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鍾鼓樂之。
【賞析】
《關雎》出自《詩經國風周南》,是《詩經》的首篇,《關雎》這一篇名是從詩篇第一句中摘取而來的。
關於《關雎》的分章曆來有兩種方式。一種全詩分五章,每章四句。另一種是全詩分三章,第一章四句,第二、三章各八句。在此,筆者取第二種分法。第一章是總述,以雎鳩和鳴在河之洲上起興,其興淑女配偶不亂,是君子的好匹配;第二、三章則從男主人公方麵落筆,“參差荇菜”承“關關雎鳩”而來,以洲上生長之物來寫他在未得淑女之時的思念之苦,徹夜翻來覆去,睡不踏實;再說他求得淑女與之成婚後,將千方百計同她魚水和諧,使她心情歡樂舒暢。如果說第二章是近於現實主義的描寫,那麼,《關雎》的第三章便帶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主人公此時已完全沉浸在愛情獲得成功的美好憧憬中了。
《關雎》是我國愛情詩之祖,全詩采用“興”的表現手法,先以物起興,以河洲之物而起興,後又以事起興,以荇菜既得而“采之”、“芼之”,興淑女既得而“友之”、“樂之”。這種用法寄托深遠,有文已盡而意有餘之效。
這首詩還采用了一些雙聲疊韻的連綿字,用以增強詩歌音調的和諧美及描寫人物的生動性。例如,“窈窕”為疊韻;“參差”為雙聲;“輾轉”既為雙聲又為疊韻。並用這類詞或修飾動作,或摹擬形象,或描寫景物,無不活潑逼真,聲情並茂。此詩雖非句各葉韻,但雙聲疊韻連綿字的運用,卻保持了古代詩歌自然淳樸的風格。
用韻方麵,這首詩采用了偶句入韻的方式。這種偶韻式支配著我國兩千多年來古典詩歌諧韻的形式。且整首詩三次換韻,又有虛字腳“之”字不入韻,而以虛字的前一字為韻。用韻方麵的參差變化,極大地增強了該詩的節奏感和音樂美。
此詩言切而意婉,通篇寫一個男子對女子的思念和追求過程,寫求而不得的焦慮和求而得之的喜悅。《史記外戚世家》曾記述說:“《易》基乾坤,《詩》始《關雎》,《書》美厘降……夫婦之際,人道之大倫也。”所言極是。