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國侖講回了今備課的正題:“我們中華民族的音樂曆史源遠流長,可惜沒能流傳至今。《詩經》你們都學過吧,《詩經》中的《風》、《雅》、《頌》三個部分,各自的風格與功用截然不同,它們或被用以政治教化,或是宗教祭祀,也有的純粹是為了娛樂而生。但很可惜,今我們看到的《詩經》,隻有詩文部分得到了保存,與之相匹配的樂譜早已失傳,令人扼腕歎息。孔子當年修《樂經》……”
黃國侖講到《樂經》這個詞,給張亮幾個調皮的男生逗笑了。
張亮帶頭質疑:“黃老師,據我所知,孔子是男的吧?他怎麼會有月經啊?您是不是記錯了?”
黃國侖瞪張亮一眼:“你少給我打岔,我的是《六經》之一的《樂經》,這是中國古代音樂的瑰寶中的瑰寶,可惜沒能流傳下來。據在三六年的時候,西安有出土過《樂經》的餘文殘片,但那時西安發生了改變中國的事變,這一亂,《樂經》發掘的事就不了了之了,《樂經》從此就再也不可尋了。”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中國音樂人,《樂經》失傳這事,對黃國侖來著實是一件憾事。
哀歎一聲後,他繼續給學生們講課:“像是《楚辭》這樣古老的南方民歌,漢樂府敘事詩,再到後來的漢魏晉南北朝,歌與謠的分分合合,盛極而衰的唐詩宋詞,這些全都是中國古音樂的瑰寶,可惜流傳到今,都隻剩了文字,再沒有樂譜。我們沒法再感受到當年的中華音樂是多麼的輝煌了。”
黃國侖這番慨歎,讓學生們聽得還挺認真。
前排的一個女生問:“黃老師,中國不是有十大古曲流傳下來了嗎?也不是什麼都沒傳下來吧?”
“目前咱們聽到的這所謂十大古典名曲,據考證,可能都是元明時期流傳下來的。雖然也有幾百年的曆史,但這些曲子到底是不是千年之前的模樣,誰都不好。就算是,這也僅是波瀾壯闊的中國古典音樂之中很很的一部分。”
黃國昆翻開了教材,開始正式給學生們講課了:“十大古典名曲——《高山流水》、《梅花三弄》、《春江花月夜》、《漢宮秋月》、《陽春白雪》、《漁樵問答》、《胡笳十八拍》、《廣陵散》、《平沙落雁》、《十麵埋伏》,單單聽了這些名字就已經讓人神為之奪了,再加上由中國傳統樂器演奏,聲音優雅,中國韻味之美由此可見一斑,這些都是我們目前能繼承下來的中國傳統音樂的精髓。
“遙想當年,伯牙在江邊撫琴,唯鍾子期從中聽懂山之雄渾、水之幽深;春江明月初升,一葉扁舟,一點漁火,在月下隨水漂浮;寒梅迎霜傲雪,疏影弄月,暗香輕度,清奇挺拔;離鄉背井的淒涼中夾雜著離別後的思念,如泣如訴,身陷十麵埋伏,耳聽四麵楚歌,空有拔山之力,可惜英雄氣短,別姬自刎,痛何如哉;秋月秋風秋夜長,孑影徘徊思故鄉,如此寂寞,卿何以堪;自嵇康辭世,從此而絕的廣陵散,再現當年聶政刺王的俠肝義膽,今人有興有幸得見,可謂幸甚!……”
黃國侖慷慨激昂的給學生們講起了十大古典名曲,這一講就是半個鍾頭。
開始學生們聽得還能聚精會神。
但眼瞅著時間一分一秒的流逝,就快要下課了,黃國侖隻顧講課,也不給他們唱歌,學生們開始有些心猿意馬了。
關強國最先憋不住了,借著一個提問的機會給黃國侖提建議:“黃老師,聽您講了以後,我們都知道中華音樂在文字上麵有多麼美了,您能不能寓教於樂的給我們唱一些古曲啊?”
黃國侖講:“這些古曲都是樂譜,沒法唱。隻有《漁樵問答》被人填過詞,但要唱出來,韻味就落了下成了。”
關強國不死心:“您可以不唱十大古曲啊。您給我們唱唱唐詩宋詞啊,這些當年不都是唱出來的麼。樂譜雖然沒了,但您這麼有才,試著給這些詩詞重新寫個曲唄。”
劉忠傑附和:“是啊黃老師,音樂不能光靠講啊,您得讓我們欣賞一下啊,這樣我們才能真正感受到中華音樂有多麼的博大精深。同學們,你們對不對?”
“對——!”
“黃老師,唱一個!……黃老師,唱一個!……黃老師,唱一個!”
今高二(5)班這些學生心齊的就像擰成了一股繩,非要請黃國侖唱歌不可。
白瑤也跟著同學們拍手起哄。
雖然讓黃國侖唱古樂,有點強人所難,但白瑤相信,以黃國侖的音樂大才,這樣的要求一定難不倒他。
黃國侖看向白瑤時,白瑤居然還偷笑著對黃國侖點了點頭,用溫婉含蓄的眼神呈請黃國侖就滿足一下同學們的殷切希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