收入組國家或地區的經濟增長率,是同期世界經濟年均增速的3倍,成為世界上經濟增長速度最快、最有活力的國家之一,從而創造了世界經濟發展史上的奇跡。
1978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隻有3645億元,在世界主要國家中居第10位。人均國民總收入僅190美元,位居全世界最不發達的低收入國家行列。改革開放的推進,不斷為發展注入生機和活力,中國經濟迅速走上快速發展的軌道。至2009年改革開放的30年,是中國經濟蓬勃發展的30年,是中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由弱變強的30年,是中國逐步擺脫低收入國家不斷向世界中等偏下收入國家行列邁進的30年。30年間經濟實現世界少有的年均9.3%的增長速度。改革開放初期,中國政府按照改革開放的總體要求,確立了“三步走”的偉大戰略目標。為實現這一目標,全國人民以一往無前的精神,奮發圖強,開拓進取,1987年提前3年實現國民生產總值比1980年翻一番的第一步戰略目標,1995年實現再翻一番的第二步戰略目標,提前5年進入實現第三步戰略目標的新的發展階段。在實現“三步走”偉大戰略目標的進程中,國民經濟實現快速增長。
1979~2009年,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實際增長9.3%,不僅明顯高於1953~1978年平均增長6.1%的速度,而且也大大高於同期世界經濟年平均增長3.0%的速度。與日本經濟起飛階段國內生產總值年平均增長9.2%和韓國經濟起飛階段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8.5%不相上下。
30多年的經濟快速增長使中國經濟總量呈現加速擴張態勢。國內生產總值由1978年的3645億元人民幣迅速躍升至2009年的339530億元,其中,從1978年上升到1986年的1萬億元用了8年時間,上升到1991年的2萬億元用了5年時間,此後10年到2001年平均每年上升近1萬億元,2001年超過10萬億元大關,2002—2009年進入高速增長期,平均每年上升2萬億元。
高速的經濟增長使中國的生產力水平和政府實力獲得極大提高:1980年,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隻有4517億元人民幣,1990年增加到1.8558萬億元人民幣,2000年首次突破一萬億美元(8.9萬億元人民幣)。2006年7月4日,世界銀行公布了其計算的2005年全球GDP排名情況,中國以2.229萬億美元的GDP總量超過意大利和法國,並略微超過英國,成為全球第四大經濟體。2007年7月中旬公布的經濟數據顯示,中國正以超過預期的速度取代德國成為全球第三大經濟強國。2009年,中國經濟總量又一舉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瑞穗證券亞洲公司的股票調查部長小原篤次認為:“2025年前後中國GDP將超過美國。”
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在維也納發表的統計報告也得出結論,2009年中國工業生產總值將首度超過日本位居世界第二。2009年中國在世界工業生產總值中份額達到15.6%,日本為15.4%。美國以19%的份額仍然保持世界第一的位置。這三個國家的工業生產總值相加正好為全球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