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夜子時,滇王別院家祠。
我重新檢查了下身上用衣服包裹著的桃木劍,又對和尚和青鋒叮囑了一番,意思叫他們無論出現什麼情況也不能降魔杵和洛陽鏟露出來,跟隨陰兵走的時候,更不能發出大的聲音。
我的話語剛剛說完,青鋒就迫不及待的舉著手表示要說話,得到我同意後他問了一句:”我們像陰兵借路走,如果他不借怎麼辦?“
”出去。“我大聲指責道。
青鋒站起來扭著身體,走了幾步覺得不對又轉過身來問我:”如果陰兵是騎馬的,我們會跟不上的要不我回去找幾匹馬去?“
”出去,你出去。”我對在這種情況下還能有如此2B精神的他,除了憤怒還是憤怒,但為了給他不繼續2B ,我隻好語重心長的解釋清楚。我說,馬是地之靈氣的物種,如果知道前麵有陰氣,就會驚起來,即使你用鞭抽打它也不肯走了。
就在把話說完的這個時候,家祠後麵的石牆外居然刮起了風,這風和冬季風一樣陰冷陰冷的,但是裏麵似乎夾雜著細微的聲音,即使用耳朵去聽,你也無法聽到裏麵在說什麼。
這風似乎是有靈性的,從周圍的樹葉來看,它有方向有目的有固定如道路一樣的朝一邊吹,風速不似亂風到處亂吹,忽大忽小,而是一直是勻速的,就是在風速加快的時候,也是到處一致。
呼拉拉的風把經過的樹葉刮的霹靂扒拉的亂嚇,家祠裏掛著帳幔也隨風吹的打著卷在轉,即便是供奉著的牌位也在 吹了掉落下來幾個,落地的時候,又是幾聲清脆的響。
我一直在想為何陰兵過為何要選擇家祠,現在我似乎有些懂了,原來家祠本是供奉陰魂的地方,來的人本來就少,屬性是陰的,放眼滇王別院沒有那裏的陰氣能比過這裏,而陰兵據說是往往出現在一些偏遠無人的極陰之地,所以看到過的人很少。
這時,在呼呼呼的風聲裏,圍牆上出現了一個道路,圍牆後麵居然能看到一處黝黑的山崖,下麵是一道陰森森的山溝。
看樣子陰兵就要來了,我用手招呼和尚和青鋒趕快找地方藏好,不要暴露自己的身體,免得還沒有跟上去就被發現,那樣我們等於浪費了一個大好的機。我把自己藏身在水榭邊上的矮樹叢裏,從這裏恰好可以看到一切。
沒正常軍人走路時的腳步聲,騎馬的也沒有馬蹄聲,陰兵在我們剛好藏好的那刻,就突兀的出現在家祠通往山溝的路上,他們仍舊如生前一樣穿著甲胄保持著整齊的隊形,開路的是騎馬的軍官,他的身後跟隨著二三百士兵,隊末仍舊是一個軍官壓陣。
我們在它們經過後遠遠的跟著,本來擔心過圍牆的時候要翻過去的,但真正到那裏的時候卻發現和走平路一樣,我們幾步就輕鬆的踏了過去,似乎圍牆從來就沒有存在過。
過了圍牆就是山溝了,這裏從進去的第一步給我的感覺特別的糟糕,不單是光線模糊,腳下的路也是坑坑凹凹,陰冷的風不時從前麵呼呼呼的吹過來,想著前麵的陰兵,不覺讓人有些寒顫。
我想這山溝應該就是傳說中的陰地了,陰地是說陽光照射不到的地方,陽光能照射到的地方稱之為陽地,陽光終年照射不到的地方稱之為陰地,陽地居人、陰地居魂,所以墓地往往都是選陰地,而背山麵水就更好了,可以福萌後人。
陰兵們似乎也知道這山溝是難走的,速度也比從前減弱很多,在一些難走的路段居然相互攙扶著一起走,前麵的騎馬的軍官也隻是象征性的用馬鞭指了指那意思是叫加快速度,這寫能讓人感受到陰兵之間的團結和軍官愛護士兵的情感。
一百多米的的山溝在艱難中走了過去,在那之後我們一路走著一個坡度不大的斜坡,這段路上,陰兵又加快了速度,我們不想拉下隻能緊緊跟隨,一時有些氣喘籲籲,隻是為了怕被發現,隻能用手捂著嘴腳下快步跟上。
斜波上的路突然窄了很多,我發現陰兵暫定了一下又繼續上了路,頗感奇怪的時候,青鋒跑過來,指著前麵不遠密集的衣著紅黑士兵
急的快跺腳。
我順著他指的方向看去,不知道什麼何時,對麵出現了一另陰隊,人數和我們跟著陰兵差不多但裝扮卻並不相同,現在出現的這些陰兵從武器和甲胄上好很多。我本來有些擔心這兩對陰兵會不會好狠鬥勇的打起來,可是眼光看的前方居然是後來出現的陰兵整整齊齊的排成長隊,讓我們跟著的陰兵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