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聲明:本書所講的故事發生在與我們這個世界的基本結構一模一樣的平行世界中。
世界上有這麼一種人:在平時,他們低調、平凡,但在危難時刻,他們能挺身而出、發光發熱。在這種人當中誕生了眾多令人仰望的英雄,他們的作為升華了人類最寶貴的犧牲和拚搏精神。這個世界需要這種人。
華夏西南地區玉台縣境五姑娘山山腳,原本屬於鳥不拉屎、人跡罕至的崇山荒野,竟然在一夜之間遊者雲集,宛若繁華都市。
碧藍的空陽光明媚,十幾架塗裝得五顏六色、打著各種廣告的巨型熱氣球來回巡遊;地麵上,近萬名遊客像趕集一樣摩肩接踵擁擠在不到一平方公裏的平地上,到處人頭攢動、人聲鼎沸。
這些突然光臨的遊客來自世界各地,男女老幼、高矮胖瘦、俊醜貧富、三教九流,各色人等應有盡有。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目的或動機:觀賞一場空前的特殊賽事。
今在五姑娘山將舉行世界首屆荒野生存技能大賽,這次大賽由在全球500強中分別排名第7、第8的“紈絝子弟”和“帝娛樂”聯合讚助,競賽總獎金達到了令人瞠目的000萬元;組委會高調宣布,此次競賽的冠軍將被聘任為“紈絝子弟”和“帝娛樂”兩大世界知名品牌的終生形象代言人;無上的榮譽和豐厚的獎勵吸引了來自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700名選手、家國內外知名媒體和近萬名遊客;組委會為了刷人氣,還特意邀請到了目前紅得發紫的野外求生節目主演貝特斯作為總裁判長執法比賽,並通過網絡招募了大量誌願者,為賽事提供全方位的、優質、專業的服務;並開啟全媒體直播支持,還提供免費專車接送,使遠在異國他鄉的觀眾和千裏迢迢而來的遊客可以近距離感受和體驗賽事。
如此空前的盛況自然不會被素來以好麵子、愛熱鬧而著稱的華夏社會所忽視。華夏國內有10萬人報名,最終50名選手通過預選獲得參賽資格,其中有一半左右來自各個知名大學。
此時,在京城醫科大學代表隊休息區,領隊正在清點團隊名單。他點到了一個名字:“林在山!”團隊中無人回應。領隊又點了一遍,仍是無人回應。
領隊不滿地道:“這個林在山是誰?比賽再過兩個時就要開始了,他怎麼還不見人?”
突然遠處一個高大、清秀的男青年擠破人群來到跟前,滿懷歉意地向領隊道:“不好意思老師,我剛才去解手,順便扶一個老太太過山路……”
林在山話未完,團隊中竟然爆發出一陣哄笑,有學生還出言諷刺:“都啥年代了,還用扶老太太這個借口?肯定是看上哪個美女,跟人家搭訕去了。”
領隊咳嗽一聲,訓斥道:“比賽馬上要開始了,你知道嗎?”
林在山道:“報告老師,我此次的身份隻是誌願者,而不是運動員。我的主要職責是‘山驢’……”
學生又發出一陣哄笑。
領隊又訓斥道:“人話!什麼叫‘山驢’?”
林在山道:“‘山驢’就是為在山地旅遊、冒險的人們提供導遊、保障等服務的從業人員的網絡代稱。此次比賽,組委會為了確保參賽者安全,規定每個賽區網格都要布置1名誌願者,該誌願者要隨身攜帶標準配置的通訊、定位、照明、急救等設備和單人1的口糧與清水,以便於在第一時間為那些遇到危險的參賽者提供救助。這些誌願者也被戲稱為‘山驢’。我本人很榮幸地被選拔為此次大賽的‘山驢’之一。此次參賽選手起碼有1700名,而在比賽現場擁有‘山驢’資格的人隻有6名。”
領隊不屑地道:“看樣子你很自豪嘛。你既然有自己的崗位,這比賽馬上要開始了,為什麼還不上崗?”
