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頭的動作
文/佚名
當我們被命運扼住了咽喉的時候,試著掙紮一下,便可能有意想不到的結果。
他還不到10歲。在一次同哥哥騎車去郊外的野遊途中,出了事。不過他並沒有死,而是完完整整地活了下來。
那天,他們把車子騎得飛快,他在前麵,道路窄極了,當他發現意外時,一切已經晚了,真的,根本來不及刹車。一大扇釘滿大鋼釘的木板架橫在窄窄的路中央,那是附近一個農場拆掉的,當然,他並不知道,因當時幾乎來不及作出任何反應,他的車便重重地撞在上麵,一顆大鋼釘刺穿了他的頭顱。他的哥哥在後麵刹住了車,不過哥哥嚇壞了,不知所措……當他被送往醫院搶救時,醫生驚奇地發現,鋼釘絲毫未傷及大腦,而是不偏不倚沿著顱骨的縫隙穿插而過……就這樣,他安全地活了下來。
這是個不可用概率來衡量描述的奇跡。後來他形容當時的情景時說:我的天,可怕極了,由於我太高興而忘乎所以地閉著眼睛同哥哥賽車,睜眼時剛好發現它。我知道我完了,可是在那瞬間我想做最後的掙紮,於是就用雙手去抱腦袋,盡管我明白毫無用處,我還是去抱,我想做一下掙紮,真的,我要掙紮一下……這是10年前我從中央電視台的某個節目上看到的一則報道,他大概是美國人或者英國人。他用一個抱頭的動作改變了被刺中大腦的極高概率,從而為生命贏得了機會和權利。他讓我記住了他。
是的,當我們麵對突來的危機而恐懼和無奈的時候,當我們被窘困潦倒壓得喘不過氣來的時候,當我們看到終於尋到的一線曦光又被烏雲吞噬的時候,當我們被命運扼住了咽喉的時候——我們缺少的,不正是那個抱頭的動作嗎?
試著掙紮一下,便可能有意想不到的結果。
用善良做底色
文/鬆韻
沒有善良——一個人給與另一個人的真正的發自肺腑的溫暖——就不可能有精神的美。
天氣冷得出奇,寒風咆哮著卷起雪花,升騰起嗆人的白煙。
溫暖的紅磚房裏,母親在廚房裏忙碌著,柴火在灶坑裏劈啪作響,鍋上冒著潤白的蒸汽,我和弟弟早就餓了,正眼巴巴地等待著第一鍋酸菜肉蒸餃出籠。
這時,有人叫門。父親出去片刻,帶回一個衣著單薄的外鄉人來。看上去是個20多歲的農民,但是很年輕,嘴唇都發青了,顯然在風雪中凍了很久。
“這絲棉很好的,你看看。”他說著,卸下肩上的舊麻袋,就要往外掏絲棉。
“別拿了,我不買絲棉。”父親止住了他,“外麵太冷,請你進屋暖和暖和!”“哦,不買?不買啊?這絲棉好,真的很好。”他有些失望,坐在暖和的火牆旁,一時卻也並不想挪動。
這時,母親端上了大盤熱騰騰的酸菜肉蒸餃。“你一定餓了,吃幾個餃子擋擋寒吧!”母親看著仍有些哆嗦的他,把筷子遞過去。
那人的確是餓了,推辭了一下,便接過筷子狼吞虎咽起來。當他意識到我們一家人還沒吃飯時,兩盤蒸餃隻剩下了小半盤。他尷尬地抬起頭來,窘迫不安地囁嚅道:“這……我……我……你們,你們還沒吃吧?”
母親笑道:“還有呢,你要吃飽了啊!”蒸餃的確還有,可那一籠是純酸菜餡兒的,一丁點兒肉都沒放。
弟弟捏了捏我的衣角,嘟起嘴來。
一盤半的蒸餃,對他來說可能也就六分飽,但無論如何他也不肯再吃了。
接下來的聊天中,我們知道他是安徽的農民,跟父親弟弟一起到北方販絲棉,沒想到折了本,近年關了,打算把剩下的絲棉低價處理了,好歹掙回返鄉的路費。
“我兄弟的腳凍壞了,他跟我父親在車站蹲著呢。今兒天太冷,沒讓他們出來,我尋思把最後一包絲棉賣了,今晚就跟他們坐火車回去。”他說。
母親聽了感歎道:“唉,你們做點小生意,也挺不容易啊!”
父親跟母親輕聲說了點什麼,母親便去倉房找了三雙半新的棉鞋,還有半麵袋的凍豆包回來,遞給這個年輕人說:“我們也不是有錢人家,要不然,就把你這絲棉買下了。這雙棉鞋你換上,另兩雙拿去給你父親和弟弟穿,北方不比南方,腳凍傷了可了不得!凍豆包我們今年蒸得多,你帶幾個讓你的父親和弟弟嚐嚐吧!”
年輕人站了起來,拘謹地搓著手,一遍遍地說:“這可咋好呢?這可咋好呢?我這是遇上好人家了!”
