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步:收集信息。
信息收集得越多越好,比如什麼時間、什麼地點發生了什麼類型的案子等。
第二步:分析解讀信息。
信息收集完畢後,我們就要對信息進行分析。信息分析解讀的基本方法有兩種,空間標圖法和時間標圖法。
我們找來一張中國地圖,把國內刑事案件的高發點都標上去,並且分類標注,這樣就製作出了一張犯罪地圖。通過這張犯罪地圖,我們就可以了解整個國家的犯罪情況。這就是空間標圖法。
針對時間分布特點分析犯罪發生率就叫時間標圖法。比如我們編製時間日曆,也叫犯罪日曆。犯罪日曆首先按天編製,然後逐月統計。有了這個日曆,我們對各個時段的犯罪發生情況就能夠一目了然了。比如一天之中,犯罪高發時段是晚上6點到次日淩晨的零點或1點;次高發時段主要為白天上班時間,尤其是下午;後半夜則是各類案件的低發期。
第三步:戰略設計。
在繪製時間標圖和空間標圖之後,要進行戰略設計。它包括兩個方麵:一個是社會水平幹涉,比如學校、家庭、市場如何實現綜合治理;二是情景水平幹涉,也叫情景預防,直譯就是易犯罪的機會。情景預防是非常重要的,必須做好。
第四步:貫徹實施。
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製訂規劃——製訂具體的對策和方法,作為指導行動的綱領。
提供設備——預案不是空頭文件,而是要隨時付諸實施,所以要配備必要的設備。
實施獎勵——誰做得好,表現突出,就要給予獎勵,努力調動大家的積極性。
解決經費——平安是財富,但平安是需要付出的,其中包括必要的經費問題。
大力宣傳——要使人人知道、人人重視、人人參與,這樣才能保證校園的安全,保證預案在突發事件發生時得到及時有效的貫徹與實施。
第五步:科學評估。
預案製訂好之後還要進行科學的評估,這是衡量一個預案是否有效、是否具有可行性的必要步驟,也是一個必須的檢驗過程。預案的製定需要遵循完整、嚴謹、規範的程序,這樣產生的預案才具有實際意義。
此外,在製訂預案過程中,還需要注意以下問題:
1.預案中要盡量列全所有危機本身及解救過程中可能產生的危險。
2.預案措詞、組織機構的名稱要規範,避免緊急狀態下產生誤解和分歧。
3.列明危機處理小組人員及後備人員名單、電話號碼,一線人員還要留有備用號碼。
4.預案內容應為具體的操作內容而不是一般性功能描述,比如,不要簡單寫出“進行區域疏散”,而要明確寫明進行疏散的具體步驟以及由誰具體負責等。
5.整合各級領導與管理職能,形成完整體係並在預案中詳細說明。詳細列明各級領導人員和執行人員的權力和職責範圍。
6.列出在危機處理中可以征用的公共或私人設施及資源。
7.列出可以或需要使用的社會資源,包括醫院、社會服務機構、醫生、護士等的名稱和位置。
8.製定解決危機的模擬訓練計劃。
9.如有必要,在預案階段就要與相關合作單位建立聯係,形成文件,存於預案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