“報告老師,此次比賽由於地形險峻,組委會將用飛艇統一投放‘山驢’,目前距離登機時間還有15分鍾。”
參賽的學生們紛紛感歎道:“不會吧?我們正式參賽選手隻能徒步,而你們誌願者卻可以舒舒服服地乘坐熱氣球,還能順便高空俯視大好河山。這待遇差得太大了吧。”
這時組委會開始播報通知:“請各位網格定點誌願者馬上到飛艇區登機,機號A49,飛艇將在15分鍾後起飛。”
在眾人羨慕的眼光中,林在山又擠破人群趕赴飛艇區。
8點45分,投放“山驢”的飛艇緩緩升空,龐大的乘客艙內坐著0幾個人。這些人無不格外興奮或者緊張,他們熱切地彼此交流著——除了林在山。
林在山是一個性格內向、不善言辭的人,經常三、四都不了一句話,不了解的人都以為他冷僻、孤傲甚至是變態,但實際上他本性和內在並非如此。
他出生於燕趙大地太行山區一個不知名的山村,十二歲那年,家鄉遭遇千年一遇的洪水,父母雙雙遇難,家中隻剩下他和年邁的爺爺相依為命。十八歲那年相依為命的爺爺又病逝。
身為孤兒的林在山沒有沉淪,而是發憤圖強,用優異的學業成績來祭奠不幸離世的父母、慰藉含辛茹苦養育他的爺爺、回報眾多給於他支持、幫助的善良的人們。在求學的道路上,他一路高歌猛進,以全縣第一的優異成績考上了京城醫科大學;本科畢業後又繼續深造、攻讀了本校健康管理專業碩士學位(這個專業名稱為作者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林在山雖然是出身貧寒的窮屌絲,但卻具有高富帥們都欠缺的精英素質;他是學霸,但並不是隻啃書本的書呆子;他不僅興趣廣泛、多才多藝,而且實際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很強。
與某些稍有點容貌姿色、成就才華就沾沾自喜、自視甚高、四處炫耀的同齡人不同,林在山一直過著一種低調、樸素(畢竟缺錢,不樸素不行)、簡單、自製的生活。他除了學習、研究之外,大部分空餘時間、精力用在了體育鍛煉和學習人工智能上。林在山自己每都徜徉於突破身體、智力極限帶來的無窮快樂當中,幾乎無暇顧及人際交往——實際上,他每都要花費大量時間與自己正在編寫開發的人工智能軟件“林夫子”進行交流——這導致在外人眼裏,他不但內向、十分無趣、甚至有些怪異。
艙體內的播報器提示道:“已經到達網格A1,請編號為A1的誌願者做好定點投放準備。”
一個身材高挑的美女大學生模樣的誌願者蹦蹦跳跳地來到艙底運輸通道口,一邊還拿出手機不停地自拍。1分鍾後,通道口打開,顯出一個吊籃,機組人員引導這個美女誌願者登上吊籃,然後緩緩下放。就這樣,誌願者一個一個地被投放到指定地點。
“這次投放很順利,我們馬上可以返航了。”一個機組人員輕鬆地道。
“那邊還有一個家夥!”另一個機組人員指著仍然“呆”坐在位子上的林在山道。
機組人員詢問道:“喂,那邊的‘山驢’,你是哪個網格?”
林在山答道:“G10。”
所有的機組人員都吃了一驚:“G10?G10不是因為過於危險而被封禁了嗎?怎麼會讓你去蹲點呢?你有沒有搞錯?”
林在山非常肯定地答道:“絕對沒錯,就是G10。”
機長仍然帶著難以置信地神情檢查了他的崗位分配通知,裏麵白紙黑字,寫得清清楚楚:誌願者姓名林在山,定點服務區域網格G10。
“這是人命關的大事,我們得向上級請示一下。”機長道。他很快進入駕駛艙撥通電話,一分鍾後回到乘客艙,:“上邊已經確認,原本已經被封禁的G10地區因為特定原因解禁。我們要按章進行投放。”
“可是G10地區的氣象和地形根本無法飛行。”一個機組人員對著從駕駛艙裏走出來的機長吐槽道。
“那怎麼辦?”
“隻有再請示上邊。”
很快又一分鍾過去了,機長掛上電話憤憤不平地罵道:“接電話的上級他們也是按照更上邊的指示開放G10網格,至於如何投放完全屬於我們飛行部的業務,要我們自己解決。”
“一群不懂業務、全憑拍腦袋管事的家夥!”機長又忍不住罵了一句:“現在唯一的辦法就是在最靠近G10的H9網格投放了。”轉過身來對林在山道:“夥子,別怪我沒提醒你,G10是非常危險的地區,它是人類禁區也不為過,你確定自己要下去?”
“我確定!”
“夥子,這隻是一個沒有一分錢報酬的誌願者崗位,何必那麼拚命呢?”機長苦口婆心地勸道:“我知道你們年輕人想出風頭的那股熱情,可實話告訴你,‘山驢’這個崗位隻有吃苦受罪的份兒,根本就沒有出頭露臉的機會!”
林在山回應道:“我沒想過那麼多,我現在隻知道自己和賽事組委會既然簽署了誌願者服務協議,就必須按照協議要求盡忠職守!”
“好吧,既然你這麼堅決,我們就把你投放到H9網格吧,至於能否到達G10,就完全看你自己,與我們沒有關係嘍。”
很快,熱氣球飛艇到達H9網格。
“放下吊籃,準備投放!”機組人員大喊道。
林在山從容地站到吊籃裏,吊籃緩緩向地麵垂降。
突然間,一陣狂風刮過,吊籃開始劇烈擺動。
“出現突發氣象,立即升起吊籃,返回基地!”機長大聲命令道。
一個機組人員正要按下升起按鈕,吊籃在狂風卷動下,竟然出現了致命故障,傳動裝置卡死了。
“機長,該怎麼辦?這樣下去,整個飛艇都有可能被牽扯拖拉、失去平衡,甚至墜毀!即便吊籃不出問題,這裏愈演愈烈的突發氣象也會把我們吞沒的!”
