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序言愛到深時便是詩(1 / 1)

馬玉隆

我對文瑾的了解最初是在報刊和書籍上。她的清新的文風、秀美的詞彙、感人的故事以及閑恬的生活態度、進取的治學精神,曾深深感染了我。特別是她組織“平定女子文學社”乃至“評梅女子文學社”的精神讓許多人感到鼓舞和欽佩。她自己不但有文集問世,而且幫助女子文學社成員出書。一套八卷本的《紅鬃馬》文集記錄了她與文學社成員追求文學之夢的艱辛和成果。斯世斯文,斯人斯魂,實堪敬哉!

近日,文瑾送來一摞詩稿,是謂《海棠依舊》,約我為之作序。我隻知她散文寫得好,不曾想她還是一位詩人。當我打開詩稿,一縷蘭香便撲麵而來。於是,我一口氣把它讀完。掩卷沉思,我覺得《海棠依舊》隻寫了一個字,那就是:愛。她為愛而歌,為愛而詠,為愛而喜,為愛而泣。不是嗎?請看她的詩章:

“我是被感動了,真的,真的流了淚/感動我的不是年頭與歲尾的更替/也不是電視屏幕上的那些方塊字/而是作為中共黨的總書記/他把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將人民的冷暖牢牢地掛在心間/這就是人民的父母官/救人民於水深火熱之中。”她對總書記充滿感佩之愛。

“如今仍舊掙紮於廢墟下的同胞啊/你能聽到九州一片含淚的哭泣嗎/醒醒吧,醒醒,知道你又累又餓/可是,日月都輪回了一百個時辰/所有炎黃子孫的眼都已望穿/你能聽到整個大山的呼喚嗎?”她對汶川同胞充滿慈憐之愛。

“一朵小花,悄悄地綻放/心,就這樣醉倒在芳香裏”、“可你,偏來世界轉了一遭/隻有兩個月啊,你就撒手而去”、“但你怎麼知道,你走了媽能想誰/就像日日咀嚼一株黃連的根蒂/無奈,隻好將身影藏到日子的背後/再把這顆血淋淋的心隱於月光底部”、“媽想你,無論死活,你都是娘心中的累。”她對自己隻活了65天的孩子充滿骨肉之愛。

“朋友說:悲哀需要淡化/但我喜歡在悲哀中奮起/因為它可以讓靈魂升華/這是生命必要的積蓄。”她對自己充滿激奮之愛。

“我不是一個大寫的作家/但我想為讀者毀滅自己/隻要我的生命還存在一天/我就想攀附作家的龍椅。”她對文學充滿執著之愛。

“倦嗎?記得常回家看看/月光下,我已將古老的童話改編/讓心不再拘泥於時鍾/你也可以感覺家鄉的那份眷戀/唱一首《高天上的流雲》吧/再想想我們明珠般的家園。”她對家鄉充滿赤誠之愛。

“如今我的老師已年逾古稀/我的記憶裏全是她的背影”、“在沒有月色的夜幕裏/許多淚水打濕我許多思念/讓我悄悄地走到南屋的窗前/尋找那雙眼神,忘記無奈和心酸/誰能看懂兒時的那場歌舞/還有宇宙與生命的千古姻緣。”她對老師充滿感恩之愛。

“庵門虛掩你的風流美麗/足以讓青燈孤卷紛紛褪色”、“多想變成愛唱歌的那隻黃鸝/變成拯救人類心靈的天使/尋你到夢裏,不,你身邊/護持你——淒傷孤獨的生命。”她對小尼姑充滿仁憫之愛。

“很久沒有這樣激情於文字/很久沒有像今天這樣地激奮/因為,我看到了那片磚碑林/也隱約看到青磚上刻著的英烈的名字”、“離開你卻忘不掉你,忘不掉/你的名字與我的記憶同醉/不管過了多少年多少月/你都是我心中永遠的記憶。”她對英烈充滿崇仰之愛。

“隻躺在床上掩麵痛哭,鍵盤上/幾乎全是和淚寫給你的祭文。”她對石評梅充滿傾慕之愛。

“還有那縱情似箭的一躍/那一躍,舒展了整個人類的脊梁。”她對屈原充滿讚頌之愛。

“烈日下的你是一縷涼風/風塵中的你像一尊雕塑”、“母親睡了,妻子睡了,寶寶也睡了/隻有你眼中的月亮在閃爍/你在守候一種使命。”她對交警充滿尊敬之愛。

她愛老土炕、她愛桃河水、她愛詩詞曲、她愛家人亦愛他人、她愛祖國亦愛家庭,她愛太陽亦愛月亮、她愛山川亦愛萬物。她的筆下,不,是她的心底充滿了對整個世界的愛。這就是《海棠依舊》的靈魂。

愛是無私的,愛是真誠的,愛是偉大的。當你得到別人的愛,你會感到無比的幸福。當你去愛別人的時候,你會得到更大的幸福。

客觀地講,詩集中尚有可酌之處,古體詩格律尚須規範,但這些相對於《海棠依舊》的價值,可謂瑕不掩瑜。因為,“愛到深時便是詩。”我想,每一個讀者都會像我一樣被詩人的愛所感動,甚至陶醉。

戊子冬月於半知堂

——你淒涼而冷寂

你遒勁而孤傲

秋,你匆匆、匆匆地來

帶一副沙啞的喉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