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跟身邊的朋友說過一句話——在這個世界上,我最害怕的隻有三件事:親人一一離我而去,內心孤單,靈感枯竭。除了這些,我無所畏懼。
人生何其短暫,很多事情我們都沒有來得及做,很多人我們都未曾遇見,很多夢我們都不能實現,而它就那麼來了,悄悄地,毫無聲息。你不會知道它什麼時候來,你也不知道它是怎麼來的,你唯一知道的就是它一定會來,一定會出現。它就是死亡。
我曾經聽到一個老人說這樣的一句話:人在死前的那一秒鍾,他眼前會浮現出一生中最幸福甜蜜的瞬間。有的是高中榜首,有的是娶妻育兒,有的是花前月下,有的是手握百金,有的是萬人敬仰……而我,我想,那個時候,我眼前一定會浮現此刻的畫麵。你們手裏捧著這些文章,耳邊流放悅耳的音樂,安靜地讀,默默地念。
就像現在,你們遇見了我的文字,看透裏麵的孤獨,感受那種的辛酸,或許會受些蠱惑,或許會沉迷,又或許就像什麼也沒有看見一樣。但是你們中有的人總會說:我明明看見那些憂傷的文字裏麵藏匿了太多疼痛,不知道你究竟經曆了些什麼。
是的。是疼痛,隱隱的疼,酸酸的痛,淡淡的傷。可能就是忘不掉某個人吧。那個人插足我的生活,像個盜賊一樣,洗刷我的一切,唯獨剩下那條深深的烙印,再怎麼也衝不掉。
那猶如無法擺脫的惡魔,又似一場不會終止的夢魘。
這一個階段,從樂觀變悲觀了,而下一個階段便從悲觀變樂觀了。或許這就是人生吧。就這樣來來回回,兜兜轉轉,便一個輪回了。
很多話,永遠都說不完。很多文字,也許不能訴說全部。故事結束了,可是人生還繼續。無論為了什麼,無論有多苦,都得堅持啊。
親人的離開,我們無法阻止。內心的孤寂,我們卻可以對抗。如果一直這麼堅持,一直不放棄,那麼靈感是永遠不會枯竭的。
一個老師曾經對我說:我覺得你是一個敏感的姑娘,同時也有強烈的責任心。不過,你是如此頑固,好像總是在與環境對抗,這種對抗更生出了人許多的感慨。
是的。對抗。如果沒有了對抗,那麼我們便是生活的奴隸了。我不想成為奴隸,因為我想做自己,一個真真正正的人。人生在世,本來就不是選擇的問題,而是接受和改變。你可以選擇接受你所不排斥的,當然也能夠選擇改變你所厭惡的。重要的是你要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而我,我想要什麼?是未眠的蓉城還是飄逸的靈魂?是內心的安寧還是空靈的孤寂?我不斷地問自己,未果。
佩姬·賴思克曾經說:作品來自於你知道的東西,你所思考的東西,你所想象的東西。的確是這樣。寫下這些文字,最初是為了祭奠離開的人,也為了埋葬曾經的痛。病魔的糾纏讓我的人生從空洞變得靈異。遠離故鄉,飄落到這裏,我相信這座未眠的城裏藏有我的夢,也會有你的信念。無論此刻你在哪裏徘徊,不管你有多猶豫,記著,你一定要對抗。對抗一切讓你軟弱的因素,對抗一切打倒你的可能,對抗內心的那份孤獨。
希望,你在合上這本書的時候,已經看見遠方,那顆閃動的星在微笑,相信它的光足夠照亮蓉城的黑夜,讓你看清腳下的路,讓你記住前行的方向。
李洛洛
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