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是,構成牛郎星的大氣層的各種主要物質,與約翰遜所在母星——m星相同,而且其各種主要物質之間的成分比例也是相同。
可即使是這樣,以牛郎星目前的這種大氣環境,人類是無法正常生存的。
作為與m星直徑相差不大的牛郎星,其赤道和兩極之間的溫差卻相差很大;根據約翰遜他們的實地測算,兩極處的最低溫度,能低至攝氏零下60度,兩極處有常年不化的冰塊;而赤道處的日最高溫度,能達到攝氏80度。
根據對星球表明投放的監控器、以及地麵上的人工觀察,目前還沒有在牛郎星上發現有動植物存在,也沒有發現有水流存在;至於兩級存在的冰塊,經初步水處理之後,就可以符合飲用水標準。
約翰遜是隨著一個科考小組在牛郎星的某處氣溫較為適宜的地方,建立了一個科考站,根據目前已知的7天測量結果,這裏的日平均溫度是:高溫攝氏45度,低溫攝氏8度。
約翰遜他們的科考小組,目前已經在這處地方落地三天了,相關的地麵科考設施,也都按計劃布設完畢,各類儀器設備也都開始投入正常使用。
對於探索號飛船所屬的‘m星三號’星艦來說,牛郎星是他們目前所能發現的、與m星大氣環境比較相近的一個星球,在無法發現‘更適於人類生存的星球’的情況下,‘m星三號’的管理層決定,要加強對織女星的生態環境和地質結構的信息采集,考察人類在牛郎星上生存的可行性,在可能的情況下,甚至可以在牛郎星上、去催生出更好的生態環境。
退一步說,如果在200年後這個牛郎星會適於人類生存,那這個牛郎星就具有研究和開發價值,也會被做為星艦的一個戰略基地去加以認真的嗬護。
約翰遜的雙碩士學位,分別是地質勘探和氣象學;目前進入地麵的考察組成員一共有6人,分別涵蓋了10個專業,各自都有各自的分工。
通過探索號上的登陸補給船,科考站的基地內在生活用品方麵,是一共儲存了3個月的食品、水、及氧氣補給。
按照正常計劃,探索號飛船會每隔15天、向科考站派出一次登錄補給船,每次會隨船帶來三名科考工程師,去替換走三名在科考站基地內工作的工程師;這主要是為了讓科考站的工作人員可以輪換休息,同時也會隨船帶來一些新的補給品、包括食品、水、氧氣。
而科考站內在食品、水、氧氣方麵,之所以要保留3個月的儲備量,也是考慮到萬一遇到了不可抗力、使得補給船長期無法登陸的特殊情況。
至於探索號飛船在這一段期間,就是圍繞著牛郎星在太空中飛行,繪製和研究牛郎星的地貌和大氣環境圖譜。
而那個‘m星三號’星艦,則是處在更遠的太空中坐鎮,並同時派遣有其它的飛船,去向其它方向探索。
在牛郎星上落地後的第四天上午8點半,約翰遜是照常的出去進行自己的例行工作。
穿著太快服、開著陸地電動車的約翰遜,需要沿途采集各個信息收集器裏的數據資料,並捎帶對信息收集器進行保養和維護;他們目前布置的信息收集器,最遠的是距離科考站2公裏的地方。
雖然是一個人出門,約翰遜身上有定位裝置,還有對講機,可以隨時和科考站進行聯係,獲得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