“我們隻有拖著吊籃盡快返航。”
“可是這子在吊籃裏,我們稍微一加速,他都有可能跌落的。”
“那怎麼辦?難道我們就隻有等死嗎?”
機組人員的對話被耳聰目明的林在山一字不漏地聽到了。他向下探查片刻,突然做出了一個令所有人大吃一驚的舉動:他從背包裏取出一條繩子,繞住吊籃的一根鏈子,然後抓住繩子從吊籃一躍而下,5秒不到的時間就垂降到怪石嶙峋的地麵,然後麻利地收起繩子,舉手對著飛艇做了一個K姿勢。
“Fuk!”呆望下麵數秒的機長突然爆出一句粗口,喊道:“立刻返航!”
此時的山腳下,在萬眾矚目當中,一個高官結束了長篇累牘的講話,大聲喊道:“我宣布:世界首屆野外生存技能大賽正式開幕!”
在高台下一架攝影機前,一個容顏嬌美的女記者正在高度專業地進行著賽事播報:“在炫目的禮花中,1700名選手背負著組委會配發的標準裝備包踏上征程。按照規則,他們必須在指定的條件下在險峻的五姑娘山生存1個星期,而背包裏隻有1千克的壓縮餅幹、500毫升純淨水、1把手電筒、1根救生繩,在比賽期間他們不得破壞生態,不得與外界聯係,不得向外界和工作人員求救,否則就作為自動棄權處理;當然,各位觀眾不用為他們的安全擔心,他們每人手上都佩戴著一個最先進的智能手鐲,隻要按照規定次序按下鍵鈕,組委會就會第一時間收到求救信號,並派出救援人員。為了讓電視觀眾能夠更好地觀看這場盛況空前的特殊賽事,我和我的攝像將會乘坐飛艇進行空中播報;而且,每一我們都會至少親臨實地一次以上。”
美豔的女記者接著播報:“根據賽製,全部賽區被劃分為6個網格,每個網格都會配備1名蹲點誌願者,就是網絡俗稱的‘山驢’。在這方麵發生過一個非常有趣的插曲:組委會最初的賽區安排中包含著一個編號為G10的網格,但是後來有專家實地考察時發現這個網格過於危險,建議組委會封禁,組委會采納了該建議;然而前,總裁判長貝特斯向組委會專門就這一問題提出不同建議。貝特斯認為G10地區的生存條件雖然險惡,但仍然在人類可以承受的合理範圍之內,他希望將這個網格作為額外的‘獎勵任務’來對待。組委會毫不猶豫地接受了貝特斯的提議,這樣,神秘的G10地區再次被開放。”
女記者已經滔滔不絕地講了很多,但仍然毫無倦色地播報道:“這次賽事還有一條重要規則,那就是參賽選手必須像攻占戰略要點一樣,盡可能多地進入各個規定網格,特別是那些高難度網格,並從蹲點的網格誌願者手裏領取寶貴的達陣卡,每在一個網格停留10個時,就可以多獲得1張這個網格對應的達陣卡;誰到達的網格多,誰就可以獲得更多的達陣卡;不同網格的達陣卡的計分權重存在差異,A1網格隻有1,而B就有,至於最為險峻的G10地區權重竟然高達10,換句話,如果一個選手自始至終都停留在G10地區的話,A毫無疑問將以總分第一的驕人戰績獲得此次大賽的冠軍。坦白地,我很好奇,什麼樣的人可以具備這種能力。稍後我們將登上飛艇俯瞰賽區,請拭目以待。NV記者李妍現場為您播報。”
A1網格緊貼山腳,是整個賽區的第一站,也是進入賽區的必經之路。一批批衝勁十足的選手湧入A1,他們爭先恐後地尋找A1網格的定點誌願者——那個身材高挑的美女誌願者,——此時正像一個走紅地毯的女明星一樣站在一塊大石頭上擺著各種造型和Pse,還不時地自拍並更新個人空間和朋友圈。眾多的選手從這個美女誌願者身邊經過,向她伸出戴著智能手鐲的手臂,電子合成的提示音響個不停:編號A01的選手獲得A1網格達陣卡,編號BF19的選手獲得A1網格達陣卡……
所謂達陣卡,並不是一個物理實體的卡片,而是由誌願者隨身攜帶的智能頭盔近距離感應到後在計分係統裏的自動打卡,當然,這需要參賽選手靠近米範圍之內。很多參賽選手衝上大石,“熱情”地和這個美女誌願者合影,甚至作出摟摟抱抱的動作,後者竟然泰然自若、不以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