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戰役,宋江兵發三路,一百五十騎馬軍,一千步軍,殺奔祝家莊來,直到獨龍岡前。這時宋江發現祝家莊豎著兩麵白旗,上寫:填平水泊擒晁蓋,踏破梁山捉宋江。宋江大怒,發誓:“我若打不得祝家莊,永不回梁山泊。”
宋江留人攻打前門,自己帶兵轉向後門,在此,他遇到了一批人馬,領頭的正是一丈青扈三娘。
宋江道:“剛說扈家莊有這個女將好生了得,想來正是此人。誰敢與他迎敵?”說猶未了,隻見這王矮虎是個好色之徒,聽得說是個女將,指望一合便捉得過來。
當時喊了一聲,驟馬向前,挺手中槍便出迎敵一丈青。兩軍呐喊。那扈三娘拍馬舞刀來戰王矮虎。一個雙刀的熟閑,一個單槍的出眾,兩個鬥敵十數合之上,宋江在馬上看時,見王矮虎槍法架隔不住。
原來王矮虎初見一丈青,恨不得便捉過來。誰想鬥過十合之上,看看的手顫腳麻,槍法便都亂了。不是兩個性命相撲時,王矮虎卻要做光起來。那一丈青是個乖覺的人,心中道:“這廝無理!”便將兩把雙刀,直上直下,砍將入來。這王矮虎如何敵得過。撥回馬卻待要走,被一丈青縱馬趕上,把右手刀掛了,輕舒猿臂,將王矮虎提離雕鞍,活捉去了。
眾莊客齊上,把王矮虎橫拖倒拽捉了去。(《水滸傳》第四十八回)
初戰失利,歐鵬見王英被抓,上前搭救。歐鵬雖槍法精熟,但討不到扈三娘半點便宜。一旁的鄧飛舞鐵鏈也來戰。此時,在莊裏觀戰的祝龍恐扈三娘有失,開城來戰,來勢凶猛,雙方一場惡戰。眾將忙保護宋江撤離,突然,扈三娘飛馬起來。危難之機,李逵和林衝趕到。
那來軍正是豹子頭林衝,在馬上大喝道:“兀那婆娘走那裏去?”一丈青飛刀縱馬,直奔林衝。林衝挺丈八蛇矛迎敵。兩個鬥不到十合,林衝賣個破綻,放一丈青兩口刀砍入來。林衝把蛇矛逼個住,兩口刀逼斜了,趕攏去,輕舒猿臂,款扭狼腰,把一丈青隻一拽,活挾過馬來。(《水滸傳》第四十八回)
雖然活捉了扈三娘,但戰勢已定,宋江再敗。梁山軍當晚在村口安營紮寨休息。
情報導向警務理論
二打祝家莊,宋江又犯了“因怒興兵”的錯誤,他看到祝家莊打出的標語,就在不知敵情的情況下貿然攻打,結果大敗。兩次戰役的失敗,原因均在於情況彙報的不準,發人深省。
《孫子兵法》把情報、信息的完備和真實,視作指揮者的第一要素。“知己知彼,勝乃不殆;知天知地,勝乃可全。”孫武強調戰前必須“廟算”,“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於無算乎!”
2006年,在英國警方宣布挫敗一起通過手提行李攜帶炸藥炸毀英國飛往美國航班的圖謀後,有媒體披露,英國安全部門能打贏這場漂亮仗,主要仰仗一名打入恐怖組織內部的英國特工提供的情報。但實際上,這場勝仗的幕後還有一個功臣,它就是神秘的巴基斯坦三軍情報局,即ISI。進入大門,記者們清楚地看到,在ISI總署的牆壁上,寫著中國古代軍事家孫子的一句名言“非仁義不能使間”,旁邊還有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著名陸軍將領巴頓的一句名言“無間不能為戰”。
情報導向警務是新警務改革的“領頭雁”,產生於20世紀90年代的歐美各國,是主動先發警務模式的一種延續。情報導向警務的核心詞是以犯罪情報的分析與解讀作為決策的依據。它可分為兩個層次:戰略層次和戰術層次。
在戰略層次,強調犯罪情報在決策中的導向作用,主要包括三個環節:通過情報解讀犯罪環境,通過情報影響決策者,決策者改變犯罪環境。這三個環節形成一個係統內部的反饋與製約機製。
在戰術層次,強調在製訂預案或每一次警務專項活動中,都要以情報為主導,製訂科學的計劃。情報導向警務計劃主要包括五個環節:收集情報、分析解讀、製定對策、貫徹實施、科學評估。
宋江一錯再錯,應該撤職處分。但宋江發誓不打敗祝家莊就不回梁山泊,假如三打祝家莊的兵權仍交給宋江,宋江應當怎麼辦呢?
1.偵察為先。認真學習情報導向警務理論,畫好祝家莊兵力分布圖與軍民聯防圖,畫好進莊路線圖。
2.召開參謀長聯席會議,認真討論,製訂預案。一旦突發事件出現,緊急應對。
3.向遊擊隊總部發報,樹立敢打必勝信念。
4.分裂三莊聯盟,化解一切不利因素。
5.召開打擊三莊聯盟、全軍誓師大會,克製急躁輕敵思想。
6.選擇敵人麻痹的時間,夜間戰鬥,速戰速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