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死魂靈》:抨擊農奴製的自然主義文學(1 / 2)

〔俄國〕果戈理

“作者簡介”

尼·瓦·果戈理(1809~1852年),俄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奠基人,出生於烏克蘭波爾塔瓦的一個鄉村小地主家庭,自幼就受家庭影響而酷愛戲劇,同時深受母親影響而接受了濃厚的宗教和宗法製道德觀念。1821年他升人波爾塔瓦省的著名學校涅仁中學,在這兒他受到了進步教師的啟蒙主義思想影響,希望畢業後能為社會做點有益之事。1828年中學畢業,果戈理奔赴首都想幹一番事業,結果卻到處碰壁。生活的磨煉,使他把眼光由那種膚淺的浪漫主義想象轉向了來自生活又充滿詩情畫意的民間故事,創作了《狄康卡近鄉夜話》而一舉成名。

1835年,果戈理發表了兩部有名的中篇小說《密爾柯拉德》和《小品集》,獨特的諷刺藝術風格開始形成。

與此同時,果戈裏又開始了戲劇創作,在普希金的幫助下,果戈理於1836年完成了最為著名的喜劇《欽差大臣》,轟動一時。

“背景介紹”

1835年,出於對果戈理幽默天才的欣賞,普希金無私地向他奉送了自己搜集來的素材,供他醞釀《死魂靈》。7年之後,《死魂靈》第1卷出版,再次“震動了整個俄國”,比《欽差大臣》更甚。俄羅斯知識界三派力量(斯拉夫派、西歐派、民主派)圍繞《死魂靈》就俄國的形勢和出路展開了激烈的爭議,但“對於他的才能,沒有一個是漠然視之的,不是狂熱地愛他,就是恨之入骨”。果戈理自己也未料到一部作品竟然會招致如此大的風波。地主出身使他在對俄羅斯農奴製的腐朽充滿仇恨之時,又難以割舍一線希望。他甚至絞盡腦汁,期望在《死魂靈》第2卷中塑造出一些正麵的、有理想、有希望的農奴主來。但殘酷的現實最終使他的這一“努力”成了泡影。

“內容概述”

某省城一家旅館,駛來一輛精致的輕便馬車,馬車的主人是人近中年的巴維爾·依凡諾維奇·乞乞科夫。入住後,乞乞科夫便到處拜訪當地權貴,以其殷勤、風雅,在省城社交界播下了好名聲。大家都以為他來頭不小,他卻更樂意打聽本地地主家農奴死亡的人數。

一周後,乞乞科夫如期回訪他剛剛交結的鄉紳瑪尼洛夫。當得知乞乞科夫要向自己購買死去農奴的戶口(即“死魂靈”)時,瑪尼洛夫滿口答應免費贈送。

前往拜訪地主梭巴凱維奇的途中,乞乞科夫遇到了另一個地主諾茲德廖夫。兩人糾纏不清,乞乞科夫險些遭打。

之後,乞乞科夫慕名來到具有上千農奴的普柳什金莊園。對乞乞科夫購買死魂靈的優惠政策,普柳什金喜出望外,他沒想到死人也可賣錢。成交後,他破天荒第一次讓仆人拿出發黴的餅子招待客人。

遍訪各農莊並購得大批死魂靈後,乞乞科夫返回了省城,想到馬上就要賺到20萬盧布,他得意極了。

乞乞科夫四處購買死魂靈的事,在省城裏越傳越玄。他甚至被視為百萬富翁,顯貴們對他尊敬有加,小姐們也開始打他的主意。在省長家的舞會上,醉酒的諾茲德廖夫不知又從哪裏竄了出來,當眾揭露了乞乞科夫購買死農奴戶口的事。省檢察長嚇暈了過去,官員們雲裏霧裏,也都對乞乞科夫下了逐客令。小恙後的乞乞科夫發現“天氣”有變,氣急敗壞,心慌意亂,坐車逃離了省城。

以下選段描寫普柳什金怕仆人偷他的東西,不敢離開家陪乞乞科夫去辦手續,便決定寫信給廳長大人,他四處尋找一張可以寫字的紙片。吝嗇鬼的性格躍然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