我們把他送出門時,年輕人一眼瞥見院子裏一堆鋸好的圓木。他突然放下肩上的包,三步兩步搶過去,“我幹點兒活再走!”說著便掄起大斧,劈起柴來。母親正要勸阻,父親說:“讓他幹吧!”
寒風中,雪花飄飛,年輕人已經走了,我家院子裏,整整齊齊地碼著一垛劈得粗細均勻的柴火。
弟弟吃了剩下的半盤有肉的蒸餃,玩去了。我跟父母吃著第二籠純素餡兒蒸餃,覺得溫暖而香甜。
在我成長的曆程中,父母言傳身教的都是些樸素的做人的道理。我雖天生淘氣好動,有時還喜歡捉弄人,偶爾搞點兒不傷大雅的惡作劇,但秉性卻始終是善良的。
我一直認為,在這個世界上,最賞心悅目的,是纖塵未染的青山綠水;最溫暖人心的,是人與人之間純潔真摯的感情。當暮年回首時,最有價值的財富,應是一顆恬淡寧靜的心,和一份豐富無悔的回憶。而所有這一切的擁有,都需要用一顆善良單純的心做底色。
和平間諜
文/莫小米
人的價值並不是用時間,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1944年,19歲的霍爾作為哈佛的尖子學生,很自然地進入了為戰爭服務的美國科研部門。可當他明了自己在參與研製的是空前厲害的核武器時,不由得大驚失色。他覺得這東西對人類的毀滅性太大了,決不能任其進入隨心所欲無法控製的狀態,而自己一個小小研究員,又何以阻止事態發展呢?辦法唯有一個——讓另一個超級大國也同時擁有它。
於是他向莫斯科安全部門泄露了重要技術機密,使得當時的蘇聯加速研製出了原子彈,從而打破了美國的核壟斷,排除了全人類共同麵臨著的一個險情。他想得很對,最厲害的東西一時被兩家同時擁有,它就不再是最最厲害的了。
而當時對於他自己的國家來說,他犯的是死罪——應被電椅處死的間諜罪。幸好由於證據不夠充分,霍爾一直沒有被起訴。
盡管此後的許多年裏霍爾的日子一直不得安寧,但他仍然對自己的所作所為絲毫不後悔甚而感到驕傲。他驕傲的是,在原子彈問世半個多世紀的今天,世界上仍沒有發生核戰爭。他親手製造了它,又親手控製了它。
霍爾也許是所有的間諜中最令人欽佩的一位,他不是為一個集團的利益出賣另一個集團的利益,他是全人類的間諜,以和平為目的,由時間作證。
心中有光
文/馬國福
信仰是輝煌的光,照遍周圍也引導著人自身。
二戰時期在納粹集中營裏有一個叫瑪莎的猶太族小女孩兒,寫過一首詩:
這些天我一定要節省,雖然我沒有錢可節省/我一定要節省健康和力量,足夠支持我很長時間/我一定要節省我的神經我的思想我的心靈和我精神的火/我一定要節省流下的淚水/我需要它們很長很長的時間/我一定要節省忍耐,在這些風暴肆虐的日子/在我的生命裏我有那麼多需要的/情感的溫暖和一顆善良的心/這些東西我都缺少/這些我一定要節省/這一切,上帝的禮物,我期望保存/我將多麼悲傷/倘若我很快就失去了它們。
在食不果腹、朝不保夕的環境和條件下,瑪莎仍然熱愛著生命。她不怨天尤人,她隻是在一點點地聚斂心裏的光,生命中有限的時間少了,但她心中的光卻多了;她不畏懼厄運,她隻是用自己稚嫩的文字給自己弱小的靈魂取暖;她不悲觀失望,她隻是節省著自己的淚水和精神的火,用這些微弱的火烘烤自己所處的陰暗的角落。
這是天使的語言。樂觀、豁達、堅強。每一個字裏行間充滿希望,每一個音符富含金子的硬度,每一個筆畫貫穿信念的力量。
英國浪漫主義詩人雪萊有這樣一句詩:“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即使你處在寒冷的冬天,隻要你心中有光,你就能聞到春天的氣息;即使你被逆境所困,隻要你心中有光,頭頂的烏雲總會被它所穿透;即使你被挫折和失敗打翻一百次,隻要你心中有光,你同樣可以一百零一海明威說過:“人可以被撕碎但不可以被打倒。”因為隻要你心中有光,任何外來的不利因素都顛撲不滅你對人生的追求和對未來的向往。很多時候擊敗我們的不是別人而是對自己失去信心,熄滅心中那片有如火山般沉寂的光。
心中有光,那是信念的基點,那是力量的源泉,那是開啟人生之路的探照燈,那是打開成功之門的金鑰匙!
