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尋訪佳境(2 / 2)

“七星池有什麼好看的,不就幾個水塘子。”一個包工頭說。

“就是,年輕人嘛,要去熱鬧的地方,大理、麗江都行嘛,好多人旅遊不是都喜歡去麼。不然跟我們一起去喝酒也行呀。”另一個包工頭跟著應和。

“你們就不懂了,像陳工這樣的文化人,肯定喜歡好山好水,這叫什麼啥……哦,叫有修養有胸懷,哈哈——”一個包工頭笑著打趣。

“七星池邊這幾天確實風景好,這季節旁邊肯定開有好多杜鵑花,啥顏色的都有。”

“那裏水清的很,我就是這附近的,沿著對麵那條山路走,爬幾個山頭就到了,你們這些城裏人看怪了高樓大廈,肯定覺得那裏好看。”一個小工頭手指對麵方向給陳宇皓看。

“去的話有點遠,就沿著瓦扇村後麵的小山路走,快點差不多也要走一個半小時,陳工要去的話我找個當地人做向導吧?”老劉看著陳宇皓的樣子想去,便說了路線距離。

“謝謝劉師傅,我自己去找找,今天還不一定去。”陳宇皓看他們都有自己的事情就沒有多打擾,借故走開,“你們聊著,我去辦公室收拾下東西。”

大家又相互客套了幾句,陳宇皓便離開了。其實陳宇皓是剛來項目部不久跟這些人不熟又沒有什麼共同語言,感覺心裏放不開,最終似乎也沒問出什麼地方好玩,他們都說七星池風景好,去還是不去?陳宇皓決定還是先回宿舍拿著相機自己到處走走再說,走到哪裏算哪裏。

當背起雙肩包的那刻,陳宇皓突然覺得自己回到了背包客的流浪生活,一個包一個相機,一瓶水,足矣!走著走著還是朝著瓦扇村的方向了,他真的對這裏不熟,不自覺地憑剛才別人說的記憶走了。這個村寨散落在同一片山林間,但每家每戶又不是緊挨著,基本都是磚木或土木的瓦房,家庭好點外麵也粉刷的亮堂,村裏出來的人看到陳宇皓也沒有多打量,畢竟這裏工程開工也很長時間了,村寨裏對這些外鄉人也見怪不怪,隻要不影響他們的生活大家就可以相安無事。一群五六歲的小孩在村口玩得不亦樂乎,在地上打滾滿身的泥土也沒有大人阻止,看著這位陌生的大哥哥竟然鼓著大眼睛盯著,眼珠轉都不轉一下。陳宇皓沒有進村,隻是從邊上經過,大多數年輕人小孩都沒有穿本民族的服飾,隻有年紀長一點的村民會穿,而且跟以前電視上看到的還不大一樣,陳宇皓有點失望,但也許這才是他們本民族自己生活與勞動最適合的服飾吧,也是最反應實際的!

一路上看到年長的老人穿著民族服裝,陳宇皓也會抓拍幾張,畢竟這才是少數民族真正的生活,自然、樸實,更是一種漸要流失的民族記憶。作為一個攝影愛好者,陳宇皓知道什麼是他值得存入相機的事物,他的內心深處有一顆古老的心,有一段段要留住的記憶。也許很快這些村寨民飾都會慢慢從人類的視野中消失,畢竟現在的社會發展得太快,快得大家來不及去記憶和思考,至少城市是這樣的,讓他覺得浮躁又消沉,可又像**一樣去迷戀它,離不開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