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若蕙
21世紀的中國,博客忽然就如森林般從互聯網長了出來,奇妙地擴展了人們情感交流的空間。
作為20世紀50年代出生的人,對於博客的了解,我始終處在隔岸觀火的狀態,不近不遠的。然而,就在2006年秋天,孩子們高考結束並相繼走進大學的日子,雅楠的博客、孩子們愛心相連的博客,突然間就如此真切地走近了我,讓我心動,令我感慨係之,潸然淚下。
從孩子們的博客中,我悄然得知,是病中的雅楠首先建起了她的博客,動因是與另一個勇敢的孩子——子尤的相識。厄運不可預知地襲擊了這兩個孩子璨如春花的生命,生與死的命題瞬間淩空而至,直白而殘酷地砸在了他們毫無準備的心扉。相同的遭遇,共同的祈望,使兩個孩子相互傾聽。樂觀、堅強,有著過人才華與智慧的子尤以他對生命深刻的洞察與頓悟感染著雅楠,而此時的雅楠也已從罹患癌症後短暫的沉默與悲痛中走出,在親人朋友眾多的關愛中重新找回了自我,勇敢地與病魔搏鬥,堅強地麵對苦難。在子尤的影響下,雅楠的博客以她清新自然,流瀉著愛、青春和熱情的芬芳吸引著眾多的網友。病中的雅楠是腫瘤病房中快樂的天使,她的笑聲和善意像清風撫慰著身邊的病友,她輕盈的身姿成為一道可人的風景……或許,上帝是以一種不為人知的方式眷顧著這些不平凡的孩子,讓他們在生死一線間迅速長大,變得無可比擬的堅強。這些曾經普通的孩子“有夢想、有希望,會怕疼怕孤單的孩子”,學會了“用信念和不能再堅持的堅持”來書寫他們生命的獨特篇章。雅楠的博客少有陰霾,總有縷縷陽光朗照。她寫下了病中的自己眾多的感動,感謝親情友誼和無數的鼓勵,她寫下一個個病友、一次次治療,寫下子尤,俏皮、幽默,充滿文采而又真情無限。雅楠的博客,鏈接起一個友愛之網。所有的文字、所有的情感指向,都在愛的浸潤下生長出感動與聖潔。
大愛無言,至情無語。我覺得,我們有責任將這份生命中的感動呈現、延伸並加以擴大。
應該說,對於雅楠,我並不陌生。她是兒子可聰快樂的同窗,從內向的可聰不經意的隻言片語中我想象著雅楠明媚的樣子。兒子高一時,作為家長,也作為學校特邀的出版社嘉賓,我曾在銀川唐徠回中的禮堂,觀賞過他們的課本劇演出。一出《孔雀東南飛》,雅楠扮演的劉蘭芝,淒淒婉婉,幽怨動人。接下來的日子就是一天緊似一天的備戰高考,這是中國孩子和他們的家長均無法回避的打拚與挑戰。為了給十二年寒窗苦讀一個結果,為了給以後的人生一個交接,孩子們唯有一搏。可是,就在這時(2005年的寒冬),聽到了雅楠住院緊接著又轉院北京的不測之訊。同為父母,我深知這一切帶給雅楠及她的親人們的打擊,默然中,唯有真誠祈願雅楠戰勝病痛,早日康複!
記得,2006年6月高考的日子,那一天,新近落成的銀川二中雄渾峻朗的門樓前,擠滿了駐足等待的家長。隨著下午最後一科考試結束的鈴聲響起,從不同考場走出的考生潮水般湧向大門,我看見,雅楠竟也在其中,戴著白色的涼帽,身穿白色的衣裙,臉龐上仍是那率真而燦爛的微笑。後來,聽她的父親談起,坐在考場中不脫帽的雅楠,使監考的女老師不解地打量了又打量,最終,是雅楠坦然地摘下了帽子,露出了毛發初生的頭頂:“很抱歉,老師,因為化療,所以……”一句話,讓老師頓時紅了眼圈,立馬幫她戴好帽子,連聲說:“孩子,好好考,好好考……”
就這樣,雅楠放飛了自己的夢想,在接受了六個周期的化療之後,在遠離課堂、校園半年之後,她勇敢地、如願地堅持走進了考場。雅楠奇跡般地成功了,實現了她的大學夢!高考後,雅楠重新回到醫院開始化療後的放療。所幸,所有的努力終於有了令人欣慰的結果,雅楠的身體進入了康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