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硬是你的堅持——我讀魯迅(1 / 1)

一位朋友讓我給她推薦一些書讀,這著實讓我感動了好一陣子,現在誰還會談起讀書呢,讀書似乎已經成為了一件很傻很奢侈的事情。用一杯茶一本書消磨一個個夜晚的餘裕,仿佛是個很久遠的故事。在今天這個心氣浮躁的時代,我也在人麵前羞於談及讀書,但我總覺得,人還是應該讀點書的,否則心靈會越來越粗糙。

最近自己弄到一部《魯迅全集》,著實興奮了一陣子。曾經有一段時間,我在內心裏一度對魯迅產生了不敬,也是因為看了一些人寫的關於魯迅各種流言的文字,甚至一度認為魯迅是個心胸狹窄的人,凡有不同觀點者,均予棒殺,即使自己的親兄弟也不放過。

在一次聚會的飯桌上,我和一位朋友就關於魯迅的問題發生了爭執,最後他撂給我一句:“想要真正了解魯迅,還是認真地閱讀他的作品吧。”然後揚長而去。

這句話對我刺激較大,因為我的確沒有很係統、很認真地讀過魯迅,我的觀點難免偏頗甚至愚蠢。所以,這次得到這套《魯迅文集》,便很認真地讀起來,讀著讀著,魯迅在我心目中就越來越顯現為一個可親近的老頭。於是,這樣的文字,讓我愛不釋手:

“今夜周圍是這麼寂靜,屋後麵的山腳下騰起野燒的微光;南普陀寺還在做牽絲傀儡戲,時時傳來鑼鼓聲,每一間隔中,就更加顯得寂靜。電燈自然是輝煌著,但不知怎的忽有淡淡的哀愁來襲擊我的心……”(《寫在〈墳〉後麵》)

“我沉靜下去了。寂靜濃到如酒,令人微醺。望後窗外骨立的亂山中許多白點,是叢塚;一粒深黃色火,是南普陀寺的琉璃燈。前麵則海天微茫,黑絮一般的夜色簡直似乎要撲到心坎裏。我靠了石欄遠眺,聽得自己的心音,四遠還仿佛有無量悲哀,苦惱,零落,死滅,都雜入這寂靜中,使它變成藥酒,加色,加味,加香。這時,我曾經想要寫,但是不能寫,無從寫……”(《三閑集·怎麼寫——夜記之一》)

“現在是一年的盡頭的深夜,深得這夜將盡了,我的生命,至少是一部分的生命,已經耗費在寫這些無聊的東西中,而我所獲得的,乃是我自己的靈魂的荒涼和粗糙。但是我並不懼憚這些,也不想遮蓋這些,而且實在有些愛他們了,因為這是我轉輾而生活於風沙中的瘢痕。”(《華蓋集·題記》)

正是從以上這些文字中,我感到自己與魯迅靠近了,近到甚至能聞到他的煙味,感覺到他的體溫,他內心深處無法表達的悲苦。我從來沒有通過一個人的文字感受到這麼深沉欲醉的情感。以前總覺得魯迅是一個鬥士,一個見誰咬誰的鬥士。可是讀了他從心底深處泛起的那種傷感,開始明白,他的內心其實有多苦。錢鍾書的父親、文學史家錢基博曾說魯迅太過頹廢,這一評價還是準確的。魯迅一直在進行的是一種絕望的抗爭,他感到絕望的不僅僅是中國的現實,而是自己內心的陰影始終徘徊不去。他感到絕望,但是最令他絕望的是他其實並未絕望。1936年8月,在他去世前不久,病中的一天深夜裏,他醒來,要打開電燈到處看一看。在病情稍好轉寫就的一篇名為《這也是生活》的文章中,他寫道:“外麵的進行著的夜,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和我有關……”

這樣的文字讀得多了,似乎就與魯迅有了最為契合的心境。魯迅的內心是一樣清冷、寂寞和孤獨的,而我自己何曾不是這樣,我曾經非常熱烈地渴望擺脫這寂寞,但似乎有一種宿命的東西在起作用,我終於還是不得不在孤燈下度過一個又一個閱讀的夜晚。在這“淡淡的哀愁來襲擊我心”的夜晚,我讀魯迅,在手邊放了一杯同學送我的古越紹興老花雕,讀到情濃處,就忍不住啜上一口酒,然後看看窗外,我的窗外也是進行著的夜,偶爾會有幾聲嬰啼打破夜的寧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