把人關在籠子裏
文/老圈
把欲望關進籠子裏,很簡單;把害人之心關進籠子裏,很簡單……為了修建一座動物園,決策者舉行了一個專家會議,討論怎樣才能捉住老虎因為沒有老虎的動物園注定是缺乏吸引力的。有人說需要找些勇敢的獵手,給他們配置最完備的防護裝備,然後到原始森林裏去捕捉;有人建議購置最精美的誘餌、挖最隱蔽的陷阱,然後等老虎來自投羅網;還有人建議到已經捕捉到老虎的動物園裏購買老虎幼仔,然後人工喂養……這些建議聽起來都很有道理,也並不是很難實現,但決策者依然感到不滿意。
有位拓撲學家站了起來,他說:“不必再談了,老虎已經抓到了。”
眾人都很詫異,那位拓撲學家接著說:“要把一隻老虎關進籠子裏,的確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把一個人關進籠子裏,卻很簡單。”
包括決策者在內的所有人都被他弄得莫名其妙,不知他葫蘆裏到底賣的什麼藥。
“我用了一個拓撲變換,把籠子的內部變成外部,而把外部變成內部,不管哪裏有老虎,都可以用這種辦法捉到。”
決策者恍然大悟:即使沒有辦法把老虎關在動物園的籠子裏,卻完全可以把動物園建到有老虎的地方去。
這個大膽的想法催生了世界上第一個天然動物園。在這種動物園裏老虎和其他野獸在自然環境下生活,參觀者卻被關進活動的“籠子”——在密封的汽車裏遊覽。目前這種動物園在世界上已不止一個,而且全部非常受遊客歡迎。
是啊,要把老虎關進籠子裏,的確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把遊覽者關進籠子裏,卻很簡單;要擁有一呼百應的權勢、一擲千金的氣派,的確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把欲望關進籠子裏,卻很簡單;要做一個永遠都受歡迎的人,的確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把害人之心關進籠子裏,卻很簡單……。
彌勒與韋陀
文/易名
世上沒有廢人,正如武功高手,不需名貴寶劍,摘花飛葉即可傷人,關鍵是如何運用。
去過寺廟的人都知道,一進廟門,首先是彌勒佛,笑臉迎客,而在他的北麵,則是黑口黑臉的韋陀。但相傳在很久以前,他們並不在同一座廟裏,而是分別掌管不同的廟。彌勒佛熱情快樂,所以來的人非常多,但他什麼都不在乎,丟三落四,沒有好好地管理賬務,所以依然人不敷出。而韋陀雖然管賬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陰著臉,太過嚴肅,搞得人越來越少,最後香火斷絕。
佛祖在查香火的時候發現了這個問題,就將他們倆放在同一座廟裏,由彌勒佛負責公關,笑迎八方客,於是香火大旺。而韋陀鐵麵無私,錙銖必較,則讓他負責財務,嚴格把關。經過兩個人的分工合作,廟裏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其實在用人大師的眼裏,世上沒有廢人,正如武功高手,不需名貴寶劍,摘花飛葉即可傷人,關鍵是如何運用。
不要為卑微的東西祈禱!
文/陳海強
祈禱天堂裏的上帝,不如相信真實的自己;祈禱虛無的上帝,不如付出誠實的勞動。
四歲的小克萊門斯上學了。教書的霍爾太太是一位虔誠的基督徒,每次上課之前,她都要領著孩子們進行祈禱。有一天,霍爾太太給孩子們講解《聖經》,當講到“祈禱,就會獲得一切”的時候,小克萊門斯忍不住站了起來,他問道:“如果我祈禱上帝呢?他會給我想要的東西嗎?”“是的,孩子,隻要你願意虔誠地祈禱,你就會得到你想要的東西。”
小克萊門斯特別想得到一塊很大很大的麵包,因為他從來沒有吃過那樣誘人的麵包。而他的同桌,一個金頭發的小姑娘每天都會帶著一塊這麼誘人的麵包來到學校。她常常問小克萊門斯要不要嚐一口,小克萊門斯每次都堅定地搖頭,但他的心是痛苦的。
放學的時候,小克萊門斯對小姑娘說:“明天我也會有一塊大麵包。”回到家後,小克萊門斯關起門,無比虔誠地進行祈禱,他相信上帝已經看見了自己的表情,上帝一定會被自己的誠心感動的!然而,第二天起床後,當他把手伸進書包的時候,除了一本破舊的課本什麼也沒有發現。他決定每天晚上堅持祈禱,一定要等到麵包降臨。
一個月後,金頭發的小姑娘笑著問小克萊門斯:“你的麵包呢?”
小克萊門斯已經無法繼續自己的祈禱了。他告訴小姑娘,上帝也許根本就沒有看見自己在進行多麼虔誠的祈禱,因為,每天肯定有無數的孩子都進行著這樣的祈禱,而上帝隻有一個,他怎麼會忙得過來?小姑娘笑著說:“原來祈禱的人都是為了一塊麵包,但一塊麵包用幾個硬幣就可以買到了,人們為什麼要花費這麼多的時間去祈禱,而不是去賺錢買麵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