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寫書的那些日子裏,每一天都會熬到深夜,拖著疲倦的身體倒在床上,但精神始終清明,久久無法入眠。好容易睡著了,夢境裏也全是顧清和我、趙辰和他的身影交疊和故事重現。
但是,即使這樣,那些日子裏,我的心情始終很好,平和而又輕鬆。大約是因為一邊寫著,一邊就可以忘記之前那些始終揮之不去的記憶吧。
對,一邊寫,一邊忘。等到寫完的時候,便也已忘幹淨。從此,那些事便是別人的故事,而我不過一個看客,可以唏噓,可以吐槽,可以傷感,但再也入不了心。
前半段,顧清是我;後半段,我是顧清。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生活的菜鳥,戰戰兢兢地去適應遇到的每一個人,每一件事,在最通達人世之事,也是距離死亡最近之時。
敬以最真誠的心,寫給每個人的十年後。
顧清學校裏並沒有2+2去台灣的交換項目,後來的故事,隻是我最心底的渴望而已。我渴望去改變,渴望去忘懷。
大學時期,與趙辰的一番糾葛,著實使我成長了不少。雖然期間有過痛苦,糾結,任性,倔強,賭氣,一意孤行,但是最終的結果卻是好的。大二的時候,我開始有了一些改變。開始的時候,隻是一味的用娛樂和與學習等等不相幹的事情來打發時間。後來,意識到生命的可貴和時間的稍縱即逝和寶貴之後,便開始在自己重視的方麵去完善自己,比如邏輯學,心理學,曆史還有建築等等。當你開始改變的時候,你會發現每一天的自己都足夠讓自己驚喜,也足夠讓自己欣慰,就算你最初的想法是讓那個傷害你的人後悔,但其實最後受益的確實是自己。你會變成一個更好的人,更能取悅自己的人。
所以,失戀並不可怕,最重要的是,你需要一個怎樣的自己。
大三的時候,我告訴自己:顧清,我給你一年的時間,讓我們來看看你到底能做些什麼吧!
然後,我開始學習日語,更好的練習英語,每個周末都去上課。我並不喜歡目前的商務專業,但是我開始接受它,努力地在其中發現自己的興趣點。我喜歡建築,但是爸媽都反對女生學習建築,所以,在課餘的時間,我開始看一些相關的書籍,比如《貝聿銘全集》等等,就算不學習它,將它作為一個興趣來了解也是很好的。人生總是無趣的,人總要為生活做些什麼,總要為了什麼去體會全神貫注的感覺和奮不顧身廢寢忘食的滿足。
大學的生活處處充滿著誘惑和頹廢,稍不留神就會陷入其中。你可以做得隻是盡量的去保持初心。頹廢了兩年以後,我終於能努力地去做些什麼了。我知道有些事情大家都已經聽膩了,但是如果你能再嚐試去做它的話,你又會感覺非常的不一樣。
從大二開始寫作後,我體會到它的樂趣。於是每天都會寫一點,長也好,短也罷。每個星期看一本書,不管是什麼類型的,言情也好,名著也好,小說也罷,人生其實並不需要很多的目的,而很多看似毫無用處的事情總是會帶來意想不到的結果,這是我一直堅信的莊子“無為而為”之道,誰會知道你未來的哪一天會需要什麼樣的知識積累呢,一輩子那麼長。
十年後,我住在一個五十平米的溫馨小家裏,不知道在那個城市。可能會有一個貼心的腹黑男友,是個建築師,他不會抽煙,但是很會喝酒;他對我紳士,但是不會在別的女生感覺冷的時候就脫了自己的外套給她,沒有女閨蜜,不知道其他人生理期,是他追的我。好吧,其實也算不上是追,隻是彼此看對了眼,後來一次,吃飯的時候他說:我很喜歡你,不如我們在一起吧,